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路径

点赞:19534 浏览:912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网络文学已经出现二十多年了,出现了一批专著、硕博论文、期刊论文对其进行了诸多讨论.但学界的主流对其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往往将网络文学研究等而下之.本文讨论了未来网络文学的研究路径,认为网络文学研究需要夯实基础,进行视域转换,调整研究心态,采用科学的方法.作者希望通过提高网络文学研究质量,推动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

关 键 词:网络文学媒介现实包容平等体验

一、夯实基础

网络上的文字是文学吗?一直以来,网络文学面对的最大的批评就来自这里.如果网络文学研究者不能令人信服地论证这一点,那么网络文学研究是没有未来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从网络文字中发现“文学性”,进而塑造与传统文学平等对话的网络文学.

二、视域转换

金惠敏教授在《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中将当代媒介扩张的现实称为“媒介现实”,认为“新媒介造成的是趋零距离、图像增值和球域互动的全球化”[1],然后讨论这样的语境下“文学的当前危机”.这不仅是讨论传统文学问题的极有价值的思路,更是我们考察网络文学的必由之路.

网络文学是全球化、数字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现象.说它必然,是因为文学本身对承载媒体的开放性.但是,它不仅如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文学产品利用网络手段传播,作家通过网络工具写作,似乎只是写作和传播换了一个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网络作为工具具有改变人精神世界的力量.这种改变,和四百年前印刷术改变中世纪时代人的精神世界一样巨大.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曾这么评价印刷术:“我们现代人对于智力的理解大多来自印刷文字,我们对于教育、知识、真理和信息的看法也一样.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这就是我希望说明清楚的”[2].后来的事实确实如他所预见的那样.但今天的情况是,不是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而是包含电视的广义的网络.今天就是一个印刷术退却的时代,以各种网络为代表的当代媒介以远超波兹曼写作时代的力量在改变着世界及世界中的我们.但有一点他说的对,随着媒介的改变,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其中就包括文学的趣味.但当这个潮流势不可挡地汹涌而来,我们所应做的不是哀叹旧的审美形式的消逝,而是创造出新的审美形式.

三、研究心态

当早期的纯文学在网络出现之后,由于其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当然不可避免的有了资本的觊觎.最近几年,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网络作家创作在题材、叙事、风格等方面出现了大量的模仿,使很多老读者哀叹网络文学江河日下.创新性的缺失正使得网络文学的独特魅力渐趋淡化,极大的影响了网络文学的整体审美趣味.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要有包容的心态.不应一味攻击网络文学作品的非审美化、低俗的趣味,而应更多地去关注如何为网络文学输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突破技术条件的限制,令传统作家进入网络,利用网络进行创作.不仅是将这些传统作家的作品放置在网络,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制造传统文本经验丰富的作家提高网络创作的技术水平,进而创造出真正的互动式、多媒体化网络作品.

第二、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网络作家,让他们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学创作具有的创新性和审美性,提高现有网络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

四、科学方法

就文学批评而言,目前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绝大部分文学批评者视网络文学作品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小道”,与正统的文学作品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文学批评活动很少指向网络作品.甚至可以说,当代文学批评家们对网络文学作品有一种潜意识的轻视甚至敌视.第二个问题是文学批评者的批评活动绝大部分指向的已经出版、经过印刷商筛选过的所谓“网络文学作品”,他们对大部分网络文学作品视而不见.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网络作品泥沙俱下,批评家坚守自己的审美原则;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反思自身.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研究者确立平等和体验的研究方式.

所谓平等的研究,是针对第一个问题而言,指提高网络文学的批评地位.因为就目前主流的“网络文学”概念而言(即从将网络文学视为网络原创文学的意义而言),网络文学作品从作品数量及受众数量来看都远超传统印刷文学.一个时代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批评活动如果脱离了这个时代最主流的、最生动鲜活的文学实践,是没有未来的.未来的文学理论应该以网络文学为重要的理论来源,未来的文学批评活动应更加重视真正网络化的网络文学作品,改变批评的失语状态,更好地引导网络文学活动.

所谓体验的研究,是针对第二个问题而言,就是指批评者真正进入到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过程中.通过在线的方式来对网络文学经典作品进行阅读,体会网络传播带来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这样才不至于使用纸质传统文学的原则来批评网络文学,真正发现网络文学的审美内涵.

总之,网络文学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媒介现实”的视域下,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确立平等和体验的研究方式,推动网络文学研究健康发展.

注释:

[1]金惠敏:《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2][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