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3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

点赞:7722 浏览:309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在不少爸爸妈妈外出工作,把孩子留在家里让爷爷奶奶“带”,而老一辈对孩子的教育一般延续他们“古老”的方法.那么,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一般有什么优势和弊端,又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该怎样正确对待隔代教育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呢?

★隔代教育的好处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那么隔代教育有什么突出的优势呢?

首先,隔代家长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和关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乐于为宝宝奉献,这有利于宝宝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为父母解除后顾之忧.

其次,隔代家长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再次,城市中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使很多宝宝成长在单亲家庭里,隔代家长能很好地弥补这类家庭中的性别角色缺失,这对宝宝健康的性别认知有着正面的作用.

隔代教育,确实减轻了年轻父母身上的负担,但老人带宝宝,也可能出现种种弊端.如不少隔代家长看不得宝宝被批评、训斥,更别说挨打了,受到过分宽容和保护的宝宝,更容易养成刁蛮任性的性格.老人带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弊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使幼儿养成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

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阻碍了幼儿独立能力的发展

祖辈包办代替的比率明显高于父辈,孩子吃饭时,担心孩子吃不上,就一口一口地喂,或追着赶着喂,这种种做法,不恰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错过了“自己整理、物归原位、自己吃饭”的敏感期,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泯灭孩子天生的开拓精神

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

4.容易导致孩子缺乏活力

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

“隔代教育”要如何扬长避短

方法一

发挥爷爷奶奶带孩子的优势

对此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方法二

祖辈父辈协作最重要

隔代抚养和教育与父母亲自抚养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方法三

“隔代家长”学习不放松

对于“隔代家长”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确实更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精心育儿

宝宝有黄疸了,这是什么原因?

出生前,胎儿生长于妈妈的子宫内,相对于外部来说是低氧环境,与高原生活的人们一样,为增加血液携氧量,会出现红细胞增多的现象.出生后,宝宝开始通过肺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随着氧气的增多,大量红细胞变得多余,在体内衰变形成引起黄疸的物质——胆红素,因此皮肤就会变黄.怎么让宝宝的黄疸消退?

由于胆红素要经肠道通过排便的方式排出体外,所以及时进行喂养是退黄的最好方法.宝宝出生后要尽快开始母乳喂养,保持2~3个小时一次的喂养规律,促进宝宝排便,才能促进黄疸排出.

宝宝出现黄疸还能母乳喂养吗?

如果宝宝出生一周后,黄疸指数不高于18毫克/分升,就可以坚持母乳喂养.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黄疸可持续2~3个月,不用因为宝宝存在黄疸就停止母乳喂养,只有个别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才要暂停母乳喂养几天.

支招3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宝宝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给宝宝喝葡萄糖可促进退黄疸吗?

黄疸只有通过增加喂养量,使宝宝排便量增加,才能增加肠道内的胆红素排出量,减少体内胆红素水平,达到降低黄疸的效果.葡萄糖属于单糖,在肠道内不需要消化而被直接吸收,它的吸收过程只是增加了血中葡萄糖的含量,不会增加排便量,因此对退黄没有效果.

宝宝刚出生,妈妈还没母乳,宝宝饿了怎么办?

提到宝宝出生后第一口应接受母乳,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妈妈的母乳还没下来.其实,正常的新生宝宝体内储备的能量都能坚持2~3天.宝宝出生后,并非一哭就是饿了,而是因肺内液体还未排净,需要哭来增加呼吸.只有宝宝出生后体重下降大于出生体重的7%,才需额外添加配方奶.如果母乳还不足,可以喂葡萄糖水吗?

新生宝宝出生后,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7%,要额外添加营养.喂葡萄糖水也不是良策,因为葡萄糖水的营养并不全面,而且可直接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影响血糖,并很快代谢掉.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是最佳选择,既能保证营养提供,又能预防过敏.普通的配方奶粉都不如部分水解配方安全.

吃母乳的宝宝也会腹泻和便秘吗?

腹泻,指的是大便性状改变且排便频度增多的过程.便秘,指的是大便干结且排便费劲的现象.因为母乳中含有可溶膳食纤维──低聚糖,所以有些宝宝的大便偏稀.而母乳中的营养物质容易被吸收,残渣少,所以有些宝宝排便的间隔长,但大便不干结.这并不是腹泻或便秘.

我家宝宝七个月了,一直坚持母乳喂养,最近吃奶的时候,他总喜欢咬,我要是惨叫一声,他还会看着我坏笑.跟他讲道理他又听不懂,打又舍不得,但每次咬到真的很痛.请问他为什么喜欢咬人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不再咬吗?

宝宝咬妈妈、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宝宝在长牙,牙床又痒又疼,十分不舒服,恨不能见什么咬什么;柔软的,恰好做了唾手可得的牙胶.比较少见的情况是,如果宝宝的衔乳姿势不正确,宝宝觉得自己没有被抱稳当,快要掉下去了,也会本能地咬住防止自己摔下去.十分罕见的情况,是那些天生有神经性缺陷的宝宝,无论什么东西碰到自己的嘴,都会本能地“咬紧牙关”;这样的宝宝,从一出生就开始咬奶头,而不是等到5个月以后长牙期间才咬.

妈妈们要记住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一个奶吃得正香的孩子是不会咬奶头的.咬的时候,宝宝已经结束了吃奶.因此那些挨过咬的妈妈在喂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看到宝宝已经吃够了奶,吞咽动作减缓,开始娱乐性吸吮时,就可以试着将拔出来,防止宝宝咬.有些时候,宝宝用咬奶头来告诉妈妈:我吃饱了.

另外两种方法也比较有效

1、感觉到被咬,平静地将手指头插进和宝宝的牙床之间,撤掉,并且坚定地对宝宝说:“不可以咬妈妈”.

2、被咬时,将宝宝的头轻轻地扣向你的,堵住他的鼻子.宝宝会本能地松开嘴,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不能够一边咬人一边呼吸.如此几次之后,宝宝会明白,咬妈妈会导致自己不舒服,他就会自动停止咬了.

妈妈同时要注意观察,到底宝宝因为什么咬.如果是长牙,就准备一些牙胶或磨牙玩具放在冰箱里,或者冰冻一只香蕉,平时多给宝宝咬这些不会感到痛苦的物品,甚至在喂奶之前先让宝宝把这些东西咬个够.挨了咬、停止喂奶,也应该及时地让宝宝咬这些磨牙的东西,缓解宝宝牙床的不舒服,同时也是告诉宝宝:不可以咬妈妈,但是可以咬东西.

对于那些生来就咬奶头的宝宝,如果只是属于肌肉张力亢进,建议妈妈在喂奶前先给宝宝洗一个温水澡或者轻轻地按摩宝宝的四肢,用冷热水交替擦宝宝的脸.并且严格控制宝宝衔乳姿势,用手指头坚定地按下宝宝的下唇或者下巴,阻止宝宝咬牙;喂奶过程中始终把手按在宝宝的下巴上,也会让宝宝吃奶吃得更舒服.

如果咬牙情况持续6周~8周以上,应该立刻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看是否有神经性的天生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