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双语教育

点赞:26229 浏览:1202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双语教育是我国政府为落实民族政策和促进民族教育制度的安排.这不仅仅体现在教育上,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现阶段我们应立足于新疆多元文化下的现状,分析问题,找到契合的双语教育模式,提高双语教育质量.

关 键 词新疆双语教育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G752文献标识码:A

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便为提高民族教育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1年的第一部《宪法》,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都对少数民族教育和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化做出了法律和政策上的保障.1950年,新疆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目前新疆教育改革的指示》,1984年,新疆教育厅提出“民汉兼通”的教学基本方针.使双语教育在新疆得到大力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了诸多问题,所以我们应立足于新疆的现状,分析问题所在,提高双语教育.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双语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双语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新疆概况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分为北疆和南疆,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现在还有其余东乡族、壮族、撒拉族、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等55个民族.在语言上,使用范围较大的是,汉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而在这55个民族中,有些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这就造成新疆成为一个多文字、多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区域.

2多元文化下的新疆双语教育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在西方出现并且运用于解决族群之间的矛盾,即影响族群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的差异.并且主张关注民族文化多样性,要求承认不同民族、种族以及性别的文化差异的多元与共存,承认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实行族裔群体公正,以保护族裔少数群体及弱势群体权利,进而追求多元文化的平等共存、繁荣发展.

在新疆,有55个民族成份,形成了多民族混居这一特点.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民族语言和文字.文化差异、地域差异、城乡差异都较大,这就给双语教育带来了困难.

2.1对双语教育理解上的误区

在我国,双语教育就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体现方式.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习主流的文化和语言,还应担负起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使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接轨.但是部分学校要求所有课程均用汉语教学,不但弱化和忽视了母语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背离了双语教育的本质,同时也伤害了学生的民族情感.

2.2双语教师的质和量都需提高

这已经成为新疆民族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双语教师的严重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当地的双语学校会派教师到内地培训,但培训后的结果仍然达不到标准.

2.3双语教材有待提高

现阶段的双语教材脱离新疆学生的生活,有些教材是从汉语教材直接翻译过来的,缺少了本民族的文化和地方文化.还由于教师能力有限,对教材的把握上比较有难度,所以更难开展教学工作.

2.4学习过程中民族学生容易产生消极心理

部分学生在进入以汉语为主导的学习环境后,由于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和汉语言文化产生的差异,会对学生学业产生消极的影响.

3完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双语教育建议

3.1正确认识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汉语教学,也是语言上的工具性,也是多元文化的传承性.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和弱化母语的重要性,从学生心理层面上来讲,母语在教学过程中,能消除学生对第二语言的不理解、听不懂带来的焦虑,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母语也是少数民族对本民族的认同,是民族的载体也是民族的依托.单纯的汉语教学,也会伤害学生的民族情感.

3.2正确理解汉语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

双语教育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的机会,能让民族学生学习社会主流文化和全球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但这也不能说明汉语文化就可以代替本民族文化,学生可以从其他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民族的文化,实现自我理解,同时达到两种文化、语言的学习,可以达到文化互动的目的.

3.3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

对于双语教育,不应该用激进的方式,应该循序渐进.每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教学,不应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同时双语教育还应该考虑少数民族学生自己的意愿.在教学形式和学校上,应给少数民族学生自主的选择.

新疆双语教育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因为自己的民族身份得到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也能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让各民族学生具有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