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记忆拼贴中和

点赞:7040 浏览:299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在寻找中和冼夫人的记忆.一连几个打给中和的朋友问最近有没有搞军坡,他们一头雾水问我“什么是军坡?”连忙问“那你知道冼夫人么?”,还是没反应,等得我着急了,于是又问“那宁济庙呢”.

“哦,这个啊,离我家有几百米远”,听得我窃喜不已.里问的是大学校友,是土生土长的中和人,叫羊振川.他说当地人管那个庙叫“太婆庙”,你去的时候一问,镇上的人都会知道.离古城门海定门很近,就在镇政府老门口的地方.

太婆庙里的神邸是冼太夫人,这个中国古代叱咤风云的奇女子,历经梁、陈、随三个朝代,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海南自从元封时设儋耳、珠崖郡被列入统治,但连年,到汉元帝元初3年撤销珠崖郡,改为朱卢县,隶属合浦郡直到梁大同年间.这期间的580年实际是放弃了对海南的统治,长期无法统一的海南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冼夫人请命朝廷,置崖州于废儋耳之地,结束了“久乱不统,不能一日相聚以存”的混乱局面.历史是活的,而没有死去.唐初,冼夫人三孙冯盎应大家的响应,以官府的名义修建了这座庙,供大家纪念、奉祀,这是海南最早的冼庙了.

与东部狂热的穿杖比,中和人对冼夫人更为亲切,他们奉冼夫人为“太婆”,把她当作自家祖奶奶来供着.这可能是源于冼夫人慧眼迁城高坡(现中和镇)吧!原州治所在的南滩浦旧州坡(现三都镇)处于儋州西北部,连年干旱让老百姓生活颇为艰苦,冼夫人想要迁州治所至有北门江经过的高坡,在当地族人头领的反对声中她只好生妙计借大风之日起梁,狂风将梁上的红布卷起飘到高坡,冼夫人说这是上天的旨意,各首领默认,于是迁城至高坡(现中和).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里,中和作为海南西部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而存在.

在镇州的前街上,绿叶扶疏的凤凰树掩映着一座古朴的庙宇,高高的牌楼上写着“宁济庙”.古朴而又自然,和青石板路上的宁静融为一体.宁济庙正对着的是镇州的后门.

羊振川怕自己讲得不对,又找来他的同学王美红告诉我:庙里的这些阿婆、阿公不是政府派的,是自愿到庙里来做事的,常驻庙里的6位老人轮班守庙,每个月可能有二百块补助,但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所以庙里有什么其它的活,周边的人都会来帮忙,今年我妈妈也开始来庙里干活了.

用记忆拼贴中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太婆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王美红家在中和二片,离太婆庙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和羊振川一样,出来读大学之后就很少回家了,但昨天(农历二月十二)还是被叫回家了,家里要求必须回来.说这一天是太婆的诞辰,中和的人都要回去,全镇人自发带来米面和酒菜,在庙里热热闹闹的摆上酒席为太婆庆祝,而那些久不回来的人也要在今天回去烧柱香,给太婆问个好.

穿过青石板的街巷,便看到那段赭红色围墙了,大大的牌坊等一宁济庙.和很多庙宇一样,宁济庙也逃不了被毁的命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庙是98年在原址上重新修葺的,庙宇新亭耸翠、殿宇堂皇,三进式的院落,大门之内的小院里是太婆井、太婆井斜对着中堂、中堂之后的小院是柔惠亭、过了亭子才是正殿,里面供着冼夫人的木制金身像.跨入大门是一睹郝色的照壁和一口古老的太婆井.一个阿叔从井里打上清洌的井水洗着中午要煮的鸡,老阿公则在一旁拔着毛,还有很多人在一旁打理着中午要吃的菜.

大门照壁下的9个人形跪拜石像是唐代的工艺,当地人说这是九具俚首归附石雕,灰色的石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周边的八个双手作揖于胸前,神态恭敬依稀可辨;然而中间的那尊最高的,双手反缚在身后,倒是有积桀骜不驯的神态.庙里的人说这是俚人九峒的首领,都归顺于冼夫人,当中间的那一个峒主势力强大不肯降服,被冼兵绑来.院落里老树下还有一口古井,井口不大,井沿已被岁月的绳索打磨得光滑无比,井旁立着一块石碑“太婆井”.“太婆井”凿于梁大同年间.据说,冼夫人当年驻兵高坡,看到当地人长期饮用不洁净的江河水而常患疾病,便命人凿此井以解百姓之苦.

儋州地处海南西部,这里是海南文化发达地区,可与海南东北部的军坡节相比,这里的纪念活动简单得多.

王美红同学告诉我,只是每年的八月,庙里的主事们会把镇上要去上大学的孙孩请到庙里来,从一片到八片,应届的准大学生们在去学校前聚集在太婆庙里吃顿饭,他们都是镇里的希望,中和希望他们出去好好上学,有成就后记得报效家乡.主事们生怕太婆年老忘记了他们其中的一个,所以要求每一届的应届生都留有集体照放在庙里,时刻享受太婆的庇佑.

估计海南没有哪个村镇会如此重视文化的了,这大抵与苏东坡有关.大文豪苏东坡曾在中和度过了3年的流放生涯,虽说这曾经是“九死南荒”之地,但他秉承了一贯的豪迈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的到来为孤悬海外的中和带来了“诗书礼乐之教”.从此吟诗、作对、贴对联成了中和人的日常之事.

东坡仰慕名贤的情节是在关中便有,到中和后依旧萦绕于心,他寻访冼太的踪迹,在太婆庙里写下《和陶拟古九首》其五来表达对夫人的敬仰之情:

“冯洗古烈妇,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犀渠破馀疑.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辞.我欲作铭志,慰此父老思.遗民不可问,偻句莫予欺.爆牲菌鸡卜,我当一访之.铜鼓壶芦生,歌此送迎诗.”

当年苏东坡来到这座宁济庙时,只见庙宇只存着空架子了,庙里的石碑碑文已经模糊,因此他要做这首诗来告诉当地父老乡亲,以此来几年冼夫人的功绩.

在东坡离开中和八年之后,中和又出了一批像羊郁这样对家乡有贡献的文人.南宋绍兴年间,贵州教授乡人羊郁求奏朝廷,高宗帝封冼夫人为“显应夫人”,赐庙名“宁济”,并亲题额诰.一个南荒小城的冼庙得到如此的恩宠,赐名并亲书《庙额宁济诰》给中和又增加了无尽的荣耀.

太婆庙里的人还在忙碌,我不忍打扰.踏在青石板的古街上,我盲目悠闲的晃荡着,耳朵里听到的是那些我不太懂的言语,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眼睛和心灵.晃荡着就到了定海门,斑驳的城墙上爬满了青藤,一千多年过去了,风雨洗尽了昔日的铅华.一个拉着牛的中年汉子慢慢悠悠的从古城门外缓缓进来,我仿佛看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这座古城曾经的繁华和富有:混合桄榔苦雨和载酒豪情的东坡风韵,混合太婆井幽深和九黎首顺服的夫人英勇,中和绵长而又朴实.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