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三审制”需要关注的问题

点赞:23237 浏览:1057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各学术期刊审稿基本都实行了“三审制”,但由于能力的局限和责任心的不足导致责任编辑对稿件学术质量的控制流于形式,审稿专家人数的不足不能保证更多稿件的审读.因此只有提高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抓好审稿专家队伍建设,提高主编的专业素养、鉴别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三审制”的作用.

期刊“三审制”需要关注的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期刊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三审制;责任编辑;审稿专家;主编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4-0077-03

期刊质量的高低及其在学术期刊中的地位是由稿件质量决定的,而稿件质量高低的判断是通过审稿完成的.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学术期刊都借鉴国外学术界通行的“三审制”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初审、专家复审和主编终审的审稿制度.“双向匿名审稿制”即审稿专家和作者信息相互隐去,保证专家审稿的公正性、客观性的审稿制度.所以“三审制”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被认为是“国际学术界现有审稿制度中最公平、最合理和最少弊端的一种”.[1]47-48虽然目前各期刊基本实行“三审制”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但由于责任编辑工作能力的局限、审稿专家人数的不可控,以及主编的政治素养等因素,在执行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对审稿的几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关注.

一、编辑初审:需把好第一道关

初审是期刊出版工作“三审制”中的第一步,是责任编辑对来稿的初步审查.一般情况下,来稿在分类登记后由编辑部主任或主编安排责任编辑及时对稿件进行审阅处理.审阅工作包括论文是否符合本刊的宗旨和定位(若稿件内容不适合本刊,即使质量再高,也必须忍痛割爱);审阅稿件是否具备学术论文基本要素,是否符合学术论文发表的水准;审阅稿件是否有抄袭现象,同类研究是否已经发表,如已发表或有抄袭现象一票否决.通过这几方面的审核,责任编辑要对来稿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做出初步判断,写出一审意见,提出是否建议发表或送审的意见.

责任编辑初审是“三审制”的第一关,初审工作是为以后的审稿奠定基础,如果编辑过分依赖专家,审稿不认真,并留存大量送审稿件,一是不现实,毕竟不可能有很多的专家来审稿;二是会浪费专家的宝贵时间.相反如果因为态度不认真或者基于编辑水平所限,将有发表价值的稿件“毙”,也会给期刊造成损失.

要避免以上两种情况发生,需要提高编辑的责任意识和学术素养.“初审的过程既是对来稿质量优劣、品位高低进行判断的过程,也是对编辑学术水平进行检验的过程”,[2]187-188“编辑的素质对期刊质量和发展具有决定的影响”,[4]9“应站在比作者更高的层次和更全面的角度来思考和发现问题”.[3]9因此,编辑不仅要有较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认真审阅来稿,严格把关,坚持稿件面前人人平等,还需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同时要熟悉学科的研究动态和热点话题,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判断依据.如“通过网络信息检索,由此快速获得丰富且有用的信息来评判所要审稿论文的质量”,[4]21避免因为自身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局限性带来错误判断.

二、专家复审:选好、建设好专家审稿队伍

专家审稿是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通过评审,专家能对文稿的先进性、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进行总体评价,对文稿的修改提出指导性及具体性的意见,对文稿能否发表表明明确态度”,[5]53-54要把学术性期刊办成“优秀的高质量的期刊,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责任心强、结构合理的专家审稿人队伍.”[5]53-54

建设高素质的专家审稿队伍要在明确条件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合理选择专家.审稿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专业对口,是活跃在某学科或领域的学术权威、学科带头人;对刊物热心支持,熟悉审稿要求和标准;有严谨的学风,办事公正,有宽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能按时反馈审稿信息.

如何准确地选择审稿专家,结合笔者在新疆《语言与翻译》杂志社积累的编辑经验,提供以下几种方法:

1.从编委会中寻找.编委都是和本刊专业对口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编辑部的联系密切,也支持刊物的工作.

2.编委或者作者推荐.编委一般都是相关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对所研究的领域相应比较熟悉,人脉比较广,由他们推荐联系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3.通过学术团体和学术会议发现.各学术团体的成员往往是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团体在选择确定人选时也有相当高的标准,从中挑选,既节省时间又能很方便地联系到专家.学术会议都会请到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网,并对专家及其研究方向有所了解,更全面地搜集信息.

4.网络检索.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都建有自己的网站,相关网页对其知名专家学者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可以从中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同样,也可以通过大型的期刊数据库和一些相关专业网站,从中搜集专家学者的资料.

5.通过各种资料信息.如各种专家学者名人集,学术会议的通讯录、论文集,学术刊物作者简介等.

选择好审稿专家,建立专家数据库并不能一劳永逸.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的变化,还要不断更新、充实审稿专家队伍.在选择审稿专家时,不仅要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还要注意中青年专家和老专家相结合.老专家办事稳重,耐心细致,但有时会因为身体条件的原因无法承担审稿任务,而且大多无法通过网络审稿,需要编辑送审.而一些优秀的中青年人才虽然没有很高的声望,但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思想活跃,精力充沛,都能够通过网络审稿,既缩短了审稿时间,又减轻了编辑的工作量.“有调查表明,不同年龄、职称和学历专家审稿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审稿结果与审稿人的年龄、职称和学历均无关,选择审稿人可以不拘职称和学历因素”.[6]61因此,采取老专家和中青年专家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取长补短,又能促进中青年审稿专家的成长,不断充实审稿专家队伍.经过相同专业的匿名专家评审,能够客观地评价作者的研究,这种说法也不是绝对的.为了保证审稿的公正、客观,在作者认为某位专家和自己有某种利益冲突时,可要求其不作为自己文章的匿名审稿专家.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为了显示刊物的和公正,投稿人可提出其稿件不允许某些审稿人评审.[7]57同时还要注意,虽然专家审稿是双向匿名制,但由于期刊专业和地域的局限性,很多审稿专家参加了相关专业课题的审读和学生论文答辩和辅导等,通过论文的内容基本可以知道作者是谁.有研究称,在同一单位或城市,采用双盲法,审稿人猜得出作者占40%.[8]4考虑到这种情况,可以一篇稿件请二或三位专家作匿名评审.

三、主编终审:坚持品位,合理安排

首先,要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创新意识,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

主编最重要的是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自身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还要熟悉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只有这样,才能把好刊物的政治导向.

2.努力提高学术及编辑水平

主编要具备必要的专业领域知识和丰富的编辑经验.主编必须具备扎实而全面的相关学科知识结构,比较广博的学术视野和较高的研究水平.但是一些学术性期刊即使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也存在不同的研究领域,论文越来越专业,特别是综合性的社科类学术期刊,主编面对的大多不是自己对口专业的文章,对文章的把握就比较困难.这就要求主编在研究方法、评价成果水平的体现、论文的结构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养,借助初审和复审的审稿意见把握文稿.学术问题往往是见仁见智的,一篇有疑义的论文,送不同的专家评审,评定的结果会有不同,甚至意见相反.主编终审时,需要根据初审和复审的不同意见,进行比较.从大的方向上根据论文选题、创新成果等进行判断,再对不同的观点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求证,最后和编辑或审稿专家进行讨论,依靠集体的智慧,达成共识.

主编的终审,除了对稿件质量进行最终判定外,还需要根据刊物的办刊方向和定位,综合考虑栏目编排的需要,确定要刊发的文章.

3.注意对审稿流程的控制和管理

由于审稿专家人数的限制等因素,大多学术期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篇来稿都送专家审稿.责任编辑在初审时会有个初步的筛选.但目前来稿质量参差不齐,编辑由于能力有限,对有些稿件内容无法把握,或者责任心不强,没有对所有来稿认真审阅,或者为了照顾关系稿、人情稿,而放弃质量较好的稿件,都会造成优秀稿件在初审中被遗漏.因此主编不仅需要对审稿的程序进行控制、协调,还应对来稿进行大致的了解和审查,保证对编辑部工作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