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大学生如何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点赞:6849 浏览:213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日趋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下,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多的困难,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核心就业力是解决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需要,也是毕业生能更好适应社会的要求.在相同的社会需求下,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要提升自身的核心就业能力,只有通过全面提升自己,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要利用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关 键 词]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3)05007703

“核心竞争力”是美国经济学家普哈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首次提出来的,是指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被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可以持续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的借用,是指大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重要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院校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是,传统的“农业院校就是培养农业人才”的思想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农科、植保、动科等专业优势突出,社会影响力大,行业认同度高,相比之下,其他同样具备较强优势的学科,社会影响力偏弱,就业受影响.要提升农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应从学生的主观方面入手,调整学生们的就业心态,使他们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2].张海滨在《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一文中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要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张互桂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中阐明了制度政策、高校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重要性;张剑仲等也通过《农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对农科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拟从分析农业院校大学生在就业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入手,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改进途径.

一、导致农业院校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

1.学生对农业院校认识上的偏差,使自身就业的底气不足

社会传统观念对农业和农业院校存有不同程度的偏见,这使很多农科院校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教学环境、人才培养方向和指导体系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做事懈怠,学习不积极努力,不重视就业.据调查显示,45.92%的农业院校学生认为自己和其他综合类高校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方面相比“没有优势”(见图1),31.63%的学生认为“学校名气小”是影响自身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就业过程中,农业院校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具备的信心不够,在与其他名牌大学及综合类大学毕业生一同求职时底气不足,致使就业面临困境.

2.学生就业思想准备不足,就业观单一

就业思想准备是就业者对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人才供需等问题的认识和预测,以及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统筹考虑,以便自己在就业时有充分的准备.调查显示,42.86%的学生认为“对就业信息不了解”是影响自身就业的重要因

素.很多农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对就业关注很少,只关注自己所学的专业,也缺少“广泛学习,涉猎多种专业”的思想,临近毕业才去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这样,由于缺少必要的就业思想准备,导致自己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就业困难.其次,就业观狭窄,择业观单一,就业思维模式固定.绝大多数农业院校毕业生希望留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城市,很少人选择城镇及农村.调查显示,毕业后想留在“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学生的比例高达67.35%,在“中小城市”工作的学生比例为28.57%,而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去“城镇和农村”(3.61%)及“边远地区”(0.47%).除此之外,47.96%的农业院校学生认为“对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导致就业难.很多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能力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对某些岗位的过分追求或一味追求专业对口,或不能胜任自己专业以外的工作,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3].


3.就业能力不足

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就业难,41.28%的毕业生认为解决办法是“提高自己的技能”.这表明毕业生对自身的实践技能能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信心.根据2011年对300名毕业生的信息来看,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中有75%认为就业难是由于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的分析等涉及将来就业的知识和应用缺乏了解,对就业市场的分析能力较弱[4].调查进一步显示,48.98%的学生在就业中“缺乏主动性”,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动力.农业院校的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缺乏主动性,技能单一,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在求职中失利.

农业院校大学生如何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素质低导致就业难

这不仅是农业院校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育才以育德为先”,这个“德”字就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的就业状况和以后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片面强调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文教育和人文关

怀,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素质不高[5].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能力素质因素”调查中,85.71%的学生认为“工作态度和环境适应能力”最重要,73.47%的学生选择了“心理素质”,71.43%学生认为“专业素质”居第三(见图2).由此可见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而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讲,低素质成为大学生就业中的软肋.

二、大学生提升核心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1.农业院校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就业信心“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源于健康的心理.”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种种障碍,走出自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误区[6].农业院校的学生要通过学会比较、自身体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积极地悦纳自我,有效地进行自我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养成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7].

2.树立多样的择业观,增强创业意识

由于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农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需求普遍存在单项就业心理,就业观单一,就业眼观狭窄.农业院校学生要看到就业渠道的多样化,可以考虑继续深造,或支援偏远地区,怎么写作“三农”,或走进基层地区和中小民营企业进行锻炼,这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应该增强自身的创业意识,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带动就业.农业院校学生要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具备发散思维,突破传统思维固定模式,关注创业,了解创业的相关内容,不断增强创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向创业方向迈进,争取在毕业后从相关专业角度出发,在激烈的就业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以创业实现就业.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自身特色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对以后的职业定位有较好的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拓展指明方向和提供途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在对自己的天赋、自身能力、动机、目标需求、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对自身和就业需求越来越了解,学生就会越来越明确自己对未来职业的定位,然后再通过与现实自我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找差距,最后确定奋斗目标.同时,学生在不断比较和奋斗中,形成自身的特色,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优势,在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增加别人没有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机会.

4.加强社会实践,增强就业能力

大学生最终的归属场所是社会,社会实践是走向社会过程中获得社会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业院校的学生要敢于、乐于并善于从基层做起,加强自身的锻炼,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比如农科专业的学生可以走进农村,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农民解决农业上的问题.这样的实践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帮助学生积累了经验,拓展了视野,有利于他们的就业.其次,要多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加拿大著名学者、幽默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教授曾说,“对于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自己智力的积极活动并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而学到的.”[8]农业院校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自我和完善自我,增强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在求职就业的道路上增加亮点.

5.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社会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基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等几个方面.如今,企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看重[9].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的很多企业正在走向成熟,在市场上逐渐占优势地位的企业在招聘时更多地关注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就职业素养方面,有89%的企业希望大学毕业生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农业院校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与其他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时占据更大的优势,就要不断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农业院校学生要在平时就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参加德育课培训、其他课程教学培训、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与企业的管理怎么写作工作、党团组织建设和学生会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教育等多种活动,从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和管理、环境和怎么写作、指导和实践等不同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在激烈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