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师范民族语文教学方面的看法

点赞:6274 浏览:216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众所周知,由于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引发各大、中院校的扩招,很多初中学生都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以期考入大学.其中就包括那些学习成绩能够达到是等水平的学生.好学生可以考入重点本科院校,就是那些成绩稍差的也可以选择考入高职,高专就读.高职、高专的学生入学分数较低,不论思想还是文化素质,或多或少有所欠缺,素质参差不齐.大学生情况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我们这一级最低层的师范学校了,大部分学生都是没考上高中的,更有甚者连初中都没毕业.可想而知学生无论从自身道德修养还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欠缺,要提高师范民族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样有许多的困难和压力,任务也很重.

中等师范民族语文教学方面的看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学习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下面是我对本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的分析.

1.缺少学习动机

中等师范学校的民族学生,大部分人入学分数不高,而且基础学科语文的成绩也不好,他们来读书的目的是迫于形势的需要,或是家长的要求.他们来校后,一无计划,二无目标,三无学习责任.这些学生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主动性不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课堂笔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总结,作业马虎应付.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民族学生都从小就学习语文,但是语文基础很差,能写一篇语言通畅的作文的学生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再加上既不要担心升学与否的问题,也缺乏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语文的认识比较模糊,对母语的“自我完美”认为语文是基础课,中国人可学可不学,尤其认为民族语文中的思想因素意义不大的思想,使许多民族学生的语文水平很低,甚至他们还不及好一点儿的初一的学生.

3、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

民族学生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型是应届初中毕业生这部分人语文基础一般较好,学习态度很积极,上课听讲状态不错,对老师讲课的内容或布置的练习,都能够认真完成及时消化.第二类学生是初中学校的分流生或者连初中都没上完的就在外打工的学生.这类学生可以说要初中就没有好好的学过,所以上课时他们的情况很糟.要么不听讲,要么听了不知所以然.同时学习兴趣也不高.许多这样的学生迷恋上网聊天、玩游戏,对于将来的出路,脑子里则是一片空白.

(二)根据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我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激发培养民族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使学生明确民族语文学习目的和意义.

学习动机是能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而这种动力是由其学习目的决定的.在某种目的的支配下才能形成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整个学习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际工具是自己将来就业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之一.使他们认识到中专生的学历尽管较低,就业形式比较严峻,但现在社会需求大量的有一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技能人员.帮助学生牢固地树立起学历低就业不一定难,多掌握一门技能可多打开一扇成功之门的观念,从而让民族学生把语文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理好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的关系

不少学生因对语文的不重视基础很差,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放弃了语文学习.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我在第一学年的时候,就用一些时间给学生补基础.积累词汇,掌握词性,语法.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规则,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的基础,最终为交际活动怎么写作,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就难于进一步的听说交流,而且通过听说训练,更有利于语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对学生进行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是围绕学生生活的实际和教材内容进行大量的语言听说实践,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离开了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交际就成了空中楼阁了,是不现实的.

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现代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给语文教学帮了一个大忙,它寓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情景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有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下,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中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我们在教授基础词汇时,可以用微机幻灯片展示在大屏幕上,每个词汇都有相关的词性,词意等解释,再组句加以运用来加深印象.

在对课文进行教学时,这时现代技术更显示出它的无穷魅力,配上画面,音乐听读课文,掌握阅读技巧,用简明的图示对课文加以分析,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出示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增强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可操作性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开展影视欣赏活动.影视片是一种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它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它通过表现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意境来感染人,使人们在欣赏评论影视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品质教育.作为大众化的影视艺术,它以其直观性和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吸引着广大青少年朋友.正因为这样,语文教师应多开展一些影视欣赏活动.如轰动一时的电视剧《渴望》在台重播时正值寒检测,一般同学都能抽空看.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对这部电视剧进行讨论,看剧中主人公刘慧芳美在哪里?王沪生的形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自己评、自己辩,通过这项活动,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检测丑恶.电影也一样.如学生观看了故事片《焦裕禄》,语文教师便可以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最后认识到,要当清官,做人要做真人!这些有益的活动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其次,举办小型故事会,将读和说的能力培养与道德品质的形成相结合.语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小型故事会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说.要做到言之有物、会说,必须多读.开卷有益,只有多读,才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我在讲授完“传记”这一单元后,试举办了一次“两分钟故事会”.这一单元的重点课文是《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教学目的之一是学习廉颇、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针对这个目的,我设置了一个课外活动.让每个同学准备1~2个小故事.并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第一,主题必须体现民族自豪感或自我奉献精神;第二,篇幅不能太长.在两分钟左右讲完;第三,情节要符合传记的特点;第四,采取抽签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演讲.结果,每个同学都作了认真的准备,故事会开得很成功.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如昭君出塞,谭嗣同舍身变法等等.这次有趣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巩固了传记文学的基本特点,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了他们见识,同时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

4.多层教学,共同提高

由于民族学生的语文成绩参差不齐,甚至个别学生相差悬殊.因此民族语文教学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应区分层次,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从而制定符合学生水平,适合于各个知识群体的教学计划和安排.课堂上按照“抓两头,保中间”的方法,在突出重点内容和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量顾及第一层次的学生,设计训练活动时,有难有易,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都有收获.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采取符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真正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