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面临困境

点赞:26476 浏览:1205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物流高等教育越来越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高校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成了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高等院校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指导教师师资队伍是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育发展的瓶颈.实训室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建成的实训室利用率不高,这样既浪费教育资金又不利于学校的发展;物流教师师资队伍亟待发展,由于师资队伍规模约束导致的课程安排不合理,实习实践课程不能顺利进行的问题已成为物流专业发展的瓶颈.考虑到这些因素,笔者认为,物流管理操作实训室与现代物流实习集体的结合建设,同时注意高校物流专业师资的引进,能够解决实践指导教师紧缺和实训室闲置的矛盾.


关 键 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

【分类号】:TD327.3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物流管理人才供给不足.随着近几年以来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大量招生,全国的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进入到由关注量的增长到注重质的提升阶段.由于企业用人迫切,而人员培养在质量上又满足不了需求,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中高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高端人才引入困难,甚至连合格的低端.而目前看似火热的物流业人才供给市场,却由于生源素质低,实训环节缺乏,造成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无业可就的窘境.与此同时,由于课程缺乏与企业实际操作的结合,导致毕业生掌握的知识落后,动手能力严重不足,进入企业后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方可工作,形成了毕业生数量巨大但质量欠佳的局面.究其原因,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既实训环节的缺乏,成为高校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硬伤.

一、校企合作培养未达到深层次实践教学需要

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实践教育的首要问题.当前,产学研结合仍然是各个高校物流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在诸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学校与相关企业达成了共建或者共用实训基地的协议,但是由于双方没有建立长期的利益协调机制,延续与加深互助合作的平台也未建立,使企业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合作大多停留在学生从事简单劳动作业的实习环节中,管理方法学习与技术研究实践学习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导致了学生实践热情不高,重复性工作对实践能力的提高没有较大帮助.与此同时,企业同样面临尴尬问题,尽管有些院校的实习实践长达一年,但是学生的能力还未能达到技术岗或管刚的工作要求,导致企业不敢重用.况且实习协议不能约束学生实习结束后是去是留,企业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为他人培养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其次,学生在企指导教师配置问题没有妥善解决,校方希望企方配置指导教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生实践能力学习效果,并且该教师还能够协调实习生在企业的其他问题.而企方则更倾向于校方在企业设置指导教师以减轻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量以及减少对学生在企期间的生活安全责任.结果就是企业的指导教师形同虚设,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仅仅起到一个联系人的作用,并未真正的指导学生实践,况且学生进入企业后经过短暂学习马上分散到各个岗位上,仅仅靠一名指导教师根本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指导.高校往往不具备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基本上都是指导教师,在校教师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课余时间才能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指导效果达不到理想目标.最后,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工资问题也是影响校企合作的重要原因.学生普遍反应在企业实践工作量大,工作岗位技术性不高,工资待遇不高,没有正式企业员工的福利和检测期.而企方则不愿支付在企实习生正常的工资待遇,他们认为实习生在企业工作并不能像正式员工一样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恰恰相反,企业还要投入更多的培训指导资源,而且实习生在实习结束之后几乎不会选择留在企业继续工作.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后工作技能刚刚成熟时就立即回到学校,使企业的非正式工作人员流动量加大,甚至会影响正式员工的工作态度,所以企业更不愿意支付额外的资金给学生.

想克服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立足于企业发展战略,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的.使企业对高校教育是整体全程的参与,深层次的参与,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真正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

二、实验实训室建设使用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国家加大对紧缺人才培养的财政扶持力度,很多高等院校都依靠各种教育经费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但是在建成的实训\实验室投入使用时均出现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实训室使用率不高,引起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教师课程安排的问题,现在高校的物流管理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居多,教学计划很少安排实训课程,实验课程课时量在每门课程课时量安排中比率极低,一般低于10%.其次,教师的实验室管理能力不高.物流实训室和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不同,一般没有配备专任实验教师,所有实验课程均由本门课程教师担任.这样就导致教师对实训室设备操作不熟悉,对实验课程热情不高,对实验课程课堂纪律管理不善,课程时间安排不准确,实验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及时排除等问题.最后,实验室设备维护维修也是导致利用率不高的因素.物流实训室内的设备一般为大型的机械设备如自动立体化仓储设备、POS系统、叉车等,一旦出现故障,需要外聘专门的工程师进行维修,这样就会延长维修所需的时间,影响实训室的使用率.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面临困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物流管理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建议

为解决以上两个大方面问题,单纯的增加实验项目或实训环节以弥补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只能在短时间内缓解问题.长期的、根本的解决问题还需要从教育改革中的相应调整、确立相关政策和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保障方面进行.

首先,从教育改革方面,应该适当增加实践学时,减少基础理论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时.不能满足教学计划的学习学时可以用其它的方式补足.可以尝试学生在企业进行网络课堂学习,这就对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逐步增加网络教学资源如课堂教学视频,课堂教学辅助材料的网络公开性要大大提高,教师要有定期定时的在线辅导环节.还可以尝试让课堂进企业,这对企业提供的更高的要求,企业应给予合适的教学条件以及实习生的学习时间.

其次,学校应调整驻企教师资源,加强在校教师的培养和再培训.一方面整合教师资源,可以提前准备网络教学资源以减轻教师教学工作量,这样在企业实践阶段可以配备专门的驻企教师,既有助于现场指导学生,又可以更好的与企业沟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学校担任专任教师,这类人员的引入可以是学校更切实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具目标性,还可以大大减轻在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让在校教师进入企业,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最后,注重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不仅仅要扩大实训室规模,实验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熟练掌握现代实训技术并能够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高水平的实验队伍.要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领域及交叉学科领域知识的熟练掌握,善于改善教学方式,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并能够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承认学生个性,在此基础上开创新思维模式教学,将传统的可让理论讲授课也逐渐转变为课堂理论实践课.

中国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不是刚刚出现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是企业、学校、学生的改进、配合,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物流的关注和支持来共同提高实践能力.

[1]刘兴亚,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耿岩,大学生实践教育常态化建设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03)

[3]余忠信,陈志杰,实践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导向作用与影响途径[J],2013(04)

绥化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R12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