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朗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点赞:4682 浏览:155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论文摘 要】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重要的训练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技巧,从朗读中体验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 键 词】兴趣培养朗读技巧情感素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从朗读训练抓起.朗读到位了,课文内容理解了,才能体验文章中的情感,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朗读着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成功的欢乐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其实很多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一旦老师能在学生朗读上进行适当的鼓励,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记另外,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教师定期在班级里开展朗读比赛,给朗读好的同学实行奖励,这样更加激励有的学生去读好课文.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比较实用、有效.

二、教会学生学会朗读

很多学生会读课文,但是不会朗读课文.怎样教会学生朗读呢?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1.教师范读

要让学生学会朗读,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老师是最直接的教材.教师的范读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向师性”,激励学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有助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最佳心境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除了以上几点,我认为教师的范读还有着增进师生时间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的作用,这是我走上教学工作的切身感受.教师的范读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时,也把教师的感情传递给了学生,从而很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时,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一般常见的朗读方式包括带读、个人读、范读、分角色朗读、齐读、自由读.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小学生朗读,教师应抓住语调、重音、停顿、语气等几方面,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要做到字音正确清晰,对汉字结构复杂,一字多音,朗读时要注意分辨多音多义字,要按义定音,要求学生对形声字不能轻易读半边.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勤查字典,还要注意不添字漏字.把每个字都读得标准,才能为正确地表情达意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在朗读时,语句要流畅,要把语句读得明明白白,干净利落,不能任意添字、漏字、颠倒、重复、中断,也不能像平时说话那样用词随便,不讲究节奏,任意破坏作者语言的完整性.如果读得拖泥带水,结结巴巴,就会破坏文章的表现力,还会造成语意的费解和误解.所以教师要想学生读好课文,就要多加指导,教会方法和技巧,这样朗读时感情丰富.

3.创设情境进行朗读

人在不同的情境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再加上和作者所写的内容时空差距较大,朗读时很难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心情.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借助图片、播放音乐、运用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方法,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其情感会随着课文内容而自然流露.教材都是图文结合的,合理地运用课文插图、大屏幕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客观上的条件.其次,在学生朗读时,老师应采取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适当地给予表扬,让学生更情愿的去读;朗读不到位时,教师也应给予鼓励,这样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三、从朗读中体会情感,培养学生素质

古人曾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也.”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乐之”的境界,不仅是朗读教学,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是一种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在朗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情境,可同时增强情感和认知两种心理活动的强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积极的心理因素形象下去感受课文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效果.教育家布鲁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他强调证实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那些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性质的能量.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用教材中所蕴含的高尚的思想道德之美去感染学生,去打开这个“盒子”,去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

四、离开课本,多朗读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朗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小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课本的教学是最基本的,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本的朗读远远不够,就像人吃东西,饭是主食,但是只吃主食必然导致营养不良,因此,还得喝汤、吃水果,甚至还有些小点心.新课标中指定了一些小学生课外必读文章,这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朗读范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从中理解感悟更多的情感,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样从根本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不仅如此,课下学生们还可以自己主动选择一些课外健康的文章进行朗读,体会更多情感,将情感联系到生活中,那么综合素质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提高学生们的朗读水平,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接受优秀作品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同时对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也有帮助.我们应该加深对朗读训练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带动学生主动朗读课文,体验课文中的情感,从而有所体会,有所思考,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