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感受

点赞:30225 浏览:1423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构成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了解那个时代的建筑,必须要去弄明白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科技的发展状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中国文化一样,连续相继并产生反应这种文化的建筑艺术.

关 键 词:文化建筑

中图分类号:K928.71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了的诗,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建筑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还渗透着由历史积淀而来的人文情怀.任何建筑,反映的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建筑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还折射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与审美情趣,立体的反映出时代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古代帝王与宫殿的恢宏精致凸显了皇权的威严与的咄咄逼人;陵墓与坛庙的庄严肃穆昭示着古人对“慎终追远”的重视;叠山理水的山庄、园林,把山、水、石、树融汇一体,又是中国文化追求适意自然与诗意自然的表;中国古代建筑不张扬的个性,而以建筑群体的和谐为至境,也是中国文化追求有序、和谐的绝佳体现.

人类的文明是以人们学会使用工具为起点的,从此之后,人们学会发明使用各种工具,各种技术,并且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文化.随着人们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不能忍受风餐露宿的生活,所以使用工具制造供人们进食,休息,并且能够遮风挡雨的场所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所以建筑也就随之产生了.

在世界不同的地域,由于不同气候,地理条件,以及各种偶然或必然的事件的发生,形成了几乎全然不相同的技术,文化.归结起来,就成为了我们所说的四大文明古国.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中国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三大体系(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之一.

中国古建筑在其千年的发展史中,以中华文化为脉络,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特色的建筑体系.可以说,中国古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徜徉,你又不仅流连在精美的楼台殿阁、亭榭廊阙中,还在与古人进行着无言的交流,他不动声色地告诉你:几千年来,帝王权贵是如何展示自己的无上权威,富商大贾是如何追求自己的逸乐奢侈,布衣隐士又是怎样装饰自己的精深家园,平民百姓又是怎样营造自己的斗室蜗居等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民族,又使得中国建筑异彩纷呈,别具特色.藏族建筑粗狂豪放,傣族建筑玲珑纤巧,侗族建筑古拙质朴,苗家的吊脚楼别具风情,等等,都各有千秋,而又不同程度的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即使是汉族建筑,南北东西又风韵独具.北京四合院像中规中矩的士子,温文尔雅;山西的晋商大院,敦厚拘谨;江南水乡宛如处子,清新秀丽;天井式民居白墙青瓦,明朗而素雅;聚族而居的各家圆楼,亲切祥和.多元一体的文化,造就了和而不同的建筑,如繁星点点,共同组成了中国建筑的灿烂银河,使中国建筑以独特的风姿独立于世界之林.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又被称为世界奇观的万里长城,有造福后世的京杭大运河,有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有巍峨壮丽、气魄非凡的古都西安,有富丽堂皇的紫禁城,有代表天受神权的天坛,有千军万马之势的秦始皇兵马俑,有秀丽婉约的江南园林,有亲切祥和的四合院等.他们不但代表了中国的古老建筑文化,同时也记录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与科学,是古代社会的全面载体.

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感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中国建筑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大楼让人抬头看着很是压抑,我问学建筑的同学,为什么要把建筑设计成这样.他回答道为了更大的节省成本和创造效益,我默然.现代城市中的建筑大抵都是如此,在有限的土地上高高的树起钢筋水泥铸就的摩天大楼,生活其间忙碌的人们也许已经习惯这样的建筑,并且更多的人把建筑的高大宏伟作为财富的象征.


在一个文化系统里面,建筑无疑是最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比如中国南北建筑最大的区别就是北方多为砖石结构,南方多为木结构;北方多为平屋顶,南方多为斜屋顶.这是中学教科书上内容,笼统而概括,并不见得详实.而这段时间,通过对《中国建筑史》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瑰丽华美的建筑有着深深地文化内涵,让我感受了一次不同建筑和文化的冲击.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那究竟什么才是中国文化的建筑呢?中国的建筑文化的精髓又是什么呢?怎样用现代的材料去表现中国的建筑文化呢?

现在建筑界的大师们对中国建筑文化有很多的看法.一些人认为中国建筑文化就是一种形式,主要是大屋顶、廊子、院子;不了解中国这些特殊建筑形式形成的内涵和人文精神,只会在现代建筑的楼体上硬搬某种廊子、亭子.我个人认为在现代的一些西方建筑上面强加一些中国的建筑元素上去很可笑.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济南洪楼周围的一些建筑群,都是在现代的一些建筑的边上加一些中国建筑的屋檐之类的.也许建筑的设计者是想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但是那样一做后不是协调了,而是别扭了.所谓和谐,就是和而不同,和而同了就没有协调可言了.一些认为中国建筑文化已经过时了,感觉不够时尚气派.他们承认中国建筑文化很有特色,但认为这些传统已经与现代的技术和材料不相适应,是过时的文化;因此,在是否需要发扬传统的问题上犹豫不定.其实,梁思成先生早就提出,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文化而兴盛、衰亡.任何新的文化,包括建筑文化,都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只是我们怎样去把握和传承的问题.

作为一个建筑师,不但满足人们对建筑的物质要求,而且给人类精神提供丰富的空间感受.文化,也就是要“人化”,每一种文化都是靠人的活动和思想来支撑的.

中国的建筑不仅有外观的瑰丽华美,更具深深地文化内涵.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庭院,还是巍巍高耸的殿堂,无论是斑驳陆离的雕饰,还是长河落日的雄关,都能于其中品味到历史的沧桑,与古人进行精神的沟通.

中国建筑往往把和精华放在最里面、最后面,而前面则是质朴的墙,庭院深深深几许,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本论文化解之中,农耕文化内向型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必然要选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正因为如此,体现了中国人基本精神之一――中庸,“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中庸,即适用而经久不渝.中国建筑造就了人们在人格思想上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追求执两端而用中的温顺谦和的君子之风.

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史,就是中国历史文化,艺术与技术的映射.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很好途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学好中国古建筑史的必要条件.建筑与文化相辅相成,共同谱写了中华历史的伟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