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礼仪教育

点赞:4719 浏览:190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明礼貌是最受各国人民重视的品质.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也就是社会的个体化再到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家庭礼仪教育是社会个体化的有效载体.“礼”指的就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是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反映.因此,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

【关 键 词】礼仪教育礼仪意识家庭教育

柏拉图曾指出,“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青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等”.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在倡导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的今天,首先要接受最需要接受的礼仪教育.本文仅就家庭礼仪教育问题作一粗浅的探索.

1.崇礼重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崇礼重礼,古今中外皆然.这里的“礼”,指的就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是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反映.

当今社会是高度开放的社会,也是高度协作化的社会.任何单一的个体都必须与其他的个体或群体交往、合作.任何不礼貌和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使人生厌遭人唾弃,无助于建立世人间健康有序、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必将“严重危害当今社会各阶层的合作与团结”.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在给他儿子傅聪的一封信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这样写着:“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2.礼仪教育,基础在家庭,关键也在家庭

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也就是社会的个体化再到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其实质是要把一个具有自然属性的个体的人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的人.而作为个体的人降临人世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就是家庭.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家庭礼仪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礼仪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1家庭礼仪教育是社会个体化的有效载体.在家庭里,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能够把已习得的礼仪要求,通过平时家庭成员间在共同生活中的相互接触、交流、教育、影响自己的孩子养成必要的礼仪习惯,从而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准备了良好的礼仪素质.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具备的条件.

2.2庭礼仪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有力支撑.“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必须是社会的人,都必须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我们一切习惯的渊源.个体能否成功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并为社会所悦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接受的家庭礼仪教育.

2.3庭礼仪教育架起了个体与社会的坚实桥梁.社会个体化再到个体社会化,其间联结的纽带就是家庭礼仪教育.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不只是给孩子多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养成礼仪习惯,能够与人友好相处,在共同的进步中发展中更进一步地充实、发展、完善自己.在这方面,家庭礼仪教育以其独特的即是首发站又是终点站的家庭的地位,无疑是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3.家庭礼仪教育看平时,重养成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看平时,重养成,自然是家庭礼仪教育实施的应有之义.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3.1以礼带礼,突出家长表率作用.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加强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孩子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自己错误的‘口实’.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又可学到缺点.”“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作为家长,我们的那些做父母应该切实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认真负责地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的角色,努力践行规范的文明礼仪,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自然地接受影响、教育,自觉地付诸实践.


3.2以小促大,紧抓日常生活规范.俗话说:“坐有坐相,站在站相,吃饭有吃饭的相道”.《礼记冠义》中也有这么一句话,“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如孩子刚刚学会说话,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和要求时起,就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下,告诉她应该怎样做.比如:“早晨离开家时,要和家里人说‘再见’,到托儿所要问‘阿姨好’,‘小朋友好’等等”.“在街上,吃剩的果皮和冰棍杆,都让她亲手送到垃圾箱里,不随意往地上乱扔.乘公共汽车,当别人让座时,要说声谢谢.每当看到环卫工人或园艺工人顶着烈日清扫一街路、美化环境时,都要赞扬他们对城市对社会的贡献,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们的劳动等等等.”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父母对子女的示范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作为家长,那些做父母的应该遵循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以日常生活规范的教学与落实为基础,从最基本的抓起,逐步提高完善.

3.3以无胜有,营造家庭文化氛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化矣.”孔子的话其实说的是环境熏陶及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为对人的深远影响问题.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对儿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误不如行动;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遗传不如环境”.“长大的孩子身上任何一点不良品格,都可以从他幼年的环境中找到形成的原因”.“长期处于愉快心理环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精神振奋,性格豁达,活泼乐观,充满自信.”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认为,创设彬彬有礼,愉快活泼,和谐协调,相互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的教育氛围是搞好教育的主要条件.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建议一个充满理解、信任和亲情的幸福家庭,这正是孕育良好礼仪素养的摇蓝.

3.4以练导行,强化孩子礼仪意识.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指出,“重复和练习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无论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都是靠重复和练习而形成的.要使文明用语普及,唯一的办法是在明确意义的情况下反复练习,使之习惯化.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习惯,我们提倡重复和练习养成.”作为家长,必须向孩子提供良好习惯的训练,不时地对孩子进行有意识地礼仪重复、练习.

文明礼貌是最受各国人民重视的品质.礼仪是发展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是沟通人际关系的调节器.在文明、礼貌、得体的交往中,我们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在对礼仪的思考、感悟中,抱着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结合《公民道德建议实施纲要》等的具体要求,切切实实地深入开展家庭礼仪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