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课程教学设计

点赞:5051 浏览:192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教学的需要角度,结合金融学课程的特点,将“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有效连接起来,建立教与学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式分析、选择嵌入式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开展积极的教学评价等环节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金融类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14-02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与学两方面共同进行、互相作用的过程.检测如把教与学单独分开来看,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实质都是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作为一种信息的交流形式,教学过程成为包含心理学内容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活动.可以认为,教和学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但其含义和方式却不尽相同.“教”的对象是广泛的受体――学生群,而“学”所完成的只是把外部信息尽可能做到内部消化的一个过程.因此,要想把“教”的过程完成好,就要使传递的信息最大限度地符合“公共性”的特征,使之具有易被大多数个体接受的“相容性”;而要达到“学”的目标,必须通过加工把具有“公共性”特征的外部信息进行“个性化”处理,更多地被赋以鲜明的“个体”属性,从而可以被更好地吸纳和应用.实际上,外部信息的“公共化”(教)和内部转化信息的“个性化”(学)效果如何,完全依赖于知识传播者使知识公共化的程度及其对个体吸收知识“个性化”的影响程度.正是存在以下三个原因,才使得教学设计显得异常重要:信息没有较强的“公共性”,不能为大多数个体所接受;信息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能为大多数个体接受但不能有效地转为“个性化”信息;信息具有“公共性”和转为“个性化”,但信息再输出时出现失真.

那么,如何看待教学设计?首先,只有存在完整的教学活动――即同时存在教与学的过程才会有教学设计存在的客观基础.这正是在典型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广泛且深入地讨论教学设计的意义.其次,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对教学活动具有一定认识基础之上的活动.可以说,只有熟悉全部的教学过程,了解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教学设计才具有充分的准备,不至于“无的放矢”.试想没有对一门课程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不能把握住一门课程的脉络乃至“精髓”,教学设计只能成为“一件外表华丽却不合身体的外衣”,根本无法达到热盼的初衷和纯朴的目的.第三,设计源于教学,指导教学,高于教学.它比正常的普通教学高级得多,最主要的是,它本身蕴含着主观能动的思想,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把被动式教学转为主动式教学的有效手段.正是通过有意识的教学设计才更有效地发挥出教师潜在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效率;同时,也使学生更加轻而易举地接受知识并迅速地转为“个性化”储备,提高了学的效率.经过合理设计的教学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金融类课程教学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类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学设计固然有众多长处,却也不是可以任意应用的,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没有熟悉的教学基础谈不上指导教学的设计,没有长期的教学实践,也谈不上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教学设计”.各学科由于视角和出发点的不同,也将使某些教学设计的理论具有某种学科局限性.因此,应当从整个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出发,针对学科特点,探索出适合本学科内应用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下面从金融类课程的角度阐述如何进行金融类课程教学中设计,实现教与学过程的完美结合.


在金融类课程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扰,如怎样全面阐述一个关键性概念而不失真.因为一个概念就是一个知识点,就能引起一系列围绕其展开的问题研讨.能否全面而又正确无误地导入一个概念是引入下一步分析说明的基础,没有精心的准备和全面的考察而随意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歧义理解甚至是错误性理解,会使学生产生理解错误,为以后的学习造成干扰甚至混乱.为此,必须重视基础的导入教学.对于这类基础教学,可以设计如下几个步骤:举出本课程中已学过的相关概念并复习;就导入概念的背景进行描述,使该概念的主要部分自然地产生于学生的思考之中;由不同学生确定概念的含义,指出其中的正确之处,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不正确之处的原因;引入新概念,对大多数学生忽略的地方重点叙述,强调主要记忆特征;进行适当且严谨的举例,说明其应用范围;将其与其他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说明其特征,为将来的应用作必要的铺垫.

金融类课程既不同于文科课程理论性强而不涉及数量运算,又不同于理工科课程重视推理少于感性分析的特点,在教学中常常是先导入概念再进行特征描述,然后进行多层次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并与实际相联系,建立理论的实践行为.因此,既不能只重视理论叙述而忽略数量推理,也不能只推崇数量化模型的理解和掌握,而割裂其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其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解决问题时的优点和不足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经济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是有难度的,同时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施的.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实施金融类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授课前,要充分理解授课内容,熟悉并领会教学必须经历的几个阶段.一般来讲,金融类课程是以文字陈述为主的,故而能够正确理解文字的叙述十分重要.但文字不需要全都牢记在胸,必然有一主线或核心在起作用.因此,熟练地挑拣“核心性”或“杠杆性”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可以叫做“抓大放小”.也许几个关键性问题被一一陈述清楚,整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但如果没有抓住核心内容而就某些“小处”纠缠不清,这样不仅会使知识的理解大打折扣,而且会使学生对整个体系的认识产生动摇,甚至从根本上放弃.因此,必须确定简明易懂的核心目标.一般来讲,目标的确定应与课程的难易有关,课程体系越难以理解,单个目标越应该简明易懂,从而起到抓住核心、提纲挈领、化难为易的作用,倘若学生对纲领性内容理解得非常吃力,那无疑在面对繁杂的内容体系时就会踌躇不前,信心大减,这样无法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二、教学任务分析

首先要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一个充分准确的了解,能够确定学生的接受能力.当然能力要求一定要难度适中.难度太高,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和厌倦情绪,从而影响信息的吸收;难度太低,达到目标过于容易也同样让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从而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要让学生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缺乏教师必要的引导和提示无法顺利完成指定任务才是比较合理的.一旦目标确定,教师就要把每次课的基础水平(即学生的现有知识)与终极水平(即要求学生最终达到的知识水平)进行对照,发现其中的渐进式规律,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若干个小阶段,确定每一个阶段所要达到的阶段目标,这就是任务分析[1].它的目的就是如何从现有条件出发,最有效、最充分地达到教学目标,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真正把任务细化清楚,每个阶段的任务就一目了然,不再有不确定性.任务分析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需要注意引入知识的连续性,尽量避免过大跳跃的出现,同时为了保障阶段任务的实现,还要尽可能地减少节外生枝的干扰.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般来说,金融类课程的教学一般是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当然,对于一些具体问题,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可以说,不同的授课主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但金融类课程属于社会科学,因此,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这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活跃的观点有好处.从事金融类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应该形成兼收并蓄、广纳不同观点、思维活跃的学习习惯.

对于媒体的使用,笔者认为一般的金融类课程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直观,信息容量大,适合学科特点.但对于一些计算量较大,图表过于繁杂,联系较紧密的课程,适宜用板书来推理和表达.

四、开展教学评价

这方面主要应该是课后备课的过程,即通过上课过程中设计方案的应用,可以掌握实际达到的教学目标与理论目标的差距.通过分析原因、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设计过程.它是对整个教学设计的必要补充.没有这个环节,教学设计只是一种形式和过程,而不能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怎么写作[2].另外,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其他听课教师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听课者反馈的信息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归根到底,一切的教学设计,不管复杂与否、形式如何,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怎么写作的.不能想象,脱离了学生的需要,教学设计还有什么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