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建筑和雕塑的艺术造型

点赞:17650 浏览:800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由于建筑和雕塑的混淆,雕塑化建筑存在诸多弊端.文章通过例证和理论分析,阐述了建筑、雕塑的共性和差异,引出雕塑化建筑是由于建筑雕塑相互融合形成的.并指出雕塑化建筑只有在满足与建筑周围环境协调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美的效果.

建筑与雕塑都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也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相辅相成.自古以来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发展就紧密相关,不仅在形式、风格、空间、环境上,就连文化、精神等方面也互为影响,互相渗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审美水平的提高,致使建筑倾向于雕塑化建筑,这样的建筑在一定意义上能充分的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生活,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却使建筑和雕塑更加混淆.

建筑和雕塑的共性

建筑和雕塑同为造型艺术的一种,也是人类最早就懂得创造的艺术形式,二者之间也拥有很多共同特点.对于建筑,尤利斯.Y.阿扎拉在《现代美学论文集》中,他用造型艺术和空间艺术、主观性和抽象性对建筑进行了四个方面纵横交叉的定位.建筑就被定义为创作上的自由,表观上的抽象,具有三度内在空间的造型艺术.对于雕塑,在《美术形态学》中对其概念的阐述为“雕塑是用雕、刻、塑以及堆、焊、敲击、编制等手段制作三维空间形象的艺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和雕塑都是占领高、宽、纵深三度空间,涉及三维空间的立体艺术形式.从审美角度看,建筑、雕塑在色彩、材质、造型上都有美感的追求,不但注意自身各部分元素、比例之间的搭配,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搭配.

再者,建筑和雕塑都是通过造型、色彩或其他象征手法来体现时代精神的.如著名的悉尼歌剧院,便是利用薄壳的结构系统,制造出屋顶外型犹如乘风出海的风帆,令人联想到海边巨大的礁石、贝壳,又像是一组迎风扬帆的船队,将海洋的浪漫神秘与人类的征服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象征一艘正要起航的帆船,带着所有人的音乐梦想,驶向蔚蓝的海洋(见图1、图2).

建筑和雕塑的差异

虽说建筑和雕塑的关系千丝万缕,但终究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从艺术形态上来看,建筑的形体语言更多地偏向于抽象化和几何化,它的造型具有理念逻辑的独立完整性.而雕塑在细致、逼真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形体方面享有超出建筑的广阔自由度,相对于建筑,雕塑是宜于运动的,变幻和活泼自如的,即便是外表安静的形象,也要暗示出它内在的运动.

从使用功能和审美角度来看,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是相互结合的,简单来说,现代雕塑艺术与现代建筑之间存在的根本区别是建筑具有实用功能,即居住实用空间的创造,反映在外观造型上,一件好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好的雕塑艺术品.首先,我们必须指出,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而不是“看”,在欣赏外在的情况下,人们更注重的是建筑的实用性、使用性和耐用性.而雕塑却以审美为主,是以意念、情感、形象的表达作为创造的第一目标,因而要求它有很强的外在表现力.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建筑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重产物,而雕塑则是注重自由和奔放的精神力量.


从工艺技术上看,雕塑一般以雕、刻、塑、铸为主,而建筑则以砌和筑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材料和技术的通用,使这种区别渐渐模糊.一般来说,传统雕塑都是一个封闭的实体,不像建筑一般都有其内部空间,但是这种区别在近现代逐渐模糊,现今的雕塑在技术上借鉴了建筑的技艺,使其也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和内部空间.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其内部是中空的,体内的螺旋形阶梯使游客能登上它的头部,且相当于攀登一幢12层高的楼房,虽然与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还有距离,但从一另方面也表现出雕塑和建筑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地缩小(见图3、图4、图5).

建筑和雕塑相互融合

由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建筑和雕塑虽有差异,却在差异中存在共通性.建筑可以是雕塑,雕塑也可以成为建筑.建筑在构成人类活动空间的同时又需要雕塑的美感塑造,而在塑造美感时又脱离不了对建筑空间的推敲,由于这种共生和互补,建筑和雕塑本就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因缘,正由于这种相通性的渊源,雕塑和建筑相互融合,便成就了雕塑化建筑.

雕塑化建筑是指一些内部空间具有一定的实用、使用功能,外在形式却呈现出雕塑的艺术语言形式的建筑.产生这种趋向的原因主要是技术的进步和审美的提高.

雕塑化建筑由于形态上突破了现代主义方盒子模式,传统的构造与施工技术已难以应对创造性思维的要求,急需产生一系列新技术.所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开始不断地被推广、被利用,各式各样的雕塑化建筑也层出不穷.所以,技术的支持是导致雕塑化建筑得以实现的重要方面.

另一个方面就是审美需求.对立统一的形式美规律是视觉审美行为的准则.关于对立统一,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见解.在早期的传统建筑中,人们非常追求造型、色彩、材料的统一.而经过后现代时期,人们越来越喜欢对比,喜欢虚实对比、严密对比等各种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建筑形式.不知是不是解放思想的缘故,夸张的对比手法在建筑设计中屡试不爽.

当然,雕塑化建筑并非纯粹雕塑,受建筑本身特点的限制,应顾及功能性、安全性、建构性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建筑的精神内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精神内涵却变得不知所云.建筑的主体对象是人,除大小之外,建筑实在比其他艺术跟人更亲近,人并未视之为外方之物,而是视之为自我真实中亲近的伙伴.但现在的建筑让人很少感觉到亲近感.如位于北京东郊的天子大酒店,外形为传统的“福禄寿”三星彩塑,高41.6米,是目前世界较大的具有使用功能雕塑化建筑(见图6).当这个坐落在一片欧式别墅内的巨型建筑被发现之后,喧嚣一片,有的称之为“最牛叉的建筑”,有的称之为“最变态的建筑”,也有的称之为“最雷人的建筑”.原因呢?难道是因为建筑过于庞大,还是福禄寿的造型过于具象.但是相比溪口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总高56.74米,其中坐姿佛身净高33米,莲花座高9米,天坛形圆丘高14.74米,相比福禄寿岂不是庞然大物(见图7).但是此弥勒大佛却很受好评,不仅推动奉化旅游产业发展,对提升奉化城市文化价值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又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其高46米,加基座3米,也是一个巨大的建筑雕塑;但人们却很乐意通过电梯上到女神的头顶,望整个曼哈顿的城市景观(见图8).为什么同样是巨大的建建筑雕塑,给人的感觉却不同?所受到的待遇却也不同?估计其不同的原因还是因为建筑和雕塑的观念不同,人们难以将雕塑完全当做建筑来对待,即便是雕塑化建筑也要与周边环境、城市精神文化有所呼应.这样如此孤立的一座福禄寿难免不让人心生距离感.

简建筑和雕塑的艺术造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雕塑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结语

雕塑与建筑就是这样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但又是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因此,雕塑必须与建筑及周围环境相互协调,才能让建筑因雕塑精彩,雕塑为建筑生辉,产生美学效果.如果在建筑中着力阐述雕塑艺术,可能会产生反面效果.并且,在塑造雕塑艺术语言时,要充分挖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精髓;同时也要科学、系统地学习国外优秀文化,实现在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中完美的融合本民族文化和国际优秀文化.

雕塑在环境中具有独立的艺术效果,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雕塑并不是无时无刻都要融入建筑中的,只有在那些人们已不满足于基本功能空间,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空间或审美需求的建筑中,雕塑的进入和融汇,才是必须的和必然的.优秀的建筑雕塑组合体,实际上是一种有选择的审美诱导,它们对于现代人完善、充实、高尚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形成、发展乃至精神生活空间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许琛(1990-),女,安徽人,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