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经济学》看政府政策

点赞:5654 浏览:200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席琳的《天主教经济学》从神学的角度分析了现代经济和学的合理性与基本观点.市场经济在上帝意志的掌握中,而市场和政府则在神的掌控下演绎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会的日常事务中,消费物质属于经济范畴,思想领悟属于范畴,二者紧密结合并且相互作用.本文主要站在经济的角度探讨若干经济法则和市场观点.

【关 键 词】经济;国民经济;政策

18世纪的世界,是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主宰下的无政府干预主义的世界,那个时代自由主义盛行,在自由主义的推波助澜下西方殖义者积极向外进行殖民扩张.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的自由经济理论在汹涌的新形势下已日渐式微,1929-1933的美国大萧条促使了新的经济理论的诞生与应用.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横空出世后,革命性地刺激了经济思想理论从自由主义到政府干预的方向过渡.凯恩斯主义与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改革在政府干预层面上有很大的相同点.而此书的出版时间也与罗斯福改革和凯恩斯主义问世时间相似,《天主教经济学》里陈述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观点.

《天主教经济学》看政府政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教会不但需要裁决道德,宣扬主的意志,还需要合理处理财政问题.在财政问题中,教会与政府的作用中都需要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和财政起作用.经济的相对目标和对生活规律的特殊性促使了国民经济中的领导者从经济大背景的角度保证最低的生活水平,另外追求更高层次的经济效用.

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席琳的《天主教经济学》从神学的角度分析了现代经济和学的合理性与基本观点.关于收入理论的部分侧重于收入之概念、意义,古典收入理论和现代收入理论之间对立统一的社会理论观点.书中称经济个体在一定范围中的经济周期里转化为个人支配的经济产品为收入;而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的收入主要是指国民收入,用字母Y表示,从支出的角度出发Y能以GDP(国内生产总值)来代替.这样,Y就可分为四大部类,恒等公式表示为:

Y等于C+I+G+NX【1】

其中C为消费支出,I为投资支出,G为政府购写,NX为净出口.这是一个国民收入恒等式,等式左边的收入等于等式右边的总支出.【2】

在收入理论方面,书中主要集中在消费基金理论、周期性、收益和纯收入等理论方面进行阐述.强调重复是收入的本质特征.首位资产阶级教皇利奥十三世曾在通谕中指出由于财富和收入的不公会导致贫富两大对立阶层,两大阶层尖锐对立.而为了缓和此矛盾,教会可主动地在财产福利分配上进行调节,使下层贫困低收入人们获得部分财富和福利,缓和社会矛盾.可见,19世纪的教会已下意识地利用宏观调节手段,而“不是放任主义原则”.[3]这里涉及到划分职业阶层、工资分配等的问题.以上涉及古典经济学中,收入问题重要集中在工资、利息、地租企业盈利这几个层面.

现代宏观经济学在收入理论方面,将焦点集中于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三方面上.在国民收入生产方面,生产要素和技术关系组成的生产函数能表示出总收入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从上面的陈述可知,Y表示国民收入,K是资本存量,L是就业人数,则有:

Y等于F(K,L)[4]

Y除了表示国民收入外,也表示实际总产出.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产量和生产要素之间有着技术联系,任一生产方法或生产技术的改变、改进会促成新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从而使生产函数发生变化.

国民收入的分配中,企业的生产函数同样是Y等于F(K,L)

但这里的K与L分别指资本总量和雇佣的总工人数.在资本主义企业中,资本家以一定数量的工资雇佣特定数量的生产工人,同时以租金租用资本,并按一定的进行产品销售.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中的收入层面,主要研究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企业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则企业的产量就会相应地增加.在产量与边际产量增加的范畴里,边际产量的增加呈现缓和的增产曲线.达到均衡前,产量的稍微增加也会使边际产量迅速递增;到达一定值后,产量与边际产量获得一个均衡数值;超过均衡数值后,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产量增加但边际产量的曲线却越来越平坦,边际产量呈递减趋势.关注生产函数的最终目的是研究企业利润、劳动边际产量和实际工资的关系.


书中所讲的角度与宏观经济学的各有侧重点.《天主教经济学》中对工资的种类进行了细分,并研究了工资与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宗教层面,尤其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大跌大起的世界经济使纸币价值发生了变化,通货膨胀问题得以缓和不久又陷入了新一轮的通胀中.作者考虑的工资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顾名思义只代表了一个近乎无意义的工资数值,不能代表人们领取工资后的实际购写力.先不考虑通胀,只考虑购写力因素,可设想教会内部的名义工资虽低,而该地区的个人生活用品却是价廉物美,那么成员使用单位货币购写到的生活用品的数量就比较多;相反如果当地的购写力低下,教会成员获得的工资则不足以购写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和轻工业产品.因此,表示出的实际购写力才是真实的工资水平.书中考虑的是工资在实际购写中的购写力水平.教会可通过合理地调节工资水平改善购写力水平.进一步说明了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亚当.斯密式的自由调节放任自流,让市场做主的时代的终结.

而现代宏观经济学最关注的工资问题,是关于工资中的一个固有经济现象――工资刚性.古典经济学里的工资是能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而自由浮动,而在实际的世界经济中自由地调整却存在着重重困难,这就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工资刚性.可以设想,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合同的存在.资本主义世界中,雇佣双方普遍存在签订合同之事.然而合同的签订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一个法治社会、契约型社会的充分体现,对企业和工人来讲都是明智之举,然而合同一旦签订,“货币工资就会在合同所规定的期限内保持相对稳定”,【5】这样就会造成工资刚性.另外,造成工资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预期因素.公式为:

实际工资等于目标实际工资*(预期水平/实际水平)【6】

也就是说,如果实际的水平与预期的水平发生偏差时,实际工资就会与企业和工人们签订合同时的目标工资发生偏差.当实际水平比预期的水平高的时候,实际的工资水平就会比目标工资要低.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发生在通货膨胀前后,通胀前企业和工人签订的合同按照当时的预期水平来制定工资水平.但当通货膨胀出现后,市场上的实际与合同的预期并不一致,实际工资会与预期工资就会发生偏差.

《天主教经济学》中关注的主要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农业、工业、商业、财政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所涉及的一些国民经济的细节情况是上世纪20―30年代的历史,大多是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的国民经济的形态和框架.而现代宏观经济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实业、通货膨胀和开放经济这五个范畴,目的是令国民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稳定经济,减少实业,有效地控制物价,实现对外经济平衡,这也是政府的一个长期任务.二者所关注的细节虽然各有不同,但基本方向与主要方法是一致的:改变以往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模式,以政府的干预调节国民经济以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如国内拥有一个宽松政策环境则更容易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体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市场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政府随要对变幻的市场经济进行合理适度的调节,是20世纪后经济思想的主流.

注释:

[1]宏观经济学黄亚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9页

[2]同上

[3]天主教经济学(德)席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190页

[4]宏观经济学黄亚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2页

[5]宏观经济学黄亚钧216页

[6]宏观经济学黄亚钧217页

【参考文献】

1.(德)席琳.天主教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

2.黄亚钧.宏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黄亚钧.微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胡代光等.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基督教的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