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企业管理中员工培训与开发的

点赞:21456 浏览:951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有效而成功的员工培训,不但能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还能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化企业的凝聚力.无论是什么岗位的员工或很优秀的员工,还是新员工入职或在职员工都需要进行培训.这既能为员工做好本职工作而提高知识、技能,又能进一步开发员工的潜力.本文详细阐述了企业管理中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 键 词:企业管理;培训与开发;意义

引言:企业管理中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是指,企业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得员工能够胜任现在、将来工作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转变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以便提高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业绩,最终让企业的整体绩效得到提高,而开展的一种连续性、计划性的活动.通过培训既可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提高他们的工作满足感、成就感,又可以提高员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让他们运用新的技术知识和新设备的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

一、企业管理中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意义

由于员工培训与开发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企业对员工培训与开发重视度越来越强,以下几点可以反映: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

当员工实现了个人的绩效也就为企业绩效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培训与开发工作能让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提高,转变他们的工作态度,让他们对工作标准、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战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业绩和能力,同时让企业的绩效得到提高,这就是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最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当员工的个人绩效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时,其意义就更为显著.

2.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满足感

一般来说,企业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满足感,那么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工作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满足感.对员工开展培训与开发工作,既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来自企业的关心与重视,又能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伴随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就必然能够提升他们的工作业绩,这些都可以充分反映出他们的满足感.

3.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要想建立一支高效的人才队伍正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对外引进人才,二是通过自身培养人才.因此,企业需要对员工不断的开展培训与开发工作,把企业价值观逐渐传输给员工,培育他们的良好行为规范,使得员工可以主动的按章办事,进而形成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经过培训与开发,既能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知感,又能强化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凝聚力.对于企业来讲,培训与开发工作开展的越充分,就能让员工越具有吸引力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附加值,从而让企业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说培训与开发既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提高了员工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认识,对自身的工作目标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企业管理中员工培训与开发中的问题

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现实意义,也认清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但我们企业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想通过下面几点说明:

1.不完善的培训体系

在现实中许多企业缺乏对建立系统的、有效的培训体系的足够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起步期,处于企业对素质培训的初步阶段,培训体系极不完善,难以对培训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员工的培训内容比较单一,主要还仅仅是对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进行培训.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对员工的培训,已经把原有以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作为重点转向以企业管理能力的培训作为重点,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培训不单纯是要求员工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深刻了解在现代企业中如何才能做好工作,例如沟通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等,除此之外还要转变员工对企业的工作态度,发扬乐于奉献的精神,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企业价值的实现充分结合起来.

2.不科学的培训计划

企业没有针对培训需求进行具体分析,没有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企业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所以应该有一套完整、详细的计划与之配套,主要环节:培训的前期准备、培训中的执行、培训后的考核.例如培训课程的安排、哪些人员参加、时间与地点的确定等等,要是有哪一方面做的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到培训工作的质量、进程;培训过程中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随时理解培训的进展情况,许多企业这一环节没做到位;培训结束后没有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导致企业的培训行为在培训会结束后就停止,有的即便对效果进行了评估,但也只是形式上的,没有对培训后的实效性开展投资收益评估.

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在开展时应该具有针对性、计划性.但大部分企业培训安排缺乏合理性,没有对培训的需求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只不过是满足了一时的需要和眼前的利益;对企业的人才职业规划和人才具体需求的预期工作不到位,员工培训缺乏预测性;没有系统性安排,把长短期培训放在一起进行,难以达到预期收效;企业制定的培训计划员工是很难参与的,这就造成了培训计划与培训对象的需求脱节.

3.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

有的企业和部门对员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他们缺少对员工进行主动的培训,把培训工作当成无关紧要的程序,即便有的企业管理层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因不健全的培训机制,难以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90%以上的企业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只有40%左右的企业拥有独立的培训部门.对于许多企业来看,认为培训就是弄一场工作汇报、演讲等快捷式工作,很少企业会依据自身的需求对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大多是停留在培训的表面,流于形式.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的培训只是属于指标不治本的情况,将培训这样具有预见性、战略性的工作行为演变成打补丁式的工作行为.导致这一情况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对自身培训需求的具体分析,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从而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三、做好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应对措施

关于我国企业管理中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管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重视培训机构、内容及对象方面的工作

培训的重要性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进行科学细致的需求分析,重视培训的机构、内容及对象方面的工作.针对培训机构方面,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需要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老师,对企业内部加强培训,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企业内部培训中心,聘用专业的培训师或在内部培养自己的培训师,可以请具有丰富管理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内部中高层管理者开展现场讲解,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将经验和知识有效传播.针对培训内容方面,需要扩大知识和技能等相关方面的培训范围,这既包括对员工如何进行赞美、激励及告诫等管理技能,有包涵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经营方向、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技能,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素质方面的培训,例如行为和态度的培训等.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例如树立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和企业理念,培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更高的追求目标.针对培训对象方面,应扩大参与培训的人员范围,可分层次进行培训,如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普通员工的培训、一线营销员工或操作工人的培训等.培训的对象范围可以扩大到对所有员工都进行培训,不能只是局限于哪一层次的人员,同时要依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的需求、特性,展开差异化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具体化、系统化、完整化的培训,有利于培训效果的提高,充分调动员工的受训积极性.


2.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具体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培训方法、费用、培训目的等等.在对培训需求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训需求列出优先顺序,并且按照企业资源分配情况先满足那些优先的需求.在制定群体培训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化,对培训所要达到的效果、完成任务需要的必要条件、达到目标的具体标准予以清楚、细致的表述;需要根据各个环节、阶段在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安排合理的培训进度,把培训内容分成若干个学习单元,按每个单元之间的难易程度及内在联系,确定培训顺序、详细情况及所需要的时间,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培训进度表;在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上,要依据预期进程、员工参与度、培训内容,确定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对培训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使培训环境尽量同实践工作保持一致,保障其结果在工作中能够应用自如;怎样对培训中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束后怎样评估学习效果等.同时还要考虑到人、财、时空、信息等方面资源的成本预算.

3.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首先,完善激励机制,企业通过对培训合格后的提升待遇的规定、继续教育制度及奖励制度等,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机会.成功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就需要提高员工的自信心,企业的发展最终是靠全体员工共同实现的.对于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员工拥有高昂的、工作高效、积极的进取心、创新的意识,这些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重视公平竞争机制建设,企业人才资源的开发是否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前提是人才的公平竞争,这就需要企业做到员工被聘用的机会是平等的、待遇上公平合理、培训机会平等对待.把员工的具体需求和培训计划统筹结合,以及员工的晋升和任职与培训考核结果挂钩是机制运行的前提.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积极开展培训与开发的最终目标,就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战略相结合,以便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满足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和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同时可以建立企业文化、开辟沟通渠道、了解员工的观念,充分发挥员工才能,使得企业全体员工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