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早期启蒙

点赞:29478 浏览:14097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1977年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话,也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结晶.社会上下要正确认识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所以我们不得不提到“音乐教育”.在21世纪的中国,流行音乐已经风靡,在幼儿教育中,流行音乐又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关 键 词:幼儿教育;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104-3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也日益明显.近十多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国家从法律上确立了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教育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本性,而顺应儿童本性的教育,也应该是能够使儿童获得愉快,并且在愉快中成长的教育.天真烂漫是儿童的特点也是儿童的本性,因而,一种积极的幼儿教育,也就是应该能够使儿童在这种天真烂漫中获得愉快成长的教育.

玛利亚蒙台梭利曾经把她所理解的幼儿教育,定义为一种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也就是说,孩子的智能、情绪、社会性、秩序感、安全感等全由一个神秘的泉源发生.在蒙台梭利看来,惟有顺乎儿童的天性,深入了解人类生命的本性,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真正的价值,使人类的生命能够“开放出更完美的花朵”.于是,对于孩子天性的领悟,正是蒙台梭利,以及所有其他杰出的幼教思想与理论的本质基础.

我们不仅可以从学者们的著述中,来认识与理解教育与儿童本性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可以从实际的生活经验中,来体验与感受儿童的天性以及他们的真正的需要.

一、音乐与幼儿音乐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这种情感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拨动人的心弦,使心灵发出震颤,产生共鸣.而它的教育功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情感.

音乐是儿童成长的精神给养.其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儿童在感受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美好、向上、崇善的心灵和文明优雅的气质风度.然而,过于功利主义的倾向使得我们的音乐教育常常偏离这一根本的目的,成为一种乏味枯燥的技能训练.这种训练不仅失却了音乐教育的灵魂,其实也谈不上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和能力.为了纠正这种偏向,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主要目标表现在培养幼儿对艺术(包括音乐)的兴趣,或者让他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艺术方式进行表达.

目标已定,如何落实则又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杨立梅教授在《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一书中提到,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策略与方法有几个特点:首先,非常注重调动幼儿的情感,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孩子在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的要素,获得音乐知识.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注意利用充满童趣的、易于被孩子接受的故事及儿歌等内容来让孩子体验音乐的魅力.第三,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第四,注重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比如在感受节奏的过程中,不仅让孩子注意倾听并拍出听到的节奏,而且通过拍打幼儿的身体使其通过触觉来感受节奏.

二、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是为了表演,不是为了少数天才儿童,更不提倡让幼儿把童年的宝贵时光花费在沉重的技艺操练上,而是着重于幼儿的兴趣、情感、想象力、创造性和人格的培养.

对幼儿来说,唱准某个音调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经验,为其艺术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音乐学习的规律,确定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与教学策略,以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黎巴嫩诗人、画家卡里纪伯伦说:“音乐陪伴着我们的灵魂,和我们一起度过生活的各个阶段,和我们同悲共欢,同甘共苦.音乐在我们欢乐的日子里像一位天使,在我们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又像一位怜悯的亲人.”

我国著名作家王蒙说:“说老实话,我的音乐知识、音乐水准并不高.我不会演奏任何一样乐器,不会拿起五线谱视唱,不知道许多大音乐家的姓名与代表作.但我确实喜爱音乐,能够沉浸在我所能够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超越、排解、升华、了悟等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一种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固执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听他们的作品,是我能够健康地活着,继续健康地活下去,战胜一切邪恶和干扰,工作下去、写作下去的一个保证,一个力量的源泉.”

音乐是最美好的!但让人们走进音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天真无邪的儿童,如何在他们感知音乐最宝贵的阶段获得音乐学习的基础,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通过游戏进入音乐(音乐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一种与生俱来的需要,甚至不需要别人教就会自己发现和创造.事实上,很多孩子都是在游戏中实现自我教育.

所谓音乐游戏,就是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无拘无束的氛围中随着音乐自如地表现.和幼儿的其他学习领域是一样,游戏也是幼儿音乐学习的主要通道.也就是说,音乐游戏是指音乐学习中与歌唱、律动、舞蹈、欣赏、听力练习、乐器演奏等内容相关的游戏性活动.通过游戏来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趣味性,使得幼儿积极参与,并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对音乐能力的提高.

对于小朋友来说,无论哪种音乐学习都需要重复练习,如果没有足够的练习,幼儿就不会形成印象,这和音乐本身的感知特点有关.但是单纯的、重复的练习会很枯燥,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和新鲜感,因此我们需要把各种学习内容组织成游戏,这是幼儿音乐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策略.音乐游戏通常需要同伴参加,更多小朋友的集体活动增加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对幼儿学习交往、配合有积极意义.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会自己改编、创造游戏,对此教师要给以支持和鼓励.

(二)音乐动作

在婴幼儿的教育时期,身体的动作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幼儿随着音乐做简单自由的律动时,那是一种自我表现,也是沟通、交往的一种表达方式.

卡尔奥尔夫的理论认为,原本性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而是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在这种具有综合艺术形式特征的音乐中,听的行为经常与动作联系在一起,丰富着人内心的音乐体验.这种结合现在也还在许多民族的音乐文化生活以及儿童的生活中存在,所以,必须在音乐教育中保持和继续发展这种统一.

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在体态律动学教学法的研究中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身体运动参与学习的作用.他认为,所有的节奏都是运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所有的运动都需要空间和时间;儿童的运动是纯身体的运动和无意识运动;身体的体验形成意识;身体运动的完善产生清晰有序的智能知觉;控制运动就是培养有节奏的心理.

因此他的结论是,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要素.要把节奏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力量,把人体的运动作为音乐节奏的外在表现,这是达尔克罗兹的重要理论和贡献.

音乐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同样,缺少音乐与身体运动结合的节奏训练是一种不规则的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

奥尔夫教育体系创造了一整套通过动作参与音乐教育的方法: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可以称之为“声势”.

基本的声势包括有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四种形式.这种声势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思维、高难度技巧,每个儿童都会使用,没有技术负担.这种教育方式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听辨能力、记忆力、创造力有很高的成效.

(三)音乐节奏

节奏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表现意义,它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学前儿童需要通过动作寻找感觉,而使它们融合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节奏,所以节奏是最容易引起儿童兴趣和感觉的音乐要素.


节奏活动紧密联系着各种音乐能力的发展,如听觉的模仿、富有节奏性的活动、身体动作的协调等等.所以说,儿童阶段是直接感受和体验节奏的最佳时期,也是音乐能力培养的关键起点.

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音乐教育体系都高度重视儿童节奏感的培养,它们在儿童节奏能力的发展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富有创意的指导.

节奏感的培养不但是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基础,节奏活动还能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记忆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因为节奏的形式和表现极为丰富和精细,同时它又是使各种分散的音乐要素加以组织和规律化的一种内在力量.所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从运动的自控能力到节奏的心理素质,都能使幼儿获得有益的锻炼.

三、结语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作品是教育的媒介,审美感动是教育的手段,幼儿基本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游戏性、综合性、整体性是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把握好幼儿的音乐教育,开启幼儿对音乐的积极性趣味,从根本上挖掘每个儿童本质上对音乐的感觉,通过游戏、肢体动作,客观表达等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对艺术敏锐的感知力,激发他们创造和想象的热情,创造条件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进入到艺术的世界,亲身参与,充分表现.

音乐早期启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