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观的阻滞与革新

点赞:5312 浏览:194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学前教育领域的关注也日益增多,近年来对学前教育领域各种问题的讨论也愈加激烈,如关于幼儿园收费、幼儿园兴趣班、幼儿园安保问题等,关注越多,所暴露的问题就越多.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透过几个典型案例,来谈论当前滞后的甚至是错误的学前教育观念,以此展望新时期学前教育观的革新.

学前教育不在于帮助幼儿确立未来的人生目标,而要促进幼儿一生的发展

案例一:幼儿园,孩子梦想得到一只霸王龙坐骑,带着他飞到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小学一二年级,希望有一座自己的天文台,发现一颗新星,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四五年级,沉浸在哈利波特的神奇世界里,梦想自己也有一根神奇的魔力棒,变幻无穷,无所不能;初中时代,他梦想做某大公司的总裁,叱咤商界,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慢慢地,孩子只梦想做乡下奶奶家一条自由自在的小狗,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教师和家长永远不知道孩子的小脑袋里有多少奇特而浪漫的想法,从幼儿园到孩子走入社会,孩子的梦想旅程会经历许多的起伏变化.当孩子从最初的“我想当国家领导人”“CEO”等到“老奶奶家自由自在的一条小狗”转变时,迎来的却是你的怨气,怒其不争.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梦想一路走来经历了怎样的风吹雨打,我们的教育该为孩子承受风吹雨打提供怎样的支持和帮助呢?教育绝不仅仅是在起点帮助孩子找到一个遥远的目标,就把他们推上这条吉凶难测的征程.

这些年,虽然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出现了多元的趋向,但人们对幼儿教育目标的认识仍未能完全摆脱传统的单一化、固定化观念.教育在人格引导目标上超现实性,即从追求完美的理想人格模式出发,对不同资质和家庭环境的儿童采取所谓“标准化”的方向指引,以期他们今后能向既定的理想境界发展并最终达到理想境界.然而,理想人格的标准不仅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也是因人而异.将理论上的某种人格标准简单地扩大为具体生活中的统一引导方向,实际上抹杀了不同儿童之间人格发展趋向的多样性,进而影响到幼儿对自身人格意识的自主性.教育者要认识到,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对幼儿的教育目标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儿童的既有条件不同,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也不能人为地强求一致,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个体的发展是贯穿于生命全程,而不仅仅是生命的一段时间.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但他的目标应着眼于受教育者当前的发展和将来所要经历的人生每一个阶段,为受教育者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以树木的成长作比喻,描绘出人生发展及教育,他说:“树木刚一生成,它便生发日后成为树干的嫩枝;在启蒙阶段我们应当把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应当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到它的身上.”学前教育应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离开学校后个体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我国著名的学者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的时间少,自学的时间多;有教师的时间少,无教师的时间多;学的知识能直接运用的少,需要自己创造的多.这“三少三多”具体地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的意义若只限于在校时间,或者只限于人才的养成与选拔,那就太小了.教育只有立足于每个人一生的发展,才可能充分发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改变教育评价标准的单一化、模式化,形成多元取向的教育评价观

案例二:老师让用“就是”两字造句,有个孩子写出这样的句子:梧桐树就是梧桐树.老师评语:造句不当,重写.幼儿园中的孩子在画太阳,一个男孩子把太阳涂成了绿颜色,老师评语:色彩不当,重画.

成人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与规则来要求和规范儿童,却忽视了孩子自己建构的世界里也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标准和规则.教师在面对孩子看似不合常理的答案时是持一种怎样的态度,视而不见?给予标准答案?还是蹲下身子听听孩子的解释?教师的评价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曾经观摩过一节大班的绘画活动,一个小男孩在画纸上画着土的云朵,教师在评价作品时发现了这个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师并没有马上做任何评价,只是笑容可掬地请小男孩给小朋友们讲讲他图画里的故事,小男孩告诉大家北京的沙尘暴太厉害了,尘土卷到天上,连云朵都变成了等小男孩语毕,教师带头为小男孩鼓起了掌,一节绘画活动也许就催生了一位“环保家”.如果案例中的教师听听孩子的声音,相信孩子的解释一定让人刮目相看.教师不能持一种单一的教育评价标准,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所处的是一个纷繁多元的世界.

学前教育观的阻滞与革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因此,在教育评价中,教师应更加重视挖掘作品本身潜在的涵义,认可、赏识幼儿个性化的表现;更加关注幼儿的所思所想,分析、思考作品反映了幼儿什么样的情绪情感、生活经验与思维方式;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的表现,并期望能借此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研究幼儿的学习特质,为下一步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学前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才能促进其发展

案例三:聂圆圆,这个被誉为“小天才”的孩子,成绩非常优秀,门门功课的知识积累都已远远超越于同龄人,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甚至让很多比他年龄大的孩子都自叹不如.光环的背后是爸爸的用心良苦和圆圆失去的快乐童年.爸爸认为让孩子接受步调统一的学校教育并不符合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在爸爸的家庭教育下,圆圆很快就学完了小学、初中的课程,并在小学阶段就提前学完了高中的课程.圆圆起初受不了一天天枯燥和辛苦的学习,爸爸也采取了打骂体罚等严厉措施,孩子一度也是对爸爸怀有恨意.后来的采访中,记者问圆圆还恨不恨爸爸,圆圆说一开始恨,后来想想爸爸也是为了自己,对爸爸的仇恨也就消失了.

我们承认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有的孩子具有超常的智力与学习能力,同龄人的学习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超常儿童”的需要,在学校里“吃不饱”,天赋得不到充分的挖掘,所以大学里有“少年班”,中小学里有“奥林匹克班”,甚至连幼儿园里也出现了“才高班”.但这些天才背后堆起的却是高高的“寂寞”.

我们知道,幼儿阶段的教育重点不在于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在于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可以提高幼儿活动的效率,使幼儿愿意学习,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才能确保最佳认知效果,学前教育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基础不在于最初知识学习多少,不在于孩子的智能有多么地超常,应该为幼儿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提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