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公共美术教育课程设计

点赞:11371 浏览:468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理工科大学指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高校教育沿袭苏联的办学模式,设立了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的体制.尽管,现在全国各大理工科大学趋向综合化,设有人文社科,但仍主要以理工学科为主或保持理工科为特色.国内外关于理工科大学公共美术教育的研究成果很丰富,这为理工科大学加强公共美术教育提供了启示与借鉴.理工学科及学生的特殊性,理工科大学公共美术教育应该有它自身的特点.

美国学者泰勒提出:追求什么教育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怎样有效组织、如何确定目标实现这四个问题,即课程设计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本文也将从这四个方面来研究理工科大学公共美术教育的课程设计.

一、追求什么教育目标

狭义的课程目标,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培养人所应达到的标准.我国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中明确指出了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目标.由于课程目标作为发展中的课程论的一个概念,仍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所以我们在执行指导方案过程中还须考虑到学校地域差异、学科特点,以统一的培养目标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不同的学校需确立有针对性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看,理工科学生与人文社科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之间的美术基础也不一样,学生的人格发展有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因此他们的需求就有具体内容的差别又有强度和程度的差别.

泰勒用一种折中的态度把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并列为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在继承泰勒原理的基础上形成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操作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领域共同构建教育目标体系.

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借鉴布鲁姆的理论,可将理工科大学公共美术的课程目标确定为:在认知上,通过学习者在学习美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欣赏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培养审美卿念,陶冶人文素养,养成思辨意识;在技能上,通过美术实践教育和美术社团活动,培养形象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情感上,通过了解、接触中外优秀成果,培养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的宽容心态,达到人格的逐步完善.这样的目标更具适应性.一是满足理工学生所需.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对人文社科学生低,同时又受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他们注重专业技术的学习,轻视人文素养的提升.学习者接受美术教育现状与学习者实际需要的差距很大.二是理工学科发展的需要.历史上理工学科与艺术曾经相互激励,彼此促进.科技进步支撑艺术的发展,反过来艺术推动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三是当代社会生活所需.现在社会生活范围广泛,交往对象复杂,学生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难免会产生不适感,艺术教育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经验

“教育经验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形态,直接经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从学生活动中来,间接经验来自理论的、系统的书本知识,两种经验共同构成了课程的全部内容.”

高校公共美术教育针对非美术专业学生开设的,它的定位是公共的、非专业的.理工科大学公共美术课程内容的选择须以此为根据.

1.选择原则

第一、基础性.公共美术教育实施的前提是普及的、公共的,面向全体非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和难度,要满足大多数学生对艺术知识的需求,强化和突出基础性知识的学习.

第二、层次性.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广度,又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深度,能够从某一领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第三、综合性.美术与历史、科学、文学、宗教等都存在不可割裂的联系,以学科融合的形式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美术学科有多方位的认识.同时,要紧密地结合理工学科知识中所蕴含的艺术要素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到艺术和技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能学以致用.

2.设置方法

第一、必修与选修、限选与任选相结合的方式

指导方案明确指出了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行必修与选修的方式.大部分理工学生刚进大学校园对艺术教育是陌生的,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经常会表现的不适感.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类型要多样化,某些课程设有先修条件,也就是规定了限选要求.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还可以让学生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更多的选择.

第二、美术欣赏与实践及专业社团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引领学生在艺术某一领域有更深入的探索,培养学生形成持久的美术学习兴趣.专业社团活动作为课堂的延伸,能够促进智力价值观与其他人文价值观的平衡.所以要合理地规范化地课程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开发符合学生、学校或地区特殊需要的课程方案.理工科大学要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学科融合的美术教育课程,形成学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特色.同时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授课内容,将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文化情景中体验和感悟,不仅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发挥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艺术的作用.

三、怎样有效组织

怎样的课程实施才是有效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指教与学的有效性,对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否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的实施是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适时地修正和调整课程方案.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因为在课堂上看不明白作品,也听不懂,所以课堂上气氛严肃、师生、学生之间互动谨慎,严重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营造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多向性互动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让课堂真正意义上变成学生的课堂.

构建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乐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的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注重师生间双向的情感交流,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保证,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

构建体验式互动教学

体验式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的交往,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伴随着教育领域内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体验式教学形态逐渐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体验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下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设情境,善于发现生活现实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将课程知识转化成生动活泼形态后影响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理工科大学公共美术教育课程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四、如何确定目标实现

泰勒所指的如何确定目标实现,是指课程评价结果.泰勒把课程评价过程设定为:确定目标、确定评价情境、选择评价方法和工具、判定评价结果四个步骤,判定评价结果是评价的落脚点,是一次完整评价的终点.当前,课程评价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同样,评价结果也不是单一结果性和数值性评价,而是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因此,判定评价结果上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与转化;注重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


总之,公共美术教育对理工科大学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作用,是高校人文素养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理工科大学公共美术课程设计的研究,虽然不是新课题,但是一直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笔者意在抛砖引玉,呼吁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共同去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