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纲纪的书法美学述评

点赞:4603 浏览:162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刘纲纪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其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以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研究上的建树和影响,学界比较熟悉.而刘先生在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上用力甚多并取得过很多学术成就,就是在美学界,清楚地人也不是很多,原因这里就不做分析了.笔者想说的是,就我所接触到的书画理论界的情况看,对刘先生书画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重视是不够的,这从刘先生的一些书画著作的引用率可以大致有所反映,这是不是与其研究水平有关呢?不是的,拿大家最熟悉的刘先生和李泽厚合著的《中国美学史》来看,其中就对中国艺术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充满了真知灼见.刘先生对书画的研究,绝不是作为美学家所谓“不通一艺莫谈艺”方面的认识,易而言之,绝不是因为学术的需要,于是为了解艺术可以更好的研究美学而去研究艺术,而是出于一种对艺术深深的热爱,或者,结合刘先生研究经历来看,刘先生是从艺术研究之路走上美学研究之路的,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想对刘先生书画研究的情况做一些探讨.为了论题集中,这里只谈其书法美学研究方面的情况,因为刘先生是当代中国书法美学研究的先行者和80年代书法美学讨论的发起者.

一、刘纲纪书法美学研究的缘起

及书法美学大讨论

建国以后,由于简单地学习苏联,我国的学科专业划分过细,各专业之间隔膜很深,导致学者和科研人员专业知识面狭窄.期间,教育方针只提德智体,而不提美育;改革开放以后,重提德智体美,但美育并未真正落实;而在当今应试教育当道,教育功利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现状并没有真正改观.在以上历史和现实条件共同作用下,具体到美学、艺术界,做美学理论研究的人大多不懂部门艺术,搞具体艺术实践的人则轻视理论,这就使得刘先生是他那一代美学家甚至后几代美学家中,真正艺术和理论兼通的美学家.

刘先生对绘画和书法的兴趣,早在十一二岁就开始了,后跟随黔江师范学校美术教师胡楚渔先生学习书画,打下较好的绘画和书法的功底.中学阶段,他就阅读了大量的古代艺术理论著作.在北大哲学系求学期间,跟随著名美学家邓以蛰、宗白华和马采研习艺术理论.据刘先生自己讲,在北大期间,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故宫书画馆度过的.[1]翻开刘先生的著作年表,可以清楚看到,刘先生早期的著作全是关于艺术的.

下面是刘先生主要书画著作的一个简单列举:1962年发表《书法是一种艺术》;1956年在《美术》发表《一本用庸俗社会学观点写成的中国美术史》;1957年发表《关于“六法”的初步分析》;1960年出版《“六法”初步研究》(由著名美学家邓以蛰先生题签);1962年出版《龚贤》一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该书是第一部研究龚贤的专著,比1988年出版第二本专著《龚贤研究》早了26年;197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黄慎》;1996年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文征明》.刘先生1980年还在艺研院研究生班主讲《美术概论》,现在不少著名美术理论家都曾受教于刘先生.

与本文论题相关的是1979年出版的《书法美学简论》和1995年出版的《书法美》.据不完全统计,刘先生不算《艺术哲学》等艺术理论著作,仅具体研究书画门类艺术的文章、专著便超过80万字.

不仅如此,刘先生一直保持画画和书法创作的习惯,并习惯以赠书法作品的方式表达友情,很多学者和友人都藏有刘先生的书法作品.近年来,也有不少藏家上门求购.

就是这样一位长期从事艺术实践和艺术史论及美学研究的严肃学者,在其《书法美学简论》出版后,被一些研究书法理论学者言辞激烈的批评.有批评者说:“只要我们联系一下现实,就发现纲纪同志立论多么主观随意,多么不严肃了”.[2]有学者在谈到书法界自身理论能力弱时,认为80年代书法界的书法美学讨论,“只能让一些于书法半通不通的‘苏联型’美学家居高临下盛气凌人”.[3]并在不同场合谈到“尤其是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理论来简单地解释中国的书法艺术,”显得先天不足和蹩脚.[4]这种给学者简单进行身份定位和戴帽子的做法恰恰是不严肃的.而王渊清《对书法美学讨论的反思》中对《书法美学简论》则更为主观,认为书中的一些讨论,“充分暴露了刘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无知”.[5]安徽青年书法理论家毛万宝算是比较客气的,但他在1987年撰写的《论刘纲纪书法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性》一文中也认为“缺乏最起码的书法创作体验是刘先生陷入矛盾境地的一个根本原因.”[6]刘先生究竟是不是无知,是不用求证的,我们只需认真重读刘先生的著作.今天之所以重提这场争论,是因为当时一些不顾事实的偏见,今天并没有完全消除,甚至有些话语还在扩散,事实上把刘先生的书法美学研究妖魔化了,为了学术的真正严肃性,有澄清的必要.

随着书法创作的繁荣和书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如今,书法美学研究已蔚为大观,取得了很多超越80年代书法美学讨论的研究成果.看到这种向面,我们不禁对书法美学研究的拓荒者们心存感激.如今,再纠缠于当时争论局面下的激烈言论已经没有必要.在此,我只想对刘先生所以能成为书法美学讨论的事实上的发动者,提供一点写作背景.

关于刘先生对于书画艺术执着的热爱,前面有所涉及,这里再补充几点.《书法美学简论》写作的触发,我想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刘先生确实是热爱这门艺术,并有较充分的前期研究基础;而系统的研究,是刘先生期间在北京写《矛盾论》和《实践论》时,同沈鹏和王靖宪一起讨论书法开始的.

二是,以理论家敏锐的直觉,感到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换句话说,书法美需要得到新时代的确认.这两点缺一不可.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刘先生是宗白华、邓以蛰先生的学生,也受到了两位老师对书法问题研究兴趣的影响.

《书法美学简论》写作于刚结束的1978年,在今天来看,确实有着比较强的时代烙印和由此带来的局限性,但如果将其放在学科发展的历史中,是如何肯定都不为过的.

在艺术学已独立升格为学科门类的大背景下,一个艺术类学科确立的基本条件已成为常识了,即必须包括创作、艺术史学、艺术评论和艺术美学四大基本支柱.就书法艺术门类而言,创作、书法史学和书法品评(当然中国传统品评理论和现论还是有区别的)在书法发展史上都是很多现成的材料和研究,唯独书法美学是一门西方传进来的学科,没有成为成熟的部门美学.我们今天都知道,没有美学就没有对相应艺术门类的本质研究,也无法对该门类进行批判和反思,艺术的发展就不可能获得现代条件下的高度学科自觉并得到学科的提升.但是,受历史条件和书法特殊性的限制,书法美学的发展一直未形成气候,即使到了今天,一些人在谈到书法美学时,还是笼统的称为书法理论.现在我们都知道,自梁启超开始,实际上已开启了书法美学的研究,后继者邓以蛰、宗白华已经有了书法美学研究的高度自觉,但即使是邓、宗二先生囿于时代的限制,也仍然没有明确的学科自觉,我们可以看其文章的篇名,邓以蛰的书法理论代表作为《书法的欣赏》,宗白华的则是《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1986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海外学者蒋彝的书法美学著作《中国书法》,里面有《美学原则》一章.笔者看到的汉语著作,明确为《书法美学》的是台湾史紫忱的《书法美学》,台湾艺文印书馆1978年印行,此书的学术水平我们这里不作讨论.在日本,平山观月1964年就出版了《书法艺术学》一书,名为《书法艺术学》,实际上就是书法美学,是为日本书法学学科建设的主要标志.

197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法美学简论》,此为大陆学者第一次用“书法美学”一词,确认“书法美学”作为一门门类美学,书法艺术门类学科由此产生.笔者并不是执着名相,但有明确学科发展意识的人一定能明白我的意思.对一种艺术进行美学研究和建构这个学科的美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可以对任何艺术进行美学研究,发掘其美学思想,进行美学鉴赏,但对其进行美学学科建构是需要条件和学科意识的.“书法美学”的提出,充分表现了刘纲纪作为一个对艺术有着强烈的热爱的美学家对“书法美学”建构的高度自觉和远见卓识.但是,我国书法界的学者们是怎么看这本书的呢?

前已述及,刘先生研究书法较早,1962年就发表了《书法是一种艺术》一文,就明确提出了书法有艺术美,所以才算得上艺术,在那时,书法是不是艺术还有不同的看法.至于《书法美学简论》的写作,刘先生谈到,是想“使历来被讲得甚为神秘,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书法艺术较易为人们理解”,普及书法美的知识,有利书法这门艺术的发展.现在看起来,因为刘先生的这本书的出版,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在辩论中普及书法美学知识和增强学科发展意识,是对这个学科发展最好的普及方式了,起到了其他方式难以起到的作用.

下面,笔者谈谈今天重读刘先生的两本书法美学专著的一些体会.

二、《书法美学简论》的贡献及不足

作为国内第一部较有系统的书法美学专著,引发了一场全国性书法美学大讨论,推动了书法美学的建设和发展,这是该书最直接的贡献.而且书法美学的提出及其热烈的讨论,呼应了80年代的美学热.虽然书法美学的讨论者并没有有意识地以一种艺术门类的具体美学来充实美学的一般讨论,但其结果今天看来,确实丰富了80年代美学的发展,这是参与其中的人始料未及的,而巧合的是,刘纲纪是这场美学热中唯一一位在“两条战线”作战的美学家.今天来看,刘先生当时面对激烈的批评,并未过多的回应,主要原因是,批评他的人,不是用美学的语言、美学的思考方式在谈论美学问题,谈话的方式不一样,没法谈.另外,我们也可看到,他当时的主要精力用在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建构,这从刘先生当时发表的大量美学论文可以证明.正是在这场美学热中,刘纲纪成为中国实践美学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对这本书,笔者感兴趣的是,为何当时受到那么多言辞激烈的批判,被扣上“教条主义”和“机械反映论”的帽子,以笔者对刘先生的了解,他是绝对戴不上这两顶帽子的.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这本书的内容上.此书引起争论的内容,其实就是前三章:书法美的现实根据及其特征、书法美的分析和书法美的欣赏.

从结构上来看,三章的内容是简明并富有逻辑关联性的.而对这三章的内容,反对者皆有批评,对这些批评,后来的讨论综述一类的文章作过不少总结,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我只想对如此一本平实而温和的著作在当时何以受到几乎众口一辞的批判作一点分析.

在笔者看来,反对者表面看重的是刘先生的结论,现在看来,不如说是反对刘先生立论的方法.不然的话,我们很难解释在今天的书法美学研究中,大家对书法美的本质仍然各执一词,而大家却自说自话,坚持自己就是了,根本没必要批判别人却又立不住自己.

该书刘先生开宗明义:“这本小册子,是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来研究书法艺术的一个初步尝试”.[7]

在此,我想重提刘先生说的“较易为人们所理解”.以什么方法来分析能让人们较易理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而刘先生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他今天仍然是这个身份,他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来分析书法美学是情理之中的事.但80年代初的理论空气,却弥漫着另外一种氛围.首先是,拨乱反正仍然在继续,在此过程中,一部分人在反思错误的过程中,确实对中教条式的给国家带来的重大灾难的马克思主义十分警惕,从而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也充满着怀疑.具体到反映论方法本身,由于中反映论成为唯一的创作方法,确也对文艺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负面作用.加之80年代初,西方多种新潮思想一股脑涌进来,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十分迫切,因而期望新瓶装新酒而不是《简论》式的以旧瓶装新酒.

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得不提及,就是书法界自身,虽然理论建设还不足,但经过拨乱反正后几年的发展,大家发展的愿望很迫切,也有了强烈的理论意识,尽管呼之欲出,但毕竟没有提出来.而书法美学概念的提出,由一位“局外人”占得先机,大家很难服气.那时就已形成“圈子”意识,对内行和外行进行区分,以至圈定学术地盘,不容他人插足,甚至表现为强烈的话语霸权.这些,在今天的书法界不是仍然盛行吗?捅破这层纸,我们就明白有深厚传统书画修养,并且有一定书力的美学家被书法家们众口一词指为不懂书法的原因了.

刘先生这本小书,今天看来,确有对书法艺术的特殊性还研究不够透彻的地方,并有浓重时代色彩,应给予更多同情的理解.但其超越时代的理论价值,在今天来看应更多给予肯定.

三、《书法美》对书法美学的进一步研究

《书法美学简论》一书出版后,刘先生在面对众多的误解、批评甚至指责时,并未过多的辩解,只是出于礼貌和对思想的捍卫,写了两篇回应文章,而且还有一篇当时没有发表,并非如有著者所言:“《书法美学简论》的作者在看到批评文章之后大为恼火,反驳的态度具有明显的偏激、愤怒、与指责口吻”.[8]而伴随着《中国美学史》的写作和研究,刘先生对书法美学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从美学史的宏观角度重新审视书法美学问题,也为了回应一些批评者对书法美学的意见,刘先生感到有重新写一本书法美学新著的必要.于是便有了1995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法美》.该书并不是对原书的改写,而是一本新书,篇幅也增加了三分之一.

著名书家和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在谈到书法美学理论建构时谈到:“应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出发,从了解中国独特的历史观、哲学观、艺术观出发,并着重研究中国历史上对美学曾有重大贡献的这些美学家的观点看法,研究它们发生、发展及如何与社会、时代联系起来等再深一层的问题”.[9]我想,作为一个中国美学史家,刘先生的这本新书完全做到了这些.


关于这本书,比之《书法美学简论》先后发行六万本而言,可能是印数偏少的,现在已不易找到,但在刘先生的文集中都全书收录,还是读得到.该书共七章,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下面略作概括分析,看看刘先生是如何从中国自身书法传统出发、从书法艺术的独特性出发进行书法美学建构,同时,又是如何试图应用西方美学方法来研究书法美学、解释书法美的现象的.

第一、二章是一个部分,从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道”谈起,建立一个讨论书法美学的哲学基点;从中国汉字的创造分析入手,为书法美建立形式基础.在这两个前提下对传统书法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中国字象形结构的分析以及毛笔的使用,使得书法美的分析建立在坚定的物质基础之上.

第三、四章可视为第二部分.这部分的题目是书法与生命、书法与情感.如果说第一部分是书法对象的分析的话,那么这一部分是对书法美的创作主体的分析.值得提出来的是,这两章的结构基本相似,都是首先从历代书论的论述出发,然后用了西方现代的情感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对书法美的生命形式和情感类型作了具体分析.其中涉及到形式、结构、节奏、空间、时间,书法美得以存在的形式,并着重对书法美的情感类型作了分类列举和简要分析.

第五章是书法心理学,实际上是书法的审美心理学或美感研究.

第六章是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中西艺术的抽象形式的不同,突出了书法艺术作为抽象艺术的综合性特点.

最后一章,书法的定义,是全书的结论.

从以上大致的勾勒,我们看到,该书的逻辑结构是很清楚的,为书法美学建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结构,也为以后书法美学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符合美学体系的哲学框架.与刘先生所不同的,现在市面上有不少书法美学著作,其中不乏长篇大论,但大多从书论中概括而出或从书法创作的实际提炼而成.如有的书法美学研究者所说,这样的书法美学,美学家不认同,而书家们却十分欢迎.这里面实际牵涉到一个什么是美学,美学应该为何研究的问题.

虽然哲学家叶秀山80年代也出版过一本《书法美学新论》,但全书篇幅不大,真正谈书法美学原理的又只有全书的三分之一,且涉及的书法美学问题十分有限.因此,这本《书法美》就成为迄今为止真正的美学家写作的第一本具备比较完整系统的书法美学原理性著作,就论题的系统性、广泛性及思辨性而言,迄今还没有第二本.

全书涉及的书法美学的重要论题,我们可以做一个不完全列举:

书法的艺与道的关系问题.

中国书法美学的几个根本观点:书法美的根本在于其体现了阴阳和谐变化这个最高、最普遍的规律,及书法美与宇宙万物生命的力与美的关系.

中国传统书论中最重要的美学评价方式、比象、比拟问题.

造字与象形.

字形结构.

书写工具:毛笔.

书法美的情感类型:结构美、用笔美、境界美.

从这个列举,我们清楚地看到,该书谈到的,都是书法美学发展到今天,大家公认的书法美学的基本问题.该书虽然篇幅有限,但对有些问题的分析,已经非常全面而深刻,如对中西抽象的比较分析.该书甚至谈到了在今天成为研究热点的问题“视觉与文化”,作者在当时就主张“把中国书法史当做一种视觉文化来研究”,体现了一个思想家的敏锐洞见和学术前瞻性.

如果我们把当今任意一本书法美学论著拿来和刘先生的书对照,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本书的系统性和揭示问题的全面性.这本书几乎涉及到了我们今天书法美学研究中的所有问题,这就是思想的结构达到的体系性的高度.

虽然限于条件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当时这本书收入了中学生文库,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学生,也不得不考虑到通俗易读,这本书的论证并没有全面展开.但我们不必苛求,正如我们今天不苛求于其他书法美学著作一样,这本书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书法美学的思想结构,并在这个结构下尽量对书法美学的基本问题作一个通俗易懂的分析.

今天看来,作者在当时对很多书法美学问题还只是作了初步的研究,但为后来学者研究书法美学确立了两个基本路径和方法:一、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书家和书法作品,并有相应的书法理论,研究书法美学必须从传统书法的历史和书论、作品出发,并联系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来思考,建立中国的基于书法美的作品分析基础上的书法美学.二,美学这个学科本身毕竟是西方传入的,必须用西方式的哲学思想方法来定位和分析中国书法现象,也就是真正的美学方法.这两者不是割裂的,更不是矛盾的,必须很好地结合,才能形成真正的中国书法美学.就第二点而言,作者主要运用当时西方心理学的重要成果,主要是苏珊朗格和阿恩海姆的方法,为我们作了书法心理学研究的示范,今天,书法的审美心理研究已为大家所熟知.

当然,这本书今天看起来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正如作者在《书法美》的结尾部分所说:“我的那本小书(指《书法美学简论》)虽然也提出了不少可供参考的看法、资料,但远不是完善、深入的.本书所提出的一系列看法,是对我原来看法的补充、但当然又绝不是说可称完善、深入了,仍然只是可供参考的一得之见.中国书法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对它的深入研究还需要不断地作出努力.”[10]作者虽然着意对书法美学的思想体系进行了建构,但他非常谦虚,没有因为再次对书法问题进行了全面思考,并修正一些不完善的看法,就以为真理在手,而是充分认识到书法美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反映了一位严肃的学者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同时,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反映了作者适应时代变化以及随研究的的深入不断修正错误、发展创新的巨大理论勇气.

今天的美学著作,动辄几十万字,而这本几万字的书只能算是一本小书.这些几十万字的书,对很小且具体问题的研究,其深入程度已远远超过该书,这自然是学术进步.虽然该书在当代情境下仍不失其理论价值,但笔者重提该书的目的在于,从该书学习老一辈学者对学术的忠诚,为了学术真理不顾毁誉、不求轰动效应的平和心态.《简论》发表以后,引发了巨大的争论,但几年过去,学术按照其轨迹在向前发展,曾经的喧嚣已经沉寂,书法艺术也在变成圈子的艺术,大家已经淡忘了那些争论,而后来人也根本不了解当时情形,或许也不太感兴趣.但引发争论的人并没有忘记,他还在不断研究.据笔者所知,为了对书画艺术有更深的体会,作者在80年代还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是其学术生涯中创作艺术作品最多的时期.经过创作和研究,十年以后,《书法美》是作者对书法美学问题重新交出的一份新答卷,也许那些曾经激烈反驳甚至攻击他的人,已经不再在乎这份答卷.甚至不再在乎他再说些什么,或许因为这个原因,这本书在当今的一些书法理论文献目录中也没有被收录,在研究书法美学的文章中也很少被引用.但著者对学术真理的探求,都反映在书中.这种不争一时之长短,反而不断研究来丰富发展学术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人好好学习的.有了这种精神,思想就一定会不断地丰富累积,变成人类永远的精神财富.

刘纲纪的书法美学述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书法美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今天再回过头去看那场争论,其焦点实际上是以美学的方法还是非美学的方法来研究书法美学问题,美学的方法本质上是哲学的思辨的方法,虽然作为部门美学,它必须符合部门艺术的实际,但美学就是美学,并不是创作理论和作品赏析.美学需要抽象思维,需要把具体的艺术问题上升的哲学层面来审视、思考.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今天从事书法美学研究的人,仍然需要美学的学术训练.

接触刘先生的为人治学,读他的理论著述,再看刘先生的书法作品,强烈感觉他是一个老老实实写字画画,老老实实做研究的学者.他的书法作品,出入于传统之中,线条舒缓稳重,用笔老辣,特别是行草,讲求线条自身的运动之美,布局严谨,结构巧妙,节奏感强,得古人神髓又有自家面貌.他一定不是一个不懂书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