社会音乐与音乐教学

点赞:24931 浏览:1169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主要从如何解决音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困惑和障碍,合理运用流行音乐出发,通过对音乐教学中学生课前审美分析和音乐教材的剖析,提出紧贴课程标准的理念,加大校本研究的推进,获得适合本校的教材或许是我们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流行音乐;审美分析;教材分析;校本研究

音乐教学是以音乐教育为主体,这是我们一贯的责任与做法.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审美素养获得发展.时代不同,要想继续持之以恒的进行音乐教育,我们需要解决当前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障碍.这样也才能使音乐教学更加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使音乐课堂能走进更多学生的心里,走进他们更深的心灵世界.

众所周知,尽管音乐教学已经融入了部分流行音乐元素,但是我们的音乐课堂仍旧被流行音乐、通俗音乐所困扰.表现在学生仍然不喜欢教材中的内容,音乐课堂表现不积极.针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是随波逐流,只要学生守纪律,就听流行音乐;有的教师仍是强制学生学习课本内容,学生上课是应付差事,下课就扔得远远的.第一种教学走进学生心里的只是流行音乐,其审美是片面的,没有体现出音乐的学科本体出来;第二种教学是例行公事,音乐本体体现出来了,但是没有走进学生心里,这也是无效的,二者结果一样,没有提高学生的真正的审美素养.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一直在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和行动呢?

1教学中音乐审美供需冲突与力量失衡困扰音乐教学

音乐审美供需冲突,是学生审美需求取向与音乐教学供给审美导向二者不一致的结果;二者力量的失衡是学生审美需求气场大于音乐教学审美气场,因为学生的音乐审美是来自于社会音乐传播,其来源范围、时间覆盖、视听觉冲击幅度都大于学校音乐传播.这就造成以下情况产生.

在对学生审美爱好的影响方面来说,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学校音乐教学不抵社会音乐,如果说学校音乐教学靠得是优秀教师和所谓精英音乐二者结合来的话,那么社会音乐则更多的靠得的是无所不在,长期浸泡、熏陶,这些良莠不齐的音乐文化将学生置入一个万分复杂的万花筒中,在社会音乐浸泡过的学生,再进入到课堂,他们还不能看清音乐的差别,或者说摆不清自己的学习方向.

2紧贴课程标准的理念,全面突破现有教材的束缚

音乐教学材料学,新课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目标,如何能达到这个目标,我想路不是只有一条,学生的音乐学习模式并非只有一个,我们的教材,也应该不只是一个.

社会音乐与音乐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001版的课标我们已经有了,从“按教材教”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也有了校本课程的出现,那么2011年新一轮课改后,我们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除了国家新推教材外,校本课程中教师的自编教材,我认为也应该进一步扩大.首先,教师自编教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及时贴近学生的音乐审美需求,在他们的审美范围内选用与课堂教学吻合的教材进行汇编.其次,我们对现有的国家教材也要有自己的改造,如以下的几点看法:为了上好音乐课,有两项内容我们必须分析,一是学生的音乐审美偏好,这是音乐课受众的自身特点,二是音乐教学教材的几点分析.学生课前审美分析,当前社会音乐文化无所不在,社会音乐文化由以下来源构成:港台流行音乐文化、欧美流行音乐文化、中国固有民歌音乐文化、西方古典音乐文化.这四种音乐文化中,西方古典音乐文化受众基本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和文化较高的家庭之中,当然还有一部分是钢琴、小提琴特长生.这部分人数比例是很低的.我们的学生大多数还是受社会音乐文化教育后的学生,所以他们的认知以流行音乐为主,尤其“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盛行时,流行音乐影响我们的课堂太多.如何架起学生课内外沟通的桥梁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这种桥梁的建立,不应该是一次性的,而应该是常规化的.就笔者看来,桥梁的建立很多要通过正面化的流行音乐来完成,如,《我不想长大》,《好汉歌》,《七子之歌》、《东方之珠》、《懂你》等.


3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好教材,使教学走上事半功倍之路

当前教材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去扬长避短,合理规避.

首先,音乐素材或者学习的歌曲,在生活中很少能找到,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入生活的教学规律.如,人音版8年级下教材中的《给未来一片绿色》等.

其次,同一首歌曲,歌曲选择版本脱离生活,用纯美声做师范,学生听起来与他们很远,不如使用和他们同龄人的歌唱做师范,效果会更好.

再次,有的出版社教材在选用音像时,在录音,图像效果方面太古老,或者不清晰,影响了学生认知时的兴趣,给学习造成审美矛盾,也造成认知困难.如,《褐色的鹅》,《喀什的春天》.

加大校本研究的推进,获得适合本校的教材或许是我们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这一切都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负担,为了很好的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得不停的寻找有关视频、图片、音频等等教材.但是为了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让音乐教学真正的走入学生的心灵.我们又为何不去尝试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