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技能与技巧的培养

点赞:22540 浏览:1044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总结了职业技术教育中机械制图的技能与技巧的培养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眼睛要看(观察形状)、耳朵要听(教师的语言叙述)、脑要想、手要画,将教与学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与技巧.

【关 键 词】制图;技能;技巧;培养

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比较短暂的时间之内,迅速而有效地接受书本中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知识反映着现实事物的各种现象、特点、联系以及它们的发展规律.在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过程中,知识是和技能与技巧联系着的.技能是人们在自觉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进行实际活动的能力.技巧是在多次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觉的、准确无误的用一定方法来完成的动作.《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如何使学生自觉而准确的掌握它的科学系统和基本知识,清楚的理解它反映现实事物的特点和联系,以及根据这些基本理论,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这是《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首要问题.

制图技能与技巧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机械制图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观察实物

机器零件和部件的形状是通过图形表达的.它是如何画出来的呢?首先应从观察事物做起,即应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现象,从中找出观察的方法.如对一座城市道路的印象,可以说成“笔直的”、“弯曲的”、“宽广的”或“狭窄的”.因为学生头脑中知道什么是“笔直的”或“弯曲的”.这种方法在文学上称为比喻.这种比喻的方法也可应用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上,我们称为比较法.如工厂中的轴类零件就是有圆柱体组成;量块是长方体等等.这些圆柱体、长方体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基本几何体,可以直接和零件比较.但工厂中复杂的零件直接比较就说不清了,如螺钉是有圆柱体和六棱柱组成,就需要采用分解比较的方法加以认识,即将复杂的零件分解成简单形体然后比较,形成观察的层次.这种方法逐渐加以引深和扩大,就形成了观察能力和观察技巧.人们由于有感觉器官,才能有感性知识,而靠着感觉器官,人们就建立了跟外部世界的联系,外部世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结果就形成了反映现实事物的感觉、知觉.生动的直观是作为学生感知阶段由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它是学生感知所学习的事物和现象,以便通过最正确的途径来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知觉和概念,所以,比较法和分析法是观察事物的最简便方法.

长方体、圆柱体等等是工厂接触最多、最简单、最基本的形体.对这些有规律的基本形体进一步分析,可转化到制图教学上.如将长方体反映在图画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画出三个四边形组成一个图形即立体图;另一种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画出三个长方体,这就是机械图样的基本形式.进一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图形都反映了长方体的形象,但表达形式不一样.立体图一目了然;而机械图需要分析方可现出形状,这就增加了看图困难.但为什么图样不用立体图的形式画出来呢?因为立体图只表达了物体三个面的表面现象,后面及内部形状表达不出来.虽然立体图清晰,但变形了;长方形画成四边形,圆画成椭圆等等,它不能真实的反映物体形状.这样引导,学生就会从观察的现象中找出空间的形状转化到平面图形的方法.观察的形体越多,头脑中的形象储备就越丰富,也就会找出其自然规律.这些规律是,在任何图样中出现三个(二两个)长方形就是长方体;二个(或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就是圆柱体等等.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记住图形,图形记多了读起图来就会得心应手.所以,理解是记忆的必要条件.我国古人就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不记则思不起”之说.

二、形成思维

为了加深头脑中对图形的印象,必须反复观察,使其加深记忆.但只有观察,记忆就会枯燥无味,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表面的知识也就不巩固,必须使其提高.这个提高的过程就是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概念进行思维的过程.这是继观察之后的第二步.知觉和概念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在最初阶段往往不能立刻形成正确而又清晰的各种知觉和概念.为了正确的理解这些事实,需要分析产生思维过程的基础.在形成概念中,学生往往会发生一些错误或者模糊不清的地方,学生经常忘记弄清楚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与必要的归纳、整理,使其不断的发展趋于完善,并且逐渐的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如三个长方形为什么能反映成长方形的六个面,就要对长方形的八个棱点、十二条棱线、六个平面进行点、线、面的理论分析,即可得出它们的投影原理.

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透过表面现象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从运用原理中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学习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形成概念的过程就是对所学习的事物或现象进行不断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只有依靠分析,才能区分事物的各种不同特点,确定它们最根本的特征.但是为了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还必须把它们的本质特征在综合过程中融会在一起.这种基础知识牢固了,学生也就明确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及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解决了学生学制图不知应怎样下手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应结合形体分析、方位分析、度量分析引导学生应用投影原理中的线面分析,有层次的将图样所表达的图形想象成空间形体.

三、语言训练

思维跟语言是密切联系的.检验学生基本理论是否清楚就要通过第三步:语言的交流.在认识的形成中,语言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人们用语言相互交流,表达自己认识活动的成果.不和语言联系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所以教师要通过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将思维的东西反映出来.对学习《机械制图》来说,“读图”就是语言交流.读图中教师要有层次的发问,从几个视图中,要看出组成零件的主要形状是什么.它是主要形体的切割,还是各种形体的堆积,或是又切割又堆积.然后对它的前、后、左、右、上、下个面用投影原理进行分析等等.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自然就会讲出来了.在发问的过程中要明确先问什么、后问什么.语言因有启发性、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和自控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始终使它的新知识和旧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经验,他们才能正确的感知新事物.作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感觉和表现与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之间必须建立正确的牢固的联系.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来叙述他们所观察的现象,纠正他们不正确的部分,使其达到新的境界.

四、动手制作

语言是检验学生思维正确与否的一种手段,动手制作则是培养学生的技能与技巧的重要步骤.手要把语言叙述和眼睛观察的结果描绘出来,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力.因为动手是以神经中枢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一系列条件反映的能力与技巧的基础.任何技能与技巧都是互相衔接着的一连串反映.而这些反映是由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引起的,并且以所得到的一定结果而结束.这一连串的反映在形成技巧和技能的过程中不断的趋于完善.学生的动作由迟疑和不准确变为坚决和准确,那么多余不必要的动作和紧张状态也会消失.所以《机械制图》的作业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对照实物画出视图(实物测绘)、对照立体图画三视图、对照三视图切割泥型(用橡皮泥、罗卜块、泡模塑料)等等.总之,学生动手做作业对形成技能和技巧,对认识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五、结论

职业技术教育中机械制图的技能与技巧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眼睛要看(观察形状)、耳朵要听(教师的语言叙述)、脑要想、手要画,达到完美的结合,才能得以实现.教与学两者必须统一起来.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技能与技巧的培养就会成为空话.知识转化为技能与技巧不是靠自然的能力,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加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