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的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

点赞:12197 浏览:480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以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产学研用”合作中心以及“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单位,对高校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的迫切性进行理论分析,对学院导师团队建设现状及团队建设可行性着重分析,对导师团队指导模式深入研究.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进一步实现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中的创新.

关 键 词:研究生教育;导师团队建立;创新模式

一、前言

2012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研究生招生数字统计如下:全国招收研究生56.02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增长4.09%.其中,招收博士生6.56万人,招收硕士生49.46万人;在学研究生164.58万人,比上年增加10.74万人,增长6.98%.其中,在学博士生27.13万人,在学硕士生137.46万人;毕业研究生43.00万人,比上年增加4.64万人,增长12.09%.其中,毕业博士生5.03万人,毕业硕士生37.97万人.从数据中看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研究生扩招必然导致导师资的源匮,导师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高校既要落实好国家扩大招生政策,又要解决好扩大招生后随之而来的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当研究生人数越来越多、培养模式要求越来越多的时候,传统的培养模式急需有所创新,指导模式的突破点选择何处,需要我们共同思考.

二、导师团队指导模式实施的必然性分析

导师负责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制度,在这种机制下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导师的层次决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导师的思想觉悟引导着研究生的价值取向.导师责任制强调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的培养及生活指导方面的责任.基于这种情况下,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连年增长、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断扩大和研究生目标的逐渐转变,加之导师本身科研教学任务的繁重,已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生培养需求.学科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研究生教育多元化的发展,导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都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培养体系有了新的挑战,因此,导师指导模式和专业结构迫切需要从根本上改变.

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立是对研究生导师教育模式的一个升级和补充.是校内导师和行业、企业导师在人才资源上的进一步共享和整合.它能充分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创新,为学生提供更高、更好、更优质的科研指导.

三、建设工程学院建立导师团队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学院与行业、企业的广泛合作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成立以来十分重视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从2010年开始,学院先后与黑龙江省九0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勘察院、辽宁有色地质局、长春景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北京市地热研究院等单位分别签订了产学研用合作协议,加快了学院产学研用合作的进程.2011年又响应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及国家“2011”计划,以“国家潜在油气资源(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项目”为依托,搭建了学院自己的协同创新基地.这些合作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极好的环境,企业各种资源都可以与高校共享,初步为导师团队建设搭建了平台.

2.行业、企业高端人才的引进

在这些合作中,行业、企业中道德高尚,技术及科研水平较高人才的被学院聘请,这些人才的引入为导师团队的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这些导师相比于校内老师具有更多的实践能力,可为学生提供实习、工作机会,对研究生的职业规划与训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研究生得以接受多元指导、开阔研究生的视野.

由以上二点可以看出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在高校与行业、企业导师团队建设上具备教育环境资源平台,师资储备充分.可以在已有的导师模式基础上创新重组高校与企业、行业合作资源及导师团队建设.

四、导师团队建设培养模式的探索

在学院建立导师团队外在条件相对完备时学院对导师团队培养模式进行了以下几点的初步探索:

1.完善人才引进制度

导师的遴选主要分校内导师和企业、行业导师两部分,校内导师由于经常接触学生需要具备很高的科研水平与人格魅力,校外导师则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而进行选择.学院加大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指导教师的选择与确定.制定选择企业合作、在企业中选择导师标准.导师的遴选不受参加工作时间长短、所在单位等一些外在条件限制,而是以导师的实际科研能力为遴选原则.使团队中呈现各学科、各年龄、各单位的导师非严格正态分布.

2.加大多学科综合培养

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的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团队建设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研究生的培养早已不局限与某个专业的限制,而更倾向综合素质人才塑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科的交叉、渗透日益突出.建工学院为实现学科的交叉与机械学院、材料学院、化学学院建立很好的互动合作关系.以钻探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为例,具备最基本地质知识与钻探知识是研究生学习内容基础,在钻机的设计时涉及到机械相关知识;在钻具的研发中涉及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表征技术;在泥浆性能的研究中又离不开化学专业.在校内这些学院的老师资源现已初步实现师资共享化.校外多位研究生参与到学院与四川宏华集团承担万米钻机的研制,不仅得到宏华集团机械专家的指导还可亲自参与钻机设计画图与现场施工.经过校企专业人员与导师指导的这些研究生毕业后迅速可以融入到工作中,科研中也有更多创新想法.

3.指导导师优化组合

(1)学习英国高校导师指导模式,建立了学院自身相对完善的导师梯队结构,导师团队包括一个主导师,一至两个副导师,主导师全面负责管理及指导学生的研究计划,副导师的作用是协助主导师,承担部分指导工作,提供专业意见.(2)建立导师资源信息库,针对个体研究生进行导师优化组合.将高校与企业两部分老师信息,包括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专业特长的教师、来自企业、专家均收集到导师团队资源库.它是虚拟导师团队机构,在这个导师资源库中在学科和专业构成上,以本学科专业的教师为主、以相近和相关专业的教师为辅,组成一支在知识结构上相互补充的研究生指导小组.主导师确定情况下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在导师资源库为学生配备副导师.


(3)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

在导师团队成立过程中,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办公室为导师团队构建核心以及导师资源库管理主体.协调高校和行业、企业相关部门配合,充分利用高校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和科研条件,利用企业的项目优势和生产条件,野外试验基地、合作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试验和理论研究,达到导师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个过程中也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进而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五、结语

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的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模式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研究生导师团队中企业导师时间不稳定,有很多导师团队还只是主导师在培养学生,副导师参与教育、教学少是现在导师团队比较突出的问题.导师团队管理和运行体制还需不断完善,需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发展.学院在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的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旨在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以进一步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的提高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