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外生培养的

点赞:2103 浏览:51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高考制度恢复以后,大学也开始了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研究生作为社会高水平、高素质人才队伍,对社会的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逐渐的向大众教育发展,研究生数量也正在不断的增多,而相对的一系列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机制还不是很健全,研究生教育方式落后,培养的研究生专业能力较弱,整体素质偏低,这一问题引起来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模式的研究和比较,对我国目前阶段研究生培养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实现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高水平发展.

关于国外生培养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研究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国外教育借鉴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62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繁荣和昌盛的重要依据.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国家综合实力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而随着我国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研究生教育逐渐呈现出很多弊端.研究生数量逐年增长,据相关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研究生录取数量达到了32.6万人,相比2003年的26万人,增长了22%,其中硕士研究生的扩招率达到了25.4%,是近几年扩招最多的一年,2006年全国录取研究生数量34.4万人,相比2004年增加了1.8万人,2008年录取研究生44.8万人,2010年计划招收研究生总量有53.4万人,2013年研究生录取规模达到了60.8万人,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招增长率为2.28%.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研究生的培养出现了很多问题,培养方式比较单一,培养模式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研究生培养方式亟需改善.

1我国研究生培养现状

研究生培养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制度,在高校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研究生培养的方式、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以及研究生培养的评估等,这几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善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主要是以课堂训练为主,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以学分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这方面,我国研究生培养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生培养课程不合理,研究生学习的学分制总分值偏低,各大高校中,研究生课程主要是以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为主,课程安排不够灵活,整体表现很僵化,大部分高校都强调课程的统一性,对于研究生的自身知识基础,研究生的学习能力、研究生的工作经验很少考虑,目前很多高校研究生对于很多课程都没有兴趣,上课成为了一种任务,成为了学校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决定自己的课程安排,很多高校的研究生课程与学生在本科时期读的课程出现重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不相符合.研究生的教育不仅仅是课程上的理论学习,更是直接接触科研项目、培养科研意识、提升研究能力的一个过程,在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中,衡量一个研究生是否具有学术研究能力主要是以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数量以及论文发表的期刊等级作为标准,从而造成了很多研究生盲目发表文章,论文质量普遍不高,最终造成研究生整体科研能力下降.而且目前实行的导师负责制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这很多问题与弊端,很多研究生对导师的学术感到不理想,无法满足自身需求,而很多导师往往忙于自己的科研或者其他事务,过多的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尤其是在学术研究和职业规划中无法给学生明确引导和指导方向.在研究生管理方面,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过于强调培养目标和管理,这种机械化的培养和管理方式,看起来好像有序,但是缺乏了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上的灵活性,不利于研究生全面性的发展.

2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发展时间较长,制度比较成熟,在研究生兴趣爱好的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科研意识,研究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制度都要比国内制度完善很多.就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2.1德国的师徒关系研究生培养模式

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管理其研究生的所有学习.其主要目标是以培养出具有科研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为主,是当前阶段最先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是各个国家的高校都在积极引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1]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基本上没有规定研究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课程,学习多长时间,一个学期必须拿到多少个学分,更不是以学习多少学分来判断一个学生时候可以完成学业的,德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中基本没有对学分做出硬性的要求,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就是专业方面的科研能力提升和优秀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为主.与国内研究生培养制度不同的是德国高校中基本上没有专门负责管理研究生的学习和其它事情的机构,所有一切均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研究生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


2.2美国的标准化研究生培养模式

美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基本就是标准化的培养,所谓标准化的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对研究生的标准化,专业化和严格化的教育,在美国高校中设有专门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机构――研究生院,这和我国基本上相似,研究生培养的所有事情都由研究生院来管理和负责实施.[2]但是美国对于研究生的考察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知识和学习分数上,他们更加注重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包括研究生的基础知识、科研能力、研究能力、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等等,在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美国的培养模式更注重对研究生理论知识的教育,研究生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课程以及学校所要求的学分值,这些课程大都是实用性的,与特定的职业有关联的,也就是说应用型比较强.美国研究生培养不仅仅有导师负责制,还有高校的学术委员会管理,实行多方位的培养和管理.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同的是美国的研究生培养更加注重对研究生整体科研能力的考察,实行学校和企业双向合作,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上培养了研究生实践操作能力.2.3英国精英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英国整体人口较少,所以精英教育成为了英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特点.英国对于研究生的考察相对比较严格,保持这种传统的形式.[3]在其研究生培养制度中主要是导师负责制,由导师负责管理研究生的学习和培养,更加注重研究生的质量,质量要求要远远比数量上的要求重要.英国的精英式培养方式注重于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在课程安排上体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特点,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甚至跨学校的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实现研究生综合实力的加强.英国高校中针对研究生设置了一系列的高级课程安排,这些课程体现了高度的专业化训练与培养,不仅培养了研究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更扩展了研究生的视野和兴趣,使研究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领域知识.

3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3.1高校改革发展模式,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主导,高校的发展方向始终与政府政策、口号相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化管理和发展,不利于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改革高校发展制度,由高校自主决定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方面,提高高校内部管理研究生的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校管理与发展,这样既有利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也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实现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目标,为我国高校高素质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3.2高校研究生培养课程改革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首要步骤,但是如果研究生的培养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其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也很有限.[4]所以,在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课程中,应积极开发有利于研究生思维发展的课程,鼓励研究生大胆思考,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同时发展跨学科、跨专业、多校联合培养高校研究生,使研究生掌握多领域、多学科知识,拥有更完备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发展人才.

3.3改革研究生考核标准,实现导师完全负责制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录取仍为统一考试,这种方式不利于那些有专业发展潜力但是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发展,可实行完全的导师自己负责管理和培养研究生.在研究生录取阶段,就由导师负责,由导师通过测试和评价决定是否接收研究生,同时,在研究生培养中,由导师负责研究生科研,负责筹集科研经费,并依据科研经费多少招收多少研究生,实现一对一的培养教学.最后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评纳入到导师考核标准中,实现导师和研究生双向评价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