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赏析

点赞:6833 浏览:211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英美文学作品是英美文化的代表,其独特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艺术需要更为针对性的赏析.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 键 词:跨文化英美文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这门深奥的哲学,是一种深内涵、高层次的学问.所以,语言是一门艺术.文学作品在体现地域文化,融入时代特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挖掘,是体会语言艺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世界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以跨文化的视角,虚心学习他国文学作品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些他国文学作品中,英美文学作品是很好的代表之一,审视和赏析英美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既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情,也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跨文化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赏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之源

每一种文学作品都有其特有的土壤.我国的文学作品来自于炎黄子孙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英美文学作品来源于古希伯来的基督文化和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

(一)重要源泉之《圣经》.古希伯来的基督文化经过后人的总结提炼,形成了《圣经》这颗上的明珠.《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宗教教义经典,从更为深远的文学发展角度来看,《圣经》还是古希伯来各路文化的融合总汇,更是基督文化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结晶.所以,《圣经》作为英美文学的重要源泉,对英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无可取代的影响.

具体说来,英美文学作品对《圣经》的运用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法是比较容易辨认的,作者直接引用《圣经》中的故事作为素材.比如说长诗《贝尔武夫》,诗中提及了上帝,而且对妖怪格兰代尔的渊源也做了介绍,这都是直接取自于《旧约全书·创世纪》;另外,14世纪诗人威廉·朗格兰写的寓言故事《农夫皮尔斯的幻象》,也是传播基督教精神的蓝本.对于这类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有对《圣经》的基本认识,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历史背景.第二种方法是将《圣经》中的寓意融入到作者自己的故事中.对于这类作品的理解是比较难的.作为中国读者,要想弄清其中的寓意,需对《圣经》中的典故有更为深层次的了解.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从始至终都渗透着基督教义,就连布满灰尘的客厅都有其特有的象征意义;浪漫诗人拜伦的《希伯来歌曲》利用《圣经》中的题材来诉说着自己的情怀;《扫罗王最后一站之歌》的故事直接取自《旧约全书·撒母耳记》,歌颂古以色列人不畏压迫,勇于斗争的精神.第三种方法是作者不再故意引用或者变通《圣经》中的故事和寓意,而是已经深入到作者的意识之中,潜移默化地将其思想融入作品.这类作品常常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以此类人或事件为故事背景,反映人类的道德、、性格以及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

(二)重要来源之古希腊罗马神话.古希腊罗马神话是欧洲文明的根基,到如今,影响欧美,具有初始文学的特点,艺术魅力极其独特.她在故事情节的编排和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是后世一切文学无法比拟和模仿的.以希腊神话为例,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文学——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希腊艺术的题材.”

综合而言,古希腊罗马神话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了两个方面的重要支持:首先,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学的发展基础.古希腊三大著名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著名的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以及欧美大批的近代作家,他们的作品中无不渗透着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形象.但丁的《神曲》通过长诗叙述的形式,阐述了古希腊神话中神的体系和情感线索.其次,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古希腊罗马神话注重刻画人物的形象、个性,同时,并追求人物的完美.其实这些人们崇拜、赞美、敬仰的神们,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的爱恨情仇甚至还不及人理性.所以,这些英雄们时常也会犯错,时常也会不如意.比如尤利乌斯潜入特洛伊军营杀死色雷斯国王瑞索斯,他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重新和好.尤其是后来献计木马,使希腊联军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英美文学中体现的追求自我、讲求自然美、乐观主义的精神均可以在这些神话故事中找到原型.之所以神话故事能够源源不断地成为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是在于他们讴歌的英雄品质、赞扬的斗争精神.


二、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点

跨文化研究并不是一个新课题.在当前世界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取长补短的迫切性更为显著.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交融中,选择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是理解、消化不同文化的一种快捷且有效的方式.英美文学作品是西方国家文化现状与审美情趣的综合体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展现出了西方国家的民族特点与时代特征,更蕴涵了西方文化思想与内涵.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这样,才不至于在日常交流中,产生误解和冲突.

跨文化视角的原则

1.尊重文化差异.之所以叫跨文化视角,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文化差异.所谓文化差异,包括风俗差异、价值观差异和思维方式差异.其中,风俗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聚居,经济交流中创造的独特文化.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性,不同的风俗习性形成了不同的风俗文化.比如说,我国汉语中的“老”字,含有对人尊称的意思,我们常说的“老师、老人家、老前辈”等等,而英语中的“old”不仅表示年纪大,还含有落后过时,跟不上时代的意思.再比如,汉语中的“红”字,代表着传统观念中的喜庆,红红火火、鸿运当头等,是吉祥如意的代名词,而英语中的“red”仅仅表示颜色.价值观表示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其特性的总体评价,因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为例,在我国的文化里面,个人主义是一个贬义词,它是自私的利己主义,是不值得提倡的,我们更注重集体主义,要舍小我顾大我,要舍小家保大家.而在英美国家,他们强调个人主义,崇尚个人价值,甚至认为个人主义的体现是的象征.思维方式则体现在精神、物质、行为等诸多方面,是文化特点的集中反映,影响深远.比方说,我们强调辩证的思维方式,凡事要看其两面性,做事讲究中庸之道等,而英美文化中更注重逻辑思维,注重对事物本身特点的研究,注重数据分析,定量分析.这些不同的文化差异,正是我们跨文化研究的出发点.所以,尊重文化差异是跨文化研究的第一原则.2.实用性与交际性并重.实用性要求在进行跨文化的英美文学作品研究中,需充分尊重客观的现实环境,将有用的材料与实际语境结合起来,将特有的文化内容与语言特点结合起来.在实用性原则下,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程度.交际性要求通过跨文化的文学作品研究提升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对实用性的延伸.语言是交际的主要手段,也是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在文学作品研究的过程中要提升跨文化意识,在对语言知识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了解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特征,通过对文化的解读,实现基本的语言交流和沟通,促进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英美文学的语言艺术特点

1.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英美文学作品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解读,需综合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基本了解和认识基础之上,进行渗透和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表现力更注重反映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判断和理解,是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悟和体验.美英文学中的语言文化以及文体风格是变化多样的,在语言的表现力上也更加丰富,表现力多元化.因此研究文学作品的过程,是领略文学作品中的丰富内涵的过程.

2.多方面引用和发挥经典.多方面引用经典既是英美文学作品的特点,也是其语言艺术丰富的奥秘所在,简单的语言透露着耐人寻味的故事.比如希腊英雄阿基里斯的“Achile’sheels”:阿基里斯在婴儿时期时,他的母亲海洋女神特提斯就捏着他的脚后跟将他置于斯提克斯河里浸泡,在这神奇的河流中进浸过的他拥有了刀不入的身体.但是由于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而无法完全浸入河水中,这未曾被神河之水浸过的脚后跟就成了他的致命缺点.在他攻占特洛伊城时,太阳神的一箭正中他身体唯一的缺点即他的脚后跟,最终因此毙命.从此以后,“Achile’sheels”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时,表示“要害部位、致命的弱点”的意思.

3.强调戏剧性独白的使用.在英美文学的部分作品中,戏剧性独白使用较多.戏剧性独白最早出现于1857年,诗人索恩伯里在著作《骑士与圆颅党人之歌》中的部分诗歌被称作“戏剧性独白”.到1886年,丁尼生的作品《六十年后的洛克斯勒官》的出版,使“戏剧性独自”具有了权威,开始被广泛运用.戏剧性独白使作者与说话人分离,例如在罗伯特·彭斯的著作《威力神父的祷告》中,不光能听到主人公的声音,还可以隐约听到作者对主人公的评价,虽然评价不具备权威性,但给作品留下了想象空间.

三、结语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引证经典,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且戏剧性的独白参入,使作品更为生动.在当前的世界多元化背景下,我们需要以更积极的心态包容和理解不同的文化,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去学习新的文化,促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