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育

点赞:12920 浏览:573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教师师德是实现高校教育意义的重中之本,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后续力量,其师德的形成更是要中之义.但由于社会转型之下受到市场经济追逐利益观念的负面影响以及师德教育和建设的迟滞,高校教师师德存在一定的问题.应以终身学习的目标以及养成作为切入点,以一种目标导航起激励的作用,以批判反思去完成教育者角色的转换,以慎独姿态形成为人师表的表率人格,促成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养成.

关 键 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85-02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履行教书育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高校教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有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在高校中的角色亦是多位一体,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和解惑者,也是大学生品德的引导者与心灵上的导航者.相应地,高校教师师德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多的要求,不仅要敬业、爱生,亦要为人师表、育者自育.作为初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其良好师德的养成,是关乎未来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是关乎高校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是关乎高校后续良性发展的问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终身学习与师德问题

由于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更多的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在社会转型之下受到市场经济追逐利益观念的负面影响以及师德教育和建设的迟滞或者缺失,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不同程度地显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第一,缺乏敬业精神.有些青年教师不能完全适应从被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换,没有真正认识到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或只注重教学,或只注重科研,或者没有将此作为正职对待,在教学技能不足的情况下,不能以谦虚认真的态度弥补之,未认识到应如何认真对待学生的求知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以及未形成对学术追求的科学精神.第二,缺乏表率意识.有些青年教师未深刻理解一名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学生的想法、学习氛围、教学效果、学校风气,未深刻认识教师作为楷模的人格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究其原因,或是岗前职业教育缺失,或是高校师德教育系统的不足,或是青年教师自身缺乏对教师师德重要性的认识或未将此认识内化为提升自我修养的动力,同时缺乏一个可以将此认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动力的激励因子.更多的时候是因为青年教师自身没有师德之目标,失去目标导航和激励作用,因而关乎师德的行为就会有所偏颇,从而失德.高校教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育者自育”师德的养成离不开终生对教学科研和人格品质的不断学习和探索.

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应以终身学习的目标和养成终身学习的惯性作为师德目标和师德养成激励因子,形成对师德的自我实现诠释,以提升对师德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二、终身学习――教学研究和人格表率的锤炼

终身学习对高校青年教师而言,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科学研究的不断提升、持续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是为人师表的表率人格形成和升华的过程,是自我完善和持续成长的过程.

(一)以批判反思探索教学与科研

终身学习目标的建立与养成将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从一个被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转变,特别是作为大学导师的角色转变.高校教师是青年学子踏入学术殿堂的引路人,而作为引路人需要丰厚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如何把这引路人做好,需要教师因自身对学术知识的不知足、对教学艺术的不满足,从而对学术和教学不断钻研,需要教师在自我反思批判中不断发掘自身潜能,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

批判反思有着解放的意识,可激发教师从新的角度理解教师的灵魂所在、职责所在.高校青年教师的批判反思于教学实践当中,就是首先将自我定位为学术领路人和学术的参与者,是学习与自我发展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批判反思教学效果,以创新性的教育理念来反思现实中的教学问题,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赢,而这些并不是浅尝辄止的,需要终生的时间.

批判反思不仅是通过积累教学现象、自我感受、思考,还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从学生的角度去构思全程的教学安排;同时,还需要与同事对话,尝试以开放的心态让同事倾听自己的困惑,虚心请教前辈的经验,探讨学术问题.再者,需要与文本的对话,书籍与文献往往是获得新知、解开困惑最为直接的方式,当与书籍为伴,做个快乐的书虫.

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工作不仅是教师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更是高校教师追求学识学术精神的体现.学术研究就是在熟知前人成果之上,以批判反思的态度探索,以新的视觉不断提出自己观点的过程,此过程的实现需要有“甘于坐冷板凳”的心态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与文献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更不可放弃由优秀前辈亲身教导的机会,抓住出外进修的机会,增值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流变、革新,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而这也是终其一生的事业,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在批判反思中,应本着谦虚之心,以质疑的精神,以自我监控全程的能力,对“教学活动事先计划和安排,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督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的自我控制,对学术观点进行严谨的一步步求证和监控”[2].

(二)以慎独姿态提升为人师表的人格品质

终身学习目标的建立与养成将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为人师表表率人格的实现,是体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结合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与学术研究对高校教师而言,是教师自我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赋予其培育下一代人才的期望与责任.高校青年教师应在不断地经营自己中形成和提升自身为人师表表率的人格品质.

“慎独”最早出于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等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3].慎独强调个人良好品行的操守养成,讲究的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讲究的是独处之时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时时自我监控和修正行为.为人师表的表率人格不仅需要外在的榜样激励和制度约束,更需要以慎独的姿态去养成与提升.对教师而言,没有个性的教学,是没有独特与灵性的教学,若是此如何谈教学创新、如何谈唤起学生的灵性.要发挥个性,首先就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找回自己,辨清自己的优缺点;其次,要以实际行动去实践属于自己个性的教学与学术研究,这就需要在不断地自我比较、与他人的比较中,在不断地成功与失败的实践积累中,思考是以出色的讲演才华感染学生,还是以优秀的组织能力引导学生讨论?还是站在学术前沿另辟蹊径成一家之言?这都需要在实践探索中时时思考、自我监控,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修正学术研究方法,以此不断打造自己的个性魅力.

为人师表的表率人格是张扬个性和维护遵从共性的结合.个性的张扬属于教学与学术研究,有个性的教师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愿于模仿的有闪光点的教师.而教师共性的维护与遵从是溶于教师品性当中的.教师的共性是为学生、为学校、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楷模,而良好楷模的形成往往需要在内外环境当中以慎独的境界不断地经营自己的情感、品质与价值观.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青年教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青年教师面临着巨大的经济与生活压力,往往过于强调自我价值和经济实惠,导致过于追求个人功利而迷失教师价值.学校的教风、学术氛围也对青年教师的鸿鹄之志舒展与否有着重要的定向性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作为高校教师唯有以慎独姿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格修养,自我隔绝外部不良风气,趋附良好的风气,当能维护和遵从教师的共性.以唯有以慎独姿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格修养,以经营自己对教师事业肯定的情感品质,生发出对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道德感.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本职工作和热爱学生的教师能以精神饱满的持续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与学生对话,从而感染学生,感染周边.唯有以慎独姿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格修养,以经营自己成为善于自我情绪调节者,不怒而威、公平公正、冷静亲善的良好品格,将会有助于在面临师生矛盾和冲突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慎独姿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格修养,以经营出高度自我价值感,相信自己所想、所言,也相信学生的潜力,给出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的评价,而不以自我的同意与不同意操纵学生的顺从与做法,也不盲从学术权威,以质疑和创新的姿态对待学术问题.以慎独姿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格修养,以经营自己的意志品质,坚持作为一名教师的原则,抵制外在不合理利益观念的入侵和不良影响,始终自觉坚持用正当的途径去实现教学和学术目标,保持心中的一杆“秤”,维持和遵从为人表率的教师人格品质的共性.


总之,师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高校青年教师终身学习目标的建立与养成在于师德养成的漫漫求索之路上,以目标的导航以及激励作用,持之以恒地对教学、学术研究精益求精,不断地升华为人师表的表率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