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点赞:6329 浏览:21527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生的心理健康题日益被关注.本文列举了我在实践工作中的些许体会:结合实际,开展心理活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与学生交朋友,倾心谈话;营造良好环境和化氛围;鼓励学生加实践活动;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控.

【关 键 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学生知、情、意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的表现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去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的观念,改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各种素质的目标得到实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从尊重人、帮助人到发展人.这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是符合人成长的需要,是符合学生个性全面提高的需要,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不良的倾向,改变违反学生学习规律的做法,改变教师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怎么写作和帮助.

如何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关注.目前制定的《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进一步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被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被看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突破口.如何认识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就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要求班主任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活动

不把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升学就业辅导也属于这一类.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2.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学习辅导是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学小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中尝试渗透心理辅导,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3.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

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4.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心理研究表明,不同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直接明显.一个喜欢惩罚儿童的母亲会使孩子产生恐惧与畏缩反应的条件作用,由于这种行为的持续并产生泛化,导致孩子长大后,害怕周围的人并表现孤独性格.再有,学校教育中如果说实话反而受到教师责备,隐瞒真象得到教师宽容,以及周围环境中存在不诚实、自私的坏榜样等,往往使儿童说谎的性格得到强化.社会文化中不健康因素对青少年影响也非常明显.如果让儿童经常观看具有攻击性行为的节目,往往使他们的性格富有攻击性,攻击行为也随之而增加.因此,我们要重视良好校风、家风的宣传教育及培植,以创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

5.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其生活实践中发生的.青少年正是通过他们的学习、劳动、文体、科技、团队及社会公益等各种活动接受社会影响的.由于青少年有精力充沛、爱好活动的特点,我们更应该对他们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使他们在有益的、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

6.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控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便可以尝试给学生自我调控的知识和机会.教学生进行自我调控,我认为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很多,但我比较推崇的是马建清的观点,我把这个观点通过健康辅导课告诉了学生:(1)智力正常(2)情绪谐调心境良好(3)具有一定的意志品质(4)人际和谐(5)能动的适应环境(6)保持人格相对完整(7)表现符合年龄特征(8)乐于学习和工作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健康标准,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衡量,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的进行自我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