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平的绘画样式

点赞:24502 浏览:1156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萧平,别署平之、戈父.室名爱莲居.1942年生于重庆,祖藉扬州.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十九年.1981年调江苏省国画院.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于一身.绘画不拘一格,借古开今,清新放逸.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十多家博物馆.出版《萧平书画集》、《萧平书法集》、《萧平人物画集》近二十种及《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人物画传统技法解析》、《花鸟画传统技法解析》等研究专著十余部.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江苏省美术馆鉴定顾问、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顾问、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海外联谊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政协书画室顾问.江苏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萧平在书法、中国画创作及书画鉴赏和美术史论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诸多论家已著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作为一位萧平绘画作品的读者,本文仅就他的中国画的体貌、样式,发表些浅显的看法,以此作为与萧平的一次学术交流,并就教于读者.

传统中国画家历来讲究创作自己的个性面貌,凡是有成就的画家,都拥有与人不同的绘画体貌、样式.萧平在自己的作品集《莲韵》的“代序”中,论述古人泼墨画荷时这样写道:“陈白阳是一个样式,八大山人是一个样式,石涛是一个样式,吴昌硕又是另一个样式等我也想着自己的样式啊!”画家作品的样式、面貌,与其个人的经历、品性与学养有密切的关系.萧平出身于有浓厚国学氛围的书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对书画产生浓厚兴趣.青年时期考入江苏省国画院专修班,得到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现代金陵诸家的指导,并有机会参与当时国内艺术界的多种学术交流活动,视野得以开阔.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后在南京博物院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古代书画作品,开始钻研古代书画鉴定,从“金陵八家”到吴门画派、浙派,再到元代诸家与宋代名作,得到徐沄秋先生的悉心指导,后又拜师徐邦达先生,随其鉴阅故宫及南方诸省市博物馆珍藏的作品.长期以来,萧平负责江苏省书画鉴定工作,过眼书画逾万件,为国家及时抢救和保护珍贵文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从中得到了丰富的艺术滋养.我想,萧平在阅读古代书

画作品时,重点当然是关注其真伪和优劣,同时也一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中摹拟他眼前杰出作品的章法与笔墨,领会其技巧与意境.从八十年代起,萧平回到江苏省国画院,成为职业画家.不过,他一直坚持着书法、绘画、鉴定和史论写作四项并举的方针,一面从事书法与绘画实践,一面仍然继续书画的鉴定与研究.无疑,正是基于这些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修养,构成他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绘画面貌与格局.在艺术家群体中,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先从基本功着手,全面学习诸家,再求画风的变革和建立个人的风格;另一种是很早便求自己的画法与他人异样,然后再逐渐吸收前人的经验,修正和完善自己的面貌.不过,后一类型的人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天赋,很难取得成功.萧平选择的是前一条路径.他说:“我相信,建筑一个广阔、深厚的基础,才有塑造成功大厦的可能.”他在艺术鉴定和研究上所花费的精力,他不懈地体察和感悟人生与自然,正是为构建他个性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萧平的绘画创作不定格于一个品种,他兼顾山水、花鸟和人物三个方面,坚持从生活出发和有感而发的原则.早期作品重师承,广泛吸收前人经验,可谓“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为我所用,在尝试各种技法中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寻找个性的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他自成一体的儒雅、平实、柔和的绘画作风.惟其不露锋芒,乍一眼看似平常,但只要稍细心阅读,便会发现他不凡的艺术功力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其中包括以书法为功底的笔墨修养,以及浓厚的文

化底蕴,作品经得起品评、琢磨和推敲.显然,这既是他学养的自然流露,又是他个人性格的真实反映.我在和萧平不多的接触中,感到他是一位艺通古今、思维敏锐的学者型艺术家,但他从不自命清高或自视孤傲,举止谈吐总是温文尔雅,其画如其人.

萧平说:“中国画的意象体系具有不息的生命力.在掌握其理法之后,便可在造物和意念之间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他深知,鲜明个性的绘画面貌毋需刻意追求,而是随着生活体验、艺术实践的积累和修养的提高,便会水到渠成地显示出来,自己要做的只是因势利导地加以强化而已.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他更名自己的画室“朝华馆”为“爱莲居”,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激励自己“淡于名利,不倚不傍,唯真、善、美是求.”与此同时,萧平也颇钟情于莲荷的创作,之后并以此为主题举办展览、出版《莲荷》画集.还是在这本画集“代序”中,他说他出版的这第二本画集,“都是花甲后的作品.较之为第一本等大约总有一些变化的.”出于谦虚,萧平没有道出他的水墨荷莲与前期作品相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依我看来,他仍然保持着他一儒雅、柔和的气质,但绘画新作的品象发生了变化,变化发生在他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意象的创造之中.简单地说,他一方面更大胆地从传统大师的影响下走出来,忠于自己的所感、所思,抒发自己的情思和展现胸襟;另一方面,他在造物和意念之间更多地重视意念的作用,作品更具写意性.他从小爱花卉,荷花是他最爱,他在观察和写生中领略和赞赏荷的美.但他的这些作品距离写生较远,而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技巧、技法也更为放松、自由.他迷恋于大写意手法,或用流畅的笔线,或用泼墨泼彩法,尽情地挥写,格调或清新,或雅丽.我欣赏他的泼彩画作,如《玉露洗残红》、《朝露荷池》等,彩与墨和谐地交融,形成浑厚、丰满、充满情致和神韵的画面,整体氛围令人陶醉,细部处理耐人回味,作者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表露了他的豪爽、率真、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性格,写出了他心中的荷莲,更抒发了他的审美理想.我认为,这些莲荷作品是萧平绘画创作的转折点,是代表他艺术成就的绘画样式,也表明他正在以更稳健的步伐朝着意象创造的方向迈进.萧平的绘画创作还正在进行之中,未来的前景是可以预料的.凭着他的勤奋、学识和悟性,萧平绘画样式的个性面貌会更强烈、更鲜明地呈现出来!

萧平的绘画样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博物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中外名家论萧平

“萧平是一个书画兼长,山水、花卉、人物并工的多面手.他在精研鉴赏之前,由于师承傅抱石、亚明,所以作品中既洋溢着金陵诸家的生活情味,又流露着笔端聪明,在运用中国画范式而渗入写实主义造型能力上也已远胜古人.在精意鉴赏之后,萧平由于对传统的深入研讨,开始由本师而上朔宋元明清诸家,还因为他雅善书法,善于在书画的联系中相参妙悟,因而别有所见.——薛永年(美术史论家、美术学院教授)

萧平学兼古今,于书画、鉴赏、史论无所不通,而书画又博采众长,山水、花鸟、人物皆精.尝有论者所谓中国之艺术,非天资超颖者不能窥其门径.就此论萧平先生的作品,既能打通诸艺,而又能精于此道,真要有不同于人之学养方能成事.细观萧平作品,笔墨造型既不同于古人,又不同于今人.可以说他是根据物象的特点来运笔施墨,写意传神的.石涛上人所谓“非法非非法”即是这个意思.——刘大为(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我们都知道萧平兄的画路极广,举凡山水、人物、花卉无不精妙,工笔、写意、水墨、重彩也无不形神兼得.而且他还是一位造诣很高的书法家.我以为正是这个“广”字,体现出萧平兄的个人特色和他的过人之处.——宋玉麟(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看萧平的画,能够了解一个画家应有的学养和艺术功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管有着不同的结果,而艺术也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但作为画家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陈履生(美术评论家、中国国家博物副馆长)

他的艺术里似乎储藏着取之不尽的手段:时而思接千载,时而瞬间感发;时而传统法度,时而造型意识;时而以意造境,时而对景写真;时而“山水”,时而“风景”;时而古人绣像,时而亲近掠影;时而氤氲水墨,时而绚烂色彩;时而挥毫,时而双钩;时而意象,时而具象等他破了派系藩篱,超越观念禁忌,古今共存,中西并收,信手拈来,抒写感动.然而,尚古情怀永远是萧氏审美情致的主调,画面里的淡远诗意,闪烁的是一位中国现代文人幽古的心灵之光.——程征(美术史论家、西安美院教授)

萧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人物写照,即是所谓的文人雅士,亦如先前的许多文人、画家、诗人将传统之脉延绵光大.萧平就是通往中国古今美术史的最佳指引.——司蒂芬·麦坚尼斯(美国东方艺术经纪人)

萧平先生是南京城有名的书画大家,鉴定大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史论高手.他是城中难得一见的有文人气的文人.他文质彬彬,儒雅沉静,六十多年一路风霜,风仪不改.萧平的儒雅中还流露着些许的清高.那清高不是孤芳自赏,而是洁身自好,不谄媚,不欺下.那是真文人的气度.——谢舒(旅作家)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