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审计模式探究

点赞:32737 浏览:1546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审计的新模式,是商业银行审计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金融环境变迁的影响,对我国商业银行审计模式创新进行探讨,并说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为以后商业银行审计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 键 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一、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及审计尤为重要,有效的商业银行审计不仅能提高财务报表可行度,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也能提高监管效率.本文将结合金融环境变迁的影响,对我国商业银行审计模式创新进行探讨,并说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为以后商业银行审计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商业银行审计发展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审计制度及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审计主要以国家审计为主体,目前只有上市商业银行按照《证券法》的规定,接受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这种以国家审计为主体的金融审计制度安排是由目前商业银行管理的结构所决定的,主要有以下不足:

1、信息披露不足,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国家审计的结果并不向公众披露,广大银行客户和投资者无法了解到银行的真实财务水平和经营状况,不能判断出银行的风险程度.

2、商业银行改制对审计造成了较大困难.进行股份改制后,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较为复杂,商业银行的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化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风险,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

三、我国商业银行审计发展轨迹及传统审计模式比较研究

近年来,商业银行审计的审计内容由财务收支扩展到检查银行的业绩经营,信贷资产质量,再到关注银行业务风险,审计目标不断提高,审计内容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审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银行审计模式是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审计方法以全部业务和账目为基础,审计内容仅限于银行的收入和支出.第二阶段商业银行审计实务中开始重视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第三阶段商业银行审计主要围绕“风险、效益、管理”,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的审计.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上市,社会审计中商业银行审计业务范围和内容不断发展,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得到广泛运用.同时,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也逐渐运用到审计实务当中.制度基础审计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方法,要求审计人员对银行非常了解,关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面对新的环境,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相对于账项审计模式前进了一大步,但也有很大的缺陷.制度基础审计模式设计风险问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存在的风险,而过度关注银行的内部控制,使审计人员过度依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点而忽略其他的审计风险.

商业银行审计模式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银行审计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

银行监控分为静态风险监控和动态风险监控.传统的静态风险监控方法已经难以有效监控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的动态风险监控,是指对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标(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的监控方法进行转变,对业务经营管理的全流程进行监控,根据风险指标的变动,不断进行调整,实施动态的监控方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根据市场预期和市场的变动,对业务运作全流程确定不同程度的风险指标进行控制;二是根据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风险目标的控制.因此,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从源头进行全流程的风险动态监控,不断的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为了适应新的风险和挑战,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运而生.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为基础,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其核心是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建立科学的“审计风险分析模型”,即审计风险等于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审计风险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和检查,以保证审计质量.在金融业务大而复杂的几天,风险导向审计将控制审计风险放在首位符合显示需要,尤其是重要性水平的引进,使审计人员关注重大且异常的业务,有的放矢的实现审计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审计都选择风险导向模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由传统模式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当今形势的必然选择.

五、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应关注的问题

诚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适应现今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要求的.但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用过程当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于提高审计质量.

(一)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必须关注风险影响程度,科学确定风险点

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风险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同时作用并形成负面制约影响.在进行全流程的控制中,必须在经营活动的事先、事中选择可能导致防御风险成本大、影响资产、效益损失大的重要风险点作为审计目标,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效减少风险防范的成本投入和风险损失.因此,选择风险点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机构和重点业务领域,加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排查,确定重点审计对象;二是要高度关注与金融创新伴生的风险点.

(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重点关注内部控制体系的压力测试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未对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点进行压力测试,导致部分内部控制制度与经营管理实际情况脱节.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应当将审计风险放在首要目标,但不能忽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对内控制度进行压力测试能通过对不同机构、业务品种等内部控制实力、风险能力承受能力强弱进行区别测试,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免疫能力.

六、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措施的思考

(一)完善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促进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

商业银行的风险程度高低与银行的内控制度完善与否联系紧密.内控制度完善的商业银行其风险点也会相应减少.因此,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我们应关注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重点检查授权和业务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找出薄弱的环节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而确定相应的审计方法.

(二)以计算机审计技术为基础,实行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督的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要解决审计覆盖面小和监督滞后的问题,就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探索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督相结合的审计模式.要实现非现场监督,一是要建立安全高效的信息采集、转换、分析系统,将商业银行的电子数据及时传递到审计机关,由审计人员进行转换和分析;二是要设计出健全合理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覆盖银行在业务运行中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大额资金流向、资金清算及经营效益的信息,起到风险预警作用;三是组织计算机审计人员和金融审计专家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异常变动的金额和业务,作为现场检查的重点,提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