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理

点赞:32325 浏览:1537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孙过庭的《书谱》理论是唐代书法美学理论的一座高峰,是中国书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书谱》理论中关于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书法的继承与创新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与分析,见解精辟,影响深远.研究《书谱》理论,对我们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书法实践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和完善书法艺术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孙过庭《书谱》理论书法

《书谱》,孙过庭撰文并书.孙过庭,名虔礼,生卒年月不详,吴郡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书法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留世之作以《书谱》最为著名,就书法墨迹而言,它是唐代今草的代表作品,最能体现王羲之书法的样貌.就书法理论来讲,它是一部极其系统的书法论著.

《书谱》理论,文思缜密、言简意赅、内容宏富、行文清晰、立论精粹,见解精辟.《书谱》理论涉及书法的历史、理论、评论等方面,文中关于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书法的继承与创新等诸多问题的阐述与分析,见解独到,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书法的源流与本质

《书谱》从书法源流讲起,开篇云“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并进一步指出,自己对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继承发展.文中抑献扬羲,对王羲之即认为“拟草则余真,比真则长草”,“博涉多优”,称自己是“味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孙过庭指出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漓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

关于书法的本质,孙过庭认为书法不同于一般的实用文字,而是既要注重实用又要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书法的特征在于通过汉字固有的结构、点画和用笔的变化,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书法艺术的本质在于“情动形言,取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另一方面,孙氏认为书法不同于其它艺术,它是以线条为语言的艺术,这些线条,不是客观事物的再现.而是抽万象之象的“意象”,书法就是以抽象的“意象”来表现书法家的个性特征美.

二、书法的书体与特征

《书谱》论述了真草二体的用途,特点及其辨证关系,指出“趋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各种书体的用途,特点不同,但各书体之间又具有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必须上下淹通,左右逢源,“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不同书体的风格既有其独立性,又具有兼融性,“伯英不真,而点画狼籍;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将真书的点画密布与草书的笔势奔放互相兼融,方可达到变通自由之境.

三、书法的学习与创作

《书谱》于书法的学习与创作方面分析最为精秒,也最详细.在学书动机方面,孙过庭说:历史上那些取得相当成就的人,他们“籍甚不渝,人亡业显”,而企图凭借书艺投机钻营,沽名钓誉者,则“凭附增价,身谢道衰”.但对于真有成就的人,历史将不会埋没的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则“无俟抑扬,自标先后”,无须凭借别人去抑扬,书迹本身就是优劣的尺度.关于书法学习的态度,孙过庭言:“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余;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关于书法的学习方法方面:孙过庭认为学习书法要“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若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察拟之道”深刻地阐述了书法学习的过程中,“眼”与“手”这组矛盾的辩证关系.关于笔法方面,《书谱》归纳出四种基本笔法,即:执、使、用、转.“今撰执、使、用、转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用,谓点画相背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书谱》将笔法于书法理论中予以阐述,目的是“举前贤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披卷可明,下笔无滞”,是要“会古通今”.在论述学书阶段方面,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即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纵观书法史,古代大家学书无不是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以至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境界的.在书法学习的“专”与“博”的关系方面,孙过庭说:“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至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钟繇、张芝之所以能专精一体,以至绝伦,主要是他们能兼擅的缘故.只有“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兼擅草书,其“专”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倘若“不能兼擅者”,则有所不逮.其意思是,成就功业的是深度,而达到深度的则是广度,离开了广度,则“非专精也”.

《书谱》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书法创作的实践过程,揭示了书法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认为书法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孙过庭云“然君子立身,勿修其本”.认为只有“贤达”者,方可“兼善”书法艺术.关于书法艺术创作的具体实践过程,孙过庭提出“五乖五合”的书法创作的主客观条件理论,文中指出“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其中,第一、第二及第五项指的是书法学习者的精神状态,情感状态和创作,属主观因素.第三和第四项是指创作时的工具材料、气候条件,属客观因素.如果创作时“五合交臻”,则“神融笔畅”,如若“五乖同萃”则“思遏手蒙”.“五乖五合”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而出的,是言前人所未言,为后世书法学习者关于书法创作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书法的继承与创新

《书谱》开篇就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习旧与创新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孙过庭不仅主张继承传统,而且身体力行.《书谱》云:“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孙过庭的《书谱》墨迹深得“二王”笔法奥妙,是“二王”书风的继承和发展.《书谱》非常重视继承书法的优良传统,同时又非常重视书法传统的创新.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古“质”今“妍”,沿旧推新,这是事物发展的常态,“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孙过庭指出“今不逮古”,厚“质”薄“妍”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讽刺那些,厚“古”薄“今”的人是“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明确指出书法创新要“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等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吝筌蹄.”提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标准,启发与鼓励后学者法古不泥古,勇于创新,不要为法度所束缚.

孙过庭《书谱》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书法艺术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五、书法的风格与赏评

关于书法的风格,孙过庭主要论述了时代风格、书家风格,以及书体风格三个方面.《书谱》指出:时代不同,风格不同,“古质今妍”,“质以代兴,妍因俗易”,书体不同,风格不同:“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书家性格修养不同,风格也不相同,书家“消息多方,性情不一”,“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孙过庭提倡书法风格上的独创,“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隋珠和璧,异质同妍”,不应该独尊一格,立门户之见.


关于书法艺术,赏评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书谱》虽不是专论赏评之书,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孙过庭反对厚“古”薄“今”的“今不逮古”谬论.指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等驰鹜沿革,物理常然.”孙过庭主张书法赏评者,也应当从事书法创作.孙过庭说:“闻夫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意思是说书法赏评者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长期的创作实践,才能体味出书法中的奥妙.关于书法赏评的艺术标准,孙过庭指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要求书法艺术既要继承传统,同时又应具备相应的时代特征.这样以来,书坛上自会百花争艳,千卉呈芳.

孙过庭的《书谱》理论,是唐代书法美学理论的一座高峰,是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研究《书谱》理论,对我们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书法实践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和完善书法艺术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