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音乐家管会友

点赞:17737 浏览:810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2年11月16至19日,来至中国内地、香港、台北、新加坡的音乐学者和民乐演奏家们云集上海音乐学院,参加由该院民族音乐系主办的“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乐周暨2012全国高等院校第六届民乐作品(吹管)比赛.”这项一连四日的国际性管乐活动,是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的重大艺术活动项目之一,规格极高,受到了学院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参与这次活动的音乐学者、演奏家包括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科系主任白得云教授,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主任吴宗宪教授,台北市立国乐团管乐演奏家林恩绪先生,新加坡印度笛演奏家Raghendran先生,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王建民教授,著名唢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党支部书记兼副系主任刘英教授,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管乐教研室主任詹永明教授,著名笙演奏家、教育家徐超铭教授、《人民音乐》前副主编于庆新先生.

16日晚上的欢迎仪式,为紧密而精彩的活动展开序幕.17日早上的第一场“两岸四地民族管乐学术专题论坛”,由刘英教授主持.香港演艺学院白得云教授以《复合型管乐人才的培养》为题,介绍了香港演艺学院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所作出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在演奏以外的各种能力.香港演艺学院青年讲师、中国音乐学院竹笛表演艺术研究博士生杨伟杰,在名为《中国竹笛在香港》的专题发言中,对香港从1970年代末以后竹笛音乐的演奏、教学、研究与创作四方面作扼要论述,并带出相关的问题.上海音乐学院徐超铭教授在《既现代又传统的三十七簧笙》为题的专题发言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三十七簧笙在演奏传统与现代乐曲中的包容性.论坛学术气氛浓厚,与会者对于讲者的题目都感到极大兴趣.

同日晚上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了“2012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第六届民乐作品(吹管)决赛暨颁奖音乐会”,强大的评委阵容显示了这次比赛的高品位与高标准,担任评委的有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贾达群教授,作曲家、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叶国辉教授,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务处处长周湘林教授,瑞士籍华裔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温德青教授,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作曲教研室主任朱晓谷教授,以及王建民教授、刘英教授、詹永明教授等专家.参赛的13首民乐管乐作品则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学院、音乐学院附中、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京民族乐团等院校和单位.在经过严格、公平、公正的评审之后,陈密佳的笛子四重奏《那达慕》、刘畅的笙重奏《信叶情》、谢梦昊的三支曲笛与排鼓《星空》、金典的笛子三重奏《戏鸣》、李博的笛子与钢琴《月出》、杨孜奕的竹笛古筝二重奏《域·迷》、付玄的唢呐二重奏《玄》七部作品获得佳作奖;张梦的笙独奏《幻象Ⅱ》、姚佳旭的竹笛与钢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陈羽霏的竹笛二重奏《二极》三部作品获得三等奖;梁啸乐的竹笛与琵琶《双声Ⅱ》、孔志轩的笛子独奏《溯回》获得二等奖;周漪泓的竹笛三重奏《日暮飞沙》获得一等奖,而演奏《溯回》的马云鹤获得了优秀表演奖.这次比赛大大拓展了民族管乐的现代创作曲目,为未来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与指标性作用.这些参赛作品也展现了民族管乐的多样性与可变性,在乐器组合、演奏技法上作出了实验性的探索.


18日举行的第二场论坛由詹永明教授主持,首先由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吴宗宪教授作专题演讲,题目为《笛子也可以这样吹——浅谈现代作品中的竹笛表演手法》.吴教授以他多年来在台北采风乐坊与中外名家合作演奏现代作品的经验,分享他对笛子演奏中新技巧与演奏法的一些想法与归纳.新加坡印度笛演奏家Raghendran先生与上海音乐学院笛子硕士研究生兼鼎艺团副经理陈庆伦以《印度笛与中国笛的对话》为题,介绍了印度笛子的演奏特点以及与中国笛子在音乐上交流的可能性.詹永明教授在《中国竹笛演奏法与教学法并存之探究》中提出竹笛演奏者必须同时懂得教学,才能融汇贯通、归纳创新.刘英教授则从自己数十年唢呐演奏与教学的经验出发,发表了《唢呐演奏艺术系统化、科学化的探索》.诸位专家的演讲引起在场众人的热烈讨论,新加坡鼎艺团常任指挥郭勇德、香港竹韵小集行政总监陈照延、上海师范大学笛子专业教师刘扬、上海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家赵琦等也发表了意见.最后由王建民教授作总结,提出民族音乐学科专业化与系统化的观点,强调要把握民乐传统必先要高度掌握演奏技术,才能使民乐继续向前发展.

民族管乐周的压轴节目是当天晚上在上海音乐学院报告厅举行的“两岸四地交流音乐会”,南派笛子宗师陆春龄教授更亲临指导.首先出场的是香港竹韵小集,两首富有广东地方特色的作品《得胜令》和《下渔舟》为音乐会揭开序幕,接着由香港青年作曲家李昌创作的笙与琵琶《过海》和生于香港的台北市立国乐团团长钟耀光作曲的丝竹七重奏《望月听风》,为观众带来具有城市节奏感的民乐作品.新加坡鼎艺团则送上一套有浓厚南洋风格又具华族特点的节目,刘畅作曲的《瓷咏》以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的另一解释为创作灵感,并运用了京剧音乐作为音乐语言,饶有新意.另一首由乐团成员冯国骏编曲的《舞》,这首印度笛与中国笛的对话巧妙地把两种来自两大文明古国的民族乐器作有机的音乐结合,体现了新加坡的多元种族文化特色.乐团委约香港作曲家林兰芝创作的《火·龙舞》把香港有超过一百年历史的传统习俗“大坑舞火龙”以音乐的形式带到上海,乐曲形象鲜明,描绘生动.接着吴宗宪教授的一曲由周成龙创作的《山风》把观众由舞火龙转到另外一幅画面,林恩绪以箫演奏萧泰然的《箫中箫》以及用唢呐演的《豫西二八板》则极考演奏者对两种反差巨大的乐器之驾驭能力.

音乐会的是三位上海音乐学院著名管乐教授的精彩演奏.詹永明教授在雷动的掌声伴随下踏上舞台,一曲由他自己创作的笛子音诗《秋辞》以刘禹锡的名诗作为基调,把对竹笛的情感融入其中,道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清空一鹤排云上,玉笛清音绕碧霄”的意境,詹教授的演奏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步入古稀之年的徐超铭教授,笙艺已臻化境,演奏赵晓生作曲的《唤凤》从容不迫,风采不减当年.最后上场的刘英教授,率领众弟子上台演奏吹打乐《拉呱》,全场震撼,刘教授与学生们的演绎,为音乐会划上完满的句点.

两岸四地音乐家管会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系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这次的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乐周为两岸四地的专业民族管乐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交流机会与演出平台,在演奏、教学、创作、理论等方面加强良性互动,让民族管乐能够更健康繁荣地传播、发展与成长.

(本文作者杨伟杰系香港演艺学院青年讲师、中国音乐学院竹笛表演艺术博士生)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