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水彩艺术的多元化

点赞:4342 浏览:1500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水彩艺术创作的理论探讨方面,我们对艺术门类的评判大多体现在其艺术的视觉愉悦的直观性判断和形式感的完整性上.在近20年世界艺术变化多端的环境下,我们一直在一种表面个人享乐主义的愉悦中使水彩艺术审美更加庸俗和平庸化,而与艺术方向的轨道渐行渐远.一个无法搅动人内心深处的艺术注定会归于平淡和流于世俗.水彩艺术只有超越自身现象界定的一般经验,在更多的范围诸如文化意义、社会学意义、解构学意义等外延的空间寻求令人信服的精神空间.

关 键 词:水彩艺术;审关经验;思维理念;多样性;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J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5-32-2

当我们对水彩艺术的审美只是局限在其传统和材料性能的范畴内的话,那我们确实该正视一下在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心理需求了,一个无法搅动人内心深处的艺术注定会归于平淡和流于世俗.当年杜尚把一个命名叫《泉》的小便池作为艺术品展出之后,有关“艺术之死”的话题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这一反叛传统美学理念的标志性事件实际上成为了一种艺术文化革命的象征.今天,谈论艺术存在这样虚无的话题并不重要,而是应该随时保持对待艺术的审视批判态度,在水彩艺术的审美态度和当代文化的内涵上进行彻底的反思才会让其获得强劲的生命力,这是一个让我们每一个关心水彩艺术发展的人士必须直面的一个话题.

一、意义和表达的缺失

许多年来,从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理论到形式学理论与唯技术论的探讨,我们对水彩艺术的评论(谈不上批判说辞)太多体现在其艺术的视觉愉悦的直观性判断和形式感的完整性上.以至到今天我们在一种表面个人享乐主义的愉悦中使水彩艺术审美更加庸俗和平庸化,脱离了艺术自身客观结构的轨道而渐行渐远.

我们不妨来归纳一下当今水彩作品创作的许多共同点:1、虚空的形式化理想主义情节.2、单一、狭隘的本体语言审美趣味.3、对物象和传统文化的直接摹写.4、同质性画面.

上述陈述的水彩现象在不同的场合,或在许多的展示中被人们冠以水彩艺术革新的说辞而掩盖了水彩面临的艺术挑战和尴尬境遇.这些行为不足以撼动对水彩的长期传统思维定式,也不会对水彩艺术造成革命性的创新.许多还是停留在“水彩表现现实物象”的任务式描写中,而无超越水彩本体语言的个体社会经验的精神描述意义;简而言之,它只是体现在“我用水彩材料和技法方式完成了一幅<水彩特性>的画面,这种“标本式样”的大众化摹写,只是手段、构图不同而已,这种经验审美的重复变种不会对水彩艺术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介入方面有多少突破性贡献.

有关水彩艺术的多元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水彩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在一个自由表达艺术思想的当下,水彩艺术传统的审美经验无法适应自身特性以外个体经验,包括社会的、自然的等等领域.其长期保持对直接反应经验的固守,必将导致两个结果:一是该艺术门类将会演变成技巧花样鉴别的盛会.二是导致其与艺术的本质越来越对立.水彩艺术要摆脱其边缘和从属的地位,只有超越自身现象界定的一般经验,在更多的范围诸如文化意义、社会学意义、解构学意义等外延的空间寻求令人信服的精神意义.

当然,对于在肌理、形式和技巧等方面的视觉完善和新奇感的尝试在水彩艺术本体讨论的范围内应该说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许多水彩艺术家追求画面技巧的极致表现,或者移置不同的肌理效果以取得画面的新奇感受.就大众化的审美观点而言,这种尝试更加强化了水彩作为其一般娱乐功能的地位――至少艺术的表达上不会有太大的冒险.但这种尝试对水彩艺术的改造方式(或“创新”)最终还是会停留在狭隘的、实用主义的审美经验上.历次水彩美展上我们不难看到同质化的画面几乎大半充斥其间,画面仅仅停留在对物象的摹写表达,不同的只是形式、肌理和技法的探索猎奇;显示的意义或图像许多缺失一种超越现场之外的真实感:碎片化、苍白、经验表面化和虚空的形式主义情节.丹托在《艺术终极之后》一书中写到:“艺术的真可能比美更重要”,许多水彩作品在体现对历史与当下社会景观的关注上缺失话语状态;换句话说,形式大于内容;呈现多于思索.没有思想扩散的作品无法引起受众的交流,更无法使观者“唤起与他们自己的人生经验密切相关的思想和感受”.

对创新水彩艺术,消除固步自封的现状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但最近二十年的实践显示,我们还是停留在以水彩为中心的本体语言的改造之上.中国当代艺术的演进和发展已经历经二十多年,从对西方现代及后现代思想的仿摹到转向对现实中国问题的关注而呈现出中国当代独特的个体面貌.以同是西方艺术门类的油画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以油画为材料的艺术作品在中国二十年的艺术进程中爆发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从对传统的利用到对传统的解构;从唯美到社会人文关怀;从传统的现实再现到现实的批判;多元的尝试和实践让油画艺术超越了其本身审美范畴而更加自然地融入大艺术的范畴.同样,超然度外的水彩艺术在这股艺术多样化的浪潮中独善其身绝非善事,带来的后果将使水彩艺术流于艺术语境边缘化的危险,因为无法超越材料本身现象的艺术画面本身就缺乏一种社会性体验.

水彩艺术要在视觉方面提供审美上的挑战,那就应该赋予该画种以现代的思维理念,从传统的重负中抽身出来,在强调水彩艺术的特性的同时,以一个自由独立的态度思考,在作品与观者的对话性、对现实的批判精神、赋予水彩的时代感;甚至于在语言创新方面挪用其他的形象与事件,颠覆定势思维,从水彩材料的现象意识中脱离开来,我们就会为水彩艺术架设一个通向多样性桥梁.让观者于思想的游戏中得到个人体验的乐趣.下面我们就几个与此相关思想话题对水彩艺术的影响进行必要的概括分析.

二、对传统的解读

我们知道,水彩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从欧洲中古时代手抄本上的小插图雏形到19世纪形成相对独立且完善的画种,经过了许多代人的努力和智慧,才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在视觉上具有轻快、流畅、晶莹剔透、清雅别致、优美靓丽之特点;在表现物象上可简可繁,可放可细;收放自如,质朴洒脱.在风格上个性独特,精彩纷呈.19世纪的英国画家透纳的水彩作品诗意十足,光色细微;美国画家怀斯的作品洒脱沉稳,色彩极富地域特点.两位画家都保持了水彩的共同特性并极具个性特征.但与许多同时代水彩画家不同的是,他在光色形的建构上流露了印象和抽象的发端;同样20世纪的怀斯在其艺术中宣示了写实绘画有别于摄影的再现性;而且通过绘画的方式再现了一种真实的生命状态.严格意义上来讲,当代中国水彩非常成功地保持了水彩传统精髓,许多画家执着地坚守着只有水彩才独有的材料特征,因为这种近乎于偏执的技巧崇拜,使许多画面几乎重复停留在传统认识能力与纯形式的感官娱乐之中,在个人体验和文化意义上无法形成个性化语言方式;并且这种执着有可能阻碍我们更宽泛地表述审美快感:除了形状、色彩,还有超越表面审美的形而上的东西,诸如认识观念、哲学意义等.


三、异质性

另外一方面,要使水彩艺术更有文化深度和传承性,更应该加强对其他传统文化和艺术理论的吸收与消化.我们很容易借鉴中国水墨艺术的表面形式与笔墨方式,但更重要的是不同艺术之间的精神性渗透,最终让画面形成个性使然的独特性艺术语汇.

就艺术家个体独立创作视角而言,艺术语言的独特性和强烈的个性化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水彩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应保持独立与自由思考的精神.流于形式的风格融合和直接的现实物象摹写让水彩创作风格的趋同性越来越严重,当然,在我们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水彩作品趋同性的原因有很多:对参照的所有形式和思想无条件式的吸收,忽视了作品的现场体验性和个体经验的选择;一味地采用单一的视觉特性的定义和创作思路,会使作品面貌越来越趋同而异质趣味荡然无存.

四、社会学意义

就如安迪沃荷尔、里希特、基弗等许多杰出艺术家一样,他们的作品给观者带来了有关历史、人性和文化兴衰的特定思考,但他们在各自的意义解读上与知识实践上呈现不同的语言风貌.同样水彩艺术创作有责任给当今的艺术思想带来不同的乐趣.理查德舒斯特曼在《PerformingLive》一书中总结:“一个对艺术适当的、解放的理解,需要超越直接经验,超越内在理解而达到对作品意识形态意义和形成作品的社会一历史条件的外在批评.”对于不同的作品而言,我们应该在其中找到哲学的、社会学的、流行文化和音乐的判断价值取向,体验到作品宣泄的个人独特经验.作品承载的思想实践意义对于作品结构和面貌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例如社会环境中人的焦虑、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生存状态、城市文化,以及表层掩盖之下的事物存在的异样本质都会让作品超越材料物质本身而显现出精彩纷呈的多样性.

这样,水彩艺术创作的方向触角将会更多突破固有模式,在当代批评模式下建立自身的态度立场,水彩作为一种材料载体它将会自然融合在作品叙述中,一种具有“形而上”精神价值取向的水彩艺术将会更多承载关于社会意义的话题,人们也会在这场艺术的饕餮盛宴中分享到更多的思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