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点赞:27504 浏览:1294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如果不继承这份遗产,就会割断我们民族的历史.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 键 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一些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既能适应新课程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这对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实践意义.笔者根据十余年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以下方法,以供同仁们探讨、商榷.

一、注重古诗文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引入教学,使古诗文学习更加形象化、简明化.比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环境或者是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当地震、洪水、冰雪、海啸等灾难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抉择?当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样面对?就像“汶川”地震发生时,你是做“范跑跑”还是做那些不畏生死、舍己救人的英雄?也许有一天,这个问题会摆在你的面前.生与死,利和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议论的人生课题,那么,前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教师再结合内容提出问题,如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你要怎么做?怎样理解“舍生取义”的“义”?接着教师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知道: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处处渗透着民族文化的智慧,同时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所以不仅要学古诗文,并且还要学好古诗文.但是,学生对古诗文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七年级上册开始学习文言文时,可以说学生对文言文很陌生,他们了解的古代生活就是《还珠格格》及一些戏说、通俗演义一类.罗彻斯特大学教授爱德华德赛发现:“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是值得去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己任.”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应注意中、小学学习的过渡、衔接,引导学生从小学学过的古诗中去了解什么是文言文;其次要指导学生建立一种明确的学习思想:为什么要学文言文,了解文言文有什么意义,让学生树立起必须学好古代诗词、文言文的决心,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前提.


三、注重诵读

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的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义务教材把诵读放在突出地位,作为首要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一项主要的教学要求,教师将其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整个训练体系,并对文言文的诵读要求作了有层次、有系统的安排,提高了诵读要求,加强了诵读指导;就如何掌握停顿、重音、语调、语气等进行朗读指导,并就如何“利用修辞特点”“分段记诵”“抓内容层次”“抓关键性语句”“抓文脉”“抓思路”等进行背诵指导.

四、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

有效的教学是能够“举一反三”的,例如,教字词可以采用引申法,由一个字引发这个字在其他句子中的不同意思,以及和这个字意思相同的其他几个字或涉及到这个字的成语、警句.如《出师表》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意为“时”,可引出“多事之秋”;《鱼我所欲也》中“蹴尔而与之”的“蹴”意为“踢”,“一蹴而就”中的“蹴”意为“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一个语素带动对一个词语的理解,通过分析一个关 键 词语带动对这个句子甚至这篇文章的理解,就是化一为多.例如,教《爱莲说》时,理解了“菊”“牡丹”“莲”的深意,就体察了不同人爱不同花的价值取向,于是就打通了这篇文章的文脉.所以教师必须有一个理念:即不孤立地教字词,把零散的字词整合起来,以“言”为经线,以“文”为纬线,织成一张“言”与“文”的大网.

五、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根据当代中学生表现欲较强的心理,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课堂作为场景,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表现课文故事情节,这样,既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深入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教益.如学生可根据《扁鹊见蔡桓公》《越巫》《<世说新语>三则》等多篇文言文,排练出精彩的课本剧,在课代表的精心组织下,学生自己准备服装、道具,课前认真排练,课堂上精彩的表演让大家认识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听劝告的后果,从而教育学生要防微杜渐,虚心听取意见,及时克服缺点,纠正错误;从“越巫”的形象上,学生认识到了愚昧无知,自欺欺人,终将害人害己,自食其果;从《魏武将见匈奴使》情节中,学生了解了曹操奸诈、多疑的性格特点.

总而言之,古诗文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变化,了解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占领课堂教学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