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

点赞:3130 浏览:88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作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我们,对信手拈来的传统教学模式虽则已经做到轻车熟路、举一反三,但由于社会、科技、文化的进步引发的变化,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本文从历史教学出发,通过对历史教学基本情况的概括,总结出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参考措施.

【关 键 词】历史教学情境教学个性化思维自主学习

历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转变历史教学观念的问题突出而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历史教学观是历史教学地位观、目的观、内容观、过程观、方法观、评估观等的集合体.其中教师对历史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把握,直接影响到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如何激发中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把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完成中学历史课教学任务,这是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几年来,我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方法.下面就笔者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感受谈一点看法.

一、教学初始:设置情境,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更是如此.设置好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特别重要.每当上课的铃声响起,所有的学生对老师、对这节课都是充满了新鲜的期待的,如果教师在此时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知的,对于整节课来讲都会是事半功倍.相反,如果一开始学生的满腹热情被浇了冷水,底下的教学任务就很难预料.

课堂上,还可以对音乐加以利用.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以古代文学作品为歌词,例如杨慎的《临江仙》(《三国演义》主题曲),在讲述三国历史这一课时,我把这一首歌引入导入部分,并配上宏伟的画面.事实证明,这种开场白可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

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用与教材内容相符充满感彩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之中.如初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导言渲染气氛:“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历史的1900年,共同体会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这样的语言使课堂一开始就笼罩了浓重的气氛,学生的思维与课本内容的氛围相融合,对于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是使用时代特征的音频、视频资料.音乐作品、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产生了许多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声音、画面,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讲述三国历史这一课时,我把杨慎的《临江仙》(《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入导入部分,并配上宏伟的画面.事实证明,这种开场白可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

二、教学过程:深入情境,体味历史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自由驰骋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全身心投入,与教学节奏相一致,与教学氛围共融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教学情境氛围的设置,掌握学生信息,采取多种方式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线,信息线,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

在讲述江南经济的开发时,可以不断地引用不同时代的作品.盛唐时有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晚唐时有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文学与美术:在讲到文学史时,可以与美术结合,以宋词为例,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等一系列宋词都可以配以绘画来展示意境,将历史课上出一种美感来同样,在历史课程中,多次提到了中国书画的历史.比如南北朝、唐朝、宋元等,如果能把这些美术作品和文学结合.就会更为生动.


在讲述这些内容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总体要求,列出学习框架,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去自发地学习.他们在组建资料中,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更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并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

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历史教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课堂结束:欲说还休,意犹未尽

一位优秀的老师,总会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意犹未尽,期待下堂课的到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能够运用一些技巧,想方设法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在每节课结束时都有意犹未尽、回味不绝之感,那么我们何愁历史课铃声响起,学生不趋之若鹜?其实,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知识的空间并没有关闭,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延伸去发掘,是我们在设计课堂结束环节时需要下功夫研究的问题.

总之,作为历史课教师,我们有责任以理性的科学态度、感性的思维方式,在历史课堂上再现历史,让孩子们切身去体会人类走过的昨天,无论荣辱兴衰,都让人们感觉到今天沉甸甸的责任,从而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