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点赞:24106 浏览:1085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音乐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提升道德素质

良好的道德素质包括品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及远大的理想.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作为基础,就只能是空洞的说教.音乐教育恰恰是德育形成的情感基础,它独有的优美旋律和音乐特质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道德素质教育中,健康的音乐使人们感情升华,奋发向上.如音乐作品《空山鸟语》使人内心愉悦,热爱生活.音乐作品《旱天雷》使人警醒,催人奋进等.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人们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起到净化升华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婴儿胎教、幼儿早教方面高度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经过早期音乐教育的孩子有爱心、性情温顺,有上进心,思想品德修养较高.可见,音乐教育在胎儿时期和幼儿时期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把音乐教育作为早期教育从小培养人们的社会道德规范非常重要.荀子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凄”“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不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因而音乐教育作为感化人、影响人的德育形式,在道德素质教育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渗透着艺术文化的精髓,人们在听觉感受中逐渐培养出坚强的个性,崇高的信仰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音乐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音乐教育培育审美素质

音乐教育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人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基本理解及赏析,在感受美、欣赏美、分辨美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审美修养和音乐鉴赏力,因而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理解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待同一作品的艺术鉴赏力也不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揭示音乐语言所表现的形式美、内容美,深刻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审美源泉,从音乐情感上、音乐技术上、音乐理论上全面地体验到音乐审美的意义.

音乐作品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要充分在音乐中找到欣赏者的“情感归宿”,调动人们的音乐想象力,提高审美素质,在欣赏与想象中获得审美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优化智能教育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他们不仅在音乐中获得了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音乐令他们诱发灵感,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科学家研究发现,音乐与语言是由人的左右大脑分管的.念的词即语言方面只被一侧大脑接受,而唱的歌则是有词有曲,能同时作用于双侧大脑使人们合理全面的使用左右大脑,大大提高了记忆和思维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精通音乐,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撰写过《音乐辞典》中的音乐条目;爱因斯坦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类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著名早教专家冯德全教授经过试验发现,经过音乐胎教和音乐早教的宝宝眼神聪慧明亮;左右脑均衡发育、双手灵巧;长大后智商高,情绪智慧好,尤其是创造力强.可见美妙的音乐会促进胎儿大脑发育,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开发智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呵护身心健康

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大量实践表明:优美的音乐能够增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医治疾病.当悦耳动听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后,优美的旋律刺激神经系统,使人的精神愉快,情绪振奋.现在大多数音乐学院开设音乐治疗这门课程,通过学习使人们更能够在生活中学会用音乐来“疗伤”.正如我国古代名医朱震所言:“乐者,亦为药也.”对于音乐而言无论是演奏者还是欣赏者,在完成一部作品的时候事实上都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旅程.音乐情感是人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影响身体素质的内在动因.在音乐的发展史上,音乐始终与人体运动是分不开的.它能直接刺激人们听觉、拨动人们的心弦,使人们不由得身心舞动.音乐对于促进各种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它有利于克服困难,不断的挑战进取;有利于增强自信心,树立健康的个性;有利于培养人们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音乐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功能得以完全体现.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