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

点赞:6374 浏览:221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土木工程施工课是建筑类专业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课程的学时有限,内容较多,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就需要对整个授课体系进行全面考虑.目前在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之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应理清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环节的细部建设,才能实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58-03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本科专业的主干课,土木工程施工课包含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部分内容,研究对象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建造技术规律和劳动组织规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理论跨度大等特点.随着我国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教学应符合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如何通过较少的课堂时间讲解,使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知识,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是施工课程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环节需要改进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授课体系主要有三个环节: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参观教学,课堂教学是基本,参观教学重在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和计算能力,但缺乏与工程实际联系较紧密的基本技能训练这一环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种实训是基本的专业技能训练,目前有这样的看法,认为“实训”都是一些“粗活”(砌砖、抹灰、钢筋下料等),是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实际这也是本科院校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内容,虽然学生在较短的实训期间内能够操作的技术工种有限,学生也不可能训练成为技术熟练工人,但对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还是有帮助的.首先,学生在一个较接近工程现场的氛围中进行实训,按要求完成实训任务,这样会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其次,学生要使用机具和设备,接触建筑材料,所以对书本上所提到的材料、机具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专业知识的理解较课堂上更为直观和深刻;在实训中分为若干个小组,学生相互间的组织和协作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实训为学生毕业以后进入施工现场较快上手作了必要准备.

目前,高校工程教育所提出的“应用型”和“卓越工程师计划”也说明了基本专业技能训练这一环节的必要性.

(二)教学实施过程需要完善

土木工程施工课授课体系的各环节,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从细部不断完善,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下面是存在的一些较突出的问题.

课堂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新大纲提到[1]: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铁道工程方向,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对教学内容认真进行组织,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要有区别、有取舍,要紧扣各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不能一味地采取“灌”的方式,否则学生只能是“贪多嚼不烂”,能够真正理解掌握的其实很少.

目前参观教学多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到各院校的校内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参观项目和内容较为固定;二是到施工现场参观,内容较多,也可看到一些新工艺.但建筑生产有其特殊性,土木工程施工流动性大,不可能长期固定在某个地方,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当课堂教学进展到一定阶段,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教学,如果没有做好参观前、参观中和参观后的相关工作,参观教学很可能就会流于形式,学生走马观花地在工地现场转一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的课程设计,譬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脚手架支撑设计”和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也为培养学生日后从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课程设计题目单一,教师评阅学生设计成果,缺少学生陈述这一环节.所以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通常就是三四个版本,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在做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时,如何把相关计算机软件(施工管理的软件、网络图绘制的软件)的应用加入进来,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


实训这一环节受到各院校自身的人员组织、资金和场地等因素影响,譬如:对于工种实作的指导教师,学校的教师很多没有经过专业操作技能训练,而校外聘请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员只会操作演示,不能对学生有一个清晰讲解和较好的指导;“实训”的目的是要构建一个较为接近工程实际的施工环境,实训场地的面积和资金投入等,对能够开展的训练项目有很大的制约.所以要顺利完成实训这一环节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三)教材内容滞后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内容多是介绍传统施工工艺,而建筑工程技术的更新速度要快于教材的更新速度,所以反映“四新成果”(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内容较少[2].另外,教材内容涉及很多规范、规程以及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等,这些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很多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内容存在着讲求单纯的理论知识体系,缺乏必要的实践案例.譬如:桩基工程这一章节,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很少采用锤击沉桩施工(会带来震动、噪音等一系列影响,与国家推行“绿色施工”的发展趋势是不一致的,但一些教材在此花了很大篇幅);在单层厂房结构吊装这一章节中,很多教材主要讲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吊装,而钢结构吊装的内容很少(目前采用钢结构吊装施工的项目日益增多,这也是社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诸如上述提到的教材滞后内容还有一些,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时更新.

(四)专业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现在进入高校的专职教师都要求有较高的学历,但对于讲授土木工程施工以及其他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否则是无法进行教材内容取舍的,也无法抓住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本来就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那就会觉得上课枯燥无味,师生间上课没有互动,也就谈不上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建筑行业的专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到一定时候需要重新修订,而学校里专业课的相关教材,也必须相应进行修编.教师不了解规范、规程、技术和工艺更新的信息,就不能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传授给学生新的知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就会滞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他们毕业后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就会跟社会需要脱节.实际工作经验不可能全从书本上得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来看,专业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环节改进的措施

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多是在“听”,对于“看”和“练”,笔者认为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看”要组织好参观教学.

(1)先要让学生明确此次参观教学的目的.学生平时在上课过程中都有到工地现场去看看的意愿,但往往到了现场,走马观花看一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围绕既定主题,选择合适工地,学生要明确目的.

(2)做好现场参观前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联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工地;联系学生到现场的车辆或交代学生自行解决;交代学生到施工现场后的安全注意事项.

(3)安排好现场教学.到了现场后,因为现场人员较多,情况较复杂,要组织学生安全、有序地进行.与现场负责人联系好,安排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员进行讲解,学生一方面要围绕教学主题提出问题,得到答复后,做好记录;另一方面在工地现场管理人员许可的情况下,可对现场的废弃材料进行收集,对一些关键部位的施工,一些新技术、新机械的采用,用数码相机或录像机摄录下来以供教学之用.整个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4)回校后要求学生写成参观报告并抽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参观报告,要求学生不抄书,有多少体会就写出来,关键是让学生分析理论和实际的差异,找到两者的结合点.

2.“练”要改进课程设计.对于土木施工课程设计,多年来很多本科院校都要求学生做一个“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学生在做施工组织设计时,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安排施工进度上,常常忽视了“施工方案”这一重要内容,所以,施工组织设计最终变成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表.另外,如果连续几届学生都用相同的题目,加之计算机的普及,容易造成学生套用往届学生和其他人的设计成果,达不到训练的目的.笔者的教学实践是尽量采用灵活性较大的设计题目或适当增加设计题目(学生可以选择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设计任务,也可以选择编制进度计划的设计任务),把同一班学生进行相应分组,同时要求学生关于计算和文字部分必须手写,绘图部分用计算机绘图.另外,随着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日益普及,为了让学生适应以后的工作,要鼓励学生能够自己查找、学会运用相关的专业软件,然后与手工演算结合起来,从而较好地完成课程设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后,在课外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陈述一下自己的设计成果,作一个简单的答辩,以此作为教师评定学生设计成果的一个依据.上述做法的目的是把每一位学生都调动起来,督促学生去独立思考学习,尽量减少相互抄袭现象的发生,也可以起到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

3.“练”要加强实训.学生仅仅“听”和“看”还不够,在教学中还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有课堂教学学时的基础上,另外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通过校内实习基地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在这一时期内主要考虑做好以下工作:实训场地和必要的经费投入,围绕实训教学大纲,制定人员、材料、机械、工具等使用和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利用本校教师和外聘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实训场地内技术指导和管理人员(注意处理好校内和外聘人员的协调和配合,要充分考虑校内和外聘人员各自的优缺点),才能保证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工种实训是基本的实训内容,进一步要安排一些综合性的实训项目,譬如: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相应小组,让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施工,完成一个简单建筑和构筑物实体的施工,这样既把学生所学过的测量、结构和施工等专业知识串联起来,另外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较快适应以后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在目前学时较短的情况下,课程内容取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的做法是:对重要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做到精讲;对次要内容尽量提纲挈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般性了解;对一般内容,要求学生采取自学手段,扩大其知识面;督促学生在课后去查阅资料、检索信息,使其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前提下,应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是紧盯科技前沿,将当前施工中普遍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介绍给学生;二是在教学中应重视将施工规范的变化和更新,及时反馈到教学内容中.

目前,土木工程施工的教材比较多,侧重点各有不同,还有就是少案例、案例简单和案例过时的情况;在教学中,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主要依靠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笔者所在教研室通过组织教师团队,把教师平时遇到的工程实例变成案例教材,以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合理使用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

土木工程施工课内容多,信息量大,涉及各种建筑机械和材料、施工工艺和方法,完全靠“黑板+粉笔”这种教学手段是不行的,首先无法在规定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也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土木工程施工课必须要丰富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但需要重点考虑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

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被普遍采用,它具有教学信息量大、播放速度快、形象直观、现场感强、效率高等优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笔者所在教研室将平时在网络上下载的或者在工地上拍摄下来的施工图片、施工工艺录像、施工工艺flash动画演示、工程软件应用教程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做成教学课件,营造一个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环境,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容易出现课堂教学进度偏快、信息量太大、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的问题[3],所以教师授课时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量,把握好教学的节奏,不是为了方便给学生“灌”太多知识,而是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便于学生理解.

另外,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不同章节内容,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会更好.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的做法是:涉及土木工程施工计算主要采取板书,因为有手工演算的过程,学生更容易理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内容的讲授主要采用多媒体,另外可以辅以实物、模型和挂图等,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教学内容的讲授以“多媒体+板书”为主.

(四)专业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完善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土木工程施工课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要求承担此课程的专业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这一问题,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在学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办法.

1.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

(1)通过一些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教研参观等来开阔眼界,更新知识,掌握专业上的发展动态,更主要的仍是要教师平时多收集信息,整理相关资料.

(2)参加一些相应的进修和培训.这里的进修和培训强调的是本行业中先进技术和成果的学习,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终身学习,要做到一专多能.

2.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1)通过与校外建筑企业联系,特别是要让新上本门课程的教师参加一段时间的工程实践锻炼,可以选择一些小型工程,有利于教师在短时期内经历工程的全过程.

(2)通过对外承揽工程技术怎么写作项目,产学研结合,让更多教师参与其中,从而达到了解学科和专业发展动态,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的目的.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应理清授课体系的教学环节,其次,围绕教学环节的细化工作,完善实施措施,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建设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实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