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生培养质量的

点赞:22708 浏览:1052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几年,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培养质量开始下滑.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力促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阐述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的原因,并从课堂教学、论文评审、制定培养方案等几个方面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建议.

关 键 词:研究生;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3-0017-02

自1998年我国高校大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已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在校本科生数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从2005年开始突显.近几年,我国高校研究生逐年扩招(如表1所示),短时期内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却在下滑.

表1我国近几年硕士研究生考录数据统计

注:表1数据来源于http://kaoyan.eol./kaoyan_news

_3989/20090111/t20090111_354041.s

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数据显示,

2005年,全国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17万.从2005年到2009年,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下降.其中,2009年和2010年,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甚至低于本科生.另外,根据江苏省人才市场统计,在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的就业率为86.62%,本科生为90.30%,专科生为94.10%,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专科生就业率[1].

一、我国研究生培养现状

(一)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本科期间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对读研期间从事科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严重制约着科研实践活动的进行,而且有很多研究生是跨专业考研,相对于“科班”出身的研究生而言,基础理论知识明显不足.另外,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的研究生进入状态比较慢,具体表现为对所学专业重要研究领域不敏感;问题意识欠缺,创新能力不足.

(二)科研成果数量化、指标化,导致学术风气浮躁,急功近利

很多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教师、学生的科研成果有严格要求,如“要求教授每人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研究生毕业之前若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文章,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甚至有的高校要求每个学院每年必须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论文数量、科研经费数额等.由于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有限,加之管理上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急于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展示成果,导致教师和学生疲于应付,学术产出数量巨大,质量低劣.

(三)研究生学术论文“含金量”不高

研究生读研期间的学术论文本应是其科研实力和水平的体现,但是现在很多学术论文的质量低劣,原因很多.一般而言,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其专业领域的期刊上,期刊的级别不一,SCI、CSSCI来源期刊的文章相对质量较高,而且这些期刊采纳作者的投稿后还给予一定的报酬;普通期刊如省级、内刊、增刊等一般审稿不够规范,而且还向作者收取版面费.一些院校要求研究生毕业之前至少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或在普通期刊上发表两到三篇学术论文,否则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诚然,如果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是很好,但是对于研究生而言,能在核心期刊上发文章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很多学生把目标转向普通期刊,加上学校或学院管理部门把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作为每学年评定奖学金的重要砝码,所以导致短时期内大家集中时间“造论文”,在奖学金制度的压力下,催生出大量的学术垃圾,学术论文的“含金量”不高.

二、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延续本科的“灌输式”,师生缺少讨论互动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课堂教学依然延续本科阶段“满堂灌”的形式,对于教师而言,上课直接念课件,甚至有的教师给研究生上课时用的教材是20多年前编的.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底下抑或是认认真真地做笔记,抑或是等对研究生而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显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激起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研究生阶段除了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学.


(二)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欠缺

培养非凡的智慧、勇气和能力,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创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也是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新生事物的敏锐感知、发现问题的意识、查阅文献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科研实践的程度低;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不多;原创性的内容少;获取前沿信息以及探索新问题的动力不足等.问题意识是研究生发现新问题、求职创新的首要前提.发现不了新问题,就很难产生求职的渴望与动力,在科研过程中裹足不前,原创性的成果必然很少.

(三)研究生自主学习环节存在着很多问题

研究生中,多数学生能够端正学风,刻苦钻研,在导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将来走向社会也会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但是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学生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限于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下滑.一些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论文篇数,以期顺利毕业,在发表论文时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粗制滥造,甚至违背学术道德规范.大学本是追求真理,学术自由,精神自由交往的场所.在这个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时代,受“读书无用论”的毒害,部分学生缺少人文素养,缺少合作精神,缺少求知的崇高感和神圣感.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官本位思想严重

高校教育行政化、管理工程化、教学管理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很多事情通过“开会”去解决,生本意识欠缺.大学本应该重创新、重质量、重内涵建设,返璞归真.但是高校的官本位思想已经渗透到党政管理工作以及科研管理工作中,官本位是集政治、经济、价值观念、思想文化于一体的社会形态,官本位追求官员利益至上.从高校层次来看,我国的高校有“部属”、“省属”、“省部共建”、“地方”等,高校内部有处、委、办、科、系等管理部门,其主管领导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是一个行政等级有序分明的官场.(二)研究生奖助体系不合理,造成学术“浮夸”,急功近利

当前研究生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现象并非仅仅是学术问题,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除了研究者个人的学术道德问题之外,还有社会浮躁风气、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但最根本的还是科研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如研究生奖助体系不合理,导致一部分学生投机取巧进行学术突击,甚至弄虚作检测.学术研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辛的工作,要做出高质量的成果绝非易事.

学者进行科研带有功利性目的本无可厚非,因为作为人,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问题.但是有些科研机构一年完成多少任务是有指标的,发表多少篇论文也是有规定的,迫于科研压力,拼命地去完成任务,这样限时定量催生出来的“成果”水平是有限的.

(三)研究生自身原因

作为研究生,研究兴趣、个性、必不可少.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生中真正喜欢做学术的少之又少,很多人是抱着“混文凭”的心态来读研的.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学生,自从高校扩招以后,本科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很多本科毕业生考研就是为了暂缓就业压力.有数据统计显示,从2009年到2011年连续三年研究生就业率不及本科生.因为研究生的个人偏好不同,对未来职业期待不同,所以读研的目的也不同.读研期间,很多研究生把大量时间精力用于读书、学习、研究无关的事,主动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时间)少.

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一)加强研究生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研究生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直接关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那种读课件、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亟待改变.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则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作用.教师应该通过讨论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头脑风暴;或者进行案例教学,上课之前给学生安排好要看的书籍文献,学生认真查阅,上课时教师带动学生积极讨论;或者举办读书报告会、学术沙龙等活动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增长见识,促进思想交流.

关于提高生培养质量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建立严密的学术论文评审制度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高校要建立实验原始记录和检查制度、学术成果公示制度、论文答辩前实验数据审查制度、毕业和离职研究材料上缴制度、论文投稿作者签名留存制度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2].毕业论文是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凝结,高校要建立严格的学术论文评审制度,实行毕业论文外审、匿名评审,并将评审意见及学术论文公开,接受监督质疑.

(三)加强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怎么写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对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高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大学的精神文化对研究生的熏陶.作为研究生,要努力提升自身修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的综合型人才.研究生应该努力提升自我,力求思想自由,人格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