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观的学前教育职业

点赞:3234 浏览:85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学前教育是一个人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奠基性工程,其质量的高低影响深远,重视学前教育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科学分析学前教育职业的发展前景,有助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办好学前教育”的目标.

关 键 词科学发展观学前教育职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

1我国学前教育职业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职业是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产生的,指针对零至六、七岁间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我国学前教育长期以来主要指对3-6岁儿童的教育.进入21世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脑科学的发展,0-3岁早期教育才被重视起来.近年来,随着入园难、入园贵和虐童事件等问题的凸显,学前教育职业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始备受关注.问题如下:

1.1幼教师资严重不足,供求矛盾突出

频繁曝出的“入园难”、“入园贵”现象,反映了我国学前教育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合格幼教师资紧缺是重要原因之一.2009年我国“全国学前教育平均师生比24:1?农村40:1”,2010年“我国幼儿园教师有114.4万人”,“全国幼儿园师生比为1:26”,虽比2009年有所下降,但远未达到1987年我国颁发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全日制幼儿园1:6~1:7;宿舍制幼儿园1:4~1:5”目标.


1.2城乡、地区幼教人员地位迥异,待遇差距明显

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说明幼儿教师包括农村幼儿教师属于中小学教师系列,其身份待遇理应与中小学待遇相同.但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把工作重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学前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在编制、待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很多人每月仅有几百元的收入,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基本无人问津.

1.3私立幼儿园教师比例大,社会地位低

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有学前教育机构150420所,教职工共计1849301人,其中民办幼儿园教职工人数高达1168429人,占据全国幼儿园教职工总人数的63.18%.可以说,民办幼儿园的教职工撑起了中国学前教育的大半壁江山.但是,相对于在编的公办幼教人员待遇高、受人尊敬的状况而言,除极少部分私立幼儿园的教师能够享受高工资外,大部分私立幼儿园教师的收入都处于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4幼教人员理念落后,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十多年来,各地积极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求幼儿教师尊重每一个幼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从专业理念的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依然广泛存在重教轻育、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尤其是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很多从事幼教工作的人员缺乏相关资质,更遑论以科学理念对幼儿进行保教活动,“小学化”倾向严重,亟待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1.5国际竞争激烈,高素质人才优势凸显

随着对学前教育关注度的提高,人们对幼教和早教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日本、欧美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已经要求幼儿教师拥有大学毕业文凭.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境外幼教机构进入我国拓展业务,已经对我国幼教机构和从业人员形成压力,高素质的幼教人才在激烈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

2学前教育职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长期以来对学前教育不重视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大中城市基本满足幼儿接受教育的要求,广大农村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直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才在加强民生建设中提出“重视学前教育”.这充分说明长期以来党和政府没有把学前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导致学前教育长期以来处于各学段中最薄弱的一环,幼教从业人员成为各阶段教师中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的群体,其中虽有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社会本位理念下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2地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相对于大城市正规幼儿园所多、幼儿园教师待遇比较高的状况而言,农村幼儿园多是村办或私立的性质,为节约成本聘用的人员几乎没有正规的幼师毕业生,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者更是少之又少.从地区差别看,东南沿海地区学前教育职业发展比较成熟.一是改革开放之初政府给予东南沿海地区资金、税收等政策优惠条件,使其经济得到率先发展进而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繁荣;二是我国长期采取城乡两极体制,城市在经济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发展,这是当今学前教育区域、城乡差距存在的历史原因.

2.3九十年代企事业单位改制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幼儿园总数基本在18万所左右,到21世纪初却骤减为11万多所,这是因为90年代末国家为减轻企业负担,要求企业分离社会职能,作为社会职能之一的企业办幼儿园多数关停,少数承包转制或者私立化.随后,机关事业单位的幼儿园也在精简机构中消失了很多,这是导致此后公办、集体园所比例和公办幼教师资比例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2.4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

由于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学前教育的公共经费投入仅占GDP的0.035%,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财政投入的不足,不仅带来普惠性优质幼儿园的紧缺,也导致幼儿教师长期以来社会地位低、待遇差,学前教育职业吸引力低,优秀青年不愿投身其中,原有优秀师资也不断流失,学前教育成为我国流动性最大的行业之一.3科学发展观下学前教育职业的分析

学前教育作为人生的奠基性工程,不仅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也是最大的社会公平.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明确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教育而言,以人为本就要从人生的起始阶段给予公平的教育.教育公平不仅指教育机会的公平,更在于享受优质教育的公平.教育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教师.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不仅要确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理念.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学前教育职业已经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3.1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

职业化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资质、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必备条件.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和前奏,专业化则是职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2012年初《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将我国学前教育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提了日程.《标准》对合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把其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必将推动我国学前教育职业的专业化进程.10月份教育部又进一步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详细阐释了幼儿在不同阶段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建议.相较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针对教师而言,《指南》对教师和家长都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实现科学的家园共育,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职业的专业化.

基于科学观的学前教育职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前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2从低学历、低层次逐渐走向高学历、高层次

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从培养向二级培养过渡,许多幼儿师范学校关、转、升、并,截止2012年底,我国已有十多所幼儿师范学校独立升格.此前各大院校纷纷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开始由中等师范教育向高等师范教育过渡.浙江幼师教育不仅探索出面向幼儿园一线的四年制本科生培养模式、“三二二”的专升本培养模式和面向幼儿园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还“实现了由旧师范教育(中专、大专、本科)向新师范(本科、硕士生、博士生)教育的跨跃”.加之今年上海、重庆、西安等各大城市的幼儿园明确提出招聘学前教育研究生的市场信息,充分说明高学历、高层次已成为学前教育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3从单一模式走向多元化并存

当前,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依然是各级政府优先保障的重点.鉴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短期内实现由政府包揽学前教育不切实际,“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作为我国现存的办园体制会存在相当一段时间,这就决定了幼师毕业生既不可能像20世纪90年代之前那样,由国家统一包分配进公办园,也不会像90年代末企事业单位改制期间大量幼儿教师流落“民间”,而会出现公办、民办幼儿教师长期、大量并存的现象.加上各地发展状况不同与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学前教育职业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和学前班,开始向早期教育、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等领域延伸,育婴师、营养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职业也成为学前教育职业的理想选择.

3.4从无视到积极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

为落实幼儿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国十条”制定了包括“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要按照规定的配备标准对公办幼儿园进行核编、逐步配齐”、“落实工资、职称等方面的待遇”、“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等措施.随着这些措施实施到位,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必将得到改善,学前教育职业的吸引力必将大大提升.

总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为学前教育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青年学子只有科学分析学前教育职业发展的现状和成因,正确认识学前教育职业发展趋势,才能顺应发展、抓住机遇、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