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点赞:23270 浏览:1065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来有关中国人缺乏感恩意识的报到在各种媒体频繁出现,中国人是否有感恩意识我们暂且不论,但从事中学教育这些年里,却能够深刻体会到感恩教育在中学德育中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虽然现代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中也强调包括感恩教育在内的德育目标.但鉴于教育方式和教育对象本身的特点,往往效果并不明显.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基予政治课本身就承载着德语功能的学科特点,我认为可以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教材的知识中,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则能够起到更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形成感恩意识.

在政治课中渗透感恩教育,首先是了解教育的对象——学生.十四、五岁的学生思想异常活跃,但是未能形成固定、成熟的思维方法.他们不喜欢、甚至排斥外来的说教式教育,而更青睐自己的亲身体验.因此,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在学习《财政的巨大作用》这一框题时,教材从两个方面共列举六点作用,学生可能对其中某些观点感到不解,或者不以为然.在解释财政对科教文卫的作用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学校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学生显得很怀疑,他们认为我们学校就是靠收取他们的学杂费来支撑的.为纠正这种观点,我让学生课余的时候计算了一下自己的教育成本.从学校的硬件建设、维护,教职工的工资等方面做粗略的计算,通过计算学生着实吓了一跳,于是老师因势引导学生从新认识财政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自己所享受的教育是要靠政府的财政,而财政又是取之于民的,因此我们能够做到,课堂上来还要感谢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通过这一教育,学生掌握了知识,也对这个社会产生感恩之情,提高了其以后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意识.


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熟知的知识点,为了避免学生忽视,我们可以通过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加深印象,如《新时代劳动者》这一框题,就业的意义书本阐述的比较详细,学生应该能够明白,但往往也很容易忽视.对此,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家长也是劳动者,那么你们认为父母的劳动有什么意义?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却没有好好去思考.从社会的角度讲,父母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从个人的角度讲,父母的劳动是为了能够维持家庭生活,更是为了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这种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贡献,也是人生价值的所在.通过这一启发,学生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寝食无忧与父母辛辛苦苦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从而发自内心的萌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当然,对于知识的巩固也就更加深刻了.

感恩教育要尽量避免刻意,简单的灌输.很多时候可以将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起到使学生提高感恩意识的效果.哲学常识中关于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学生根本无法领会“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这个观点.对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书本的提示,并适时渗透感恩教育.告诉学生:我们不会和一个和我们没有任何联系的人产生矛盾.之所以会和某些人产生矛盾,正是因为自己与其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就好比平时,同学之间会闹矛盾,有冲突,这正好说明了你们之间是联系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如果没有这些矛盾和冲突,那只能说明你们根本就不了解,认识对方.此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让学生明白,矛盾之所以产生往往正是对方关心、重视自己的表现,而如果错误的否定了矛盾,可能就会断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失去了朋友.通过这一解释,学生应该能够很好的了解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正确处理同学间矛盾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同学,感谢同学对自己的关心.

感恩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课堂上通过授课渗透感恩教育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达到道德内化的效果,只要我们深挖教材,就会发现,我们的感恩教育是可以渗透到很多的知识中去的.这个过程不但不会使学生感到刻意、反感,而且能让学生知识得到巩固,道德得到升华.当然,怎样才能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使政治课更好发挥德育功能,还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