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下我国企业***并购的有关问题

点赞:6424 浏览:212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开启了自身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征程,特别是当前欧债危机的爆发,在客观上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我们要看到机遇中仍暗含危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依旧不高.文章从欧债危机这个大背景出发,分析了中国企业目前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与建议.

关 键 词:欧债危机;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9.2文献标识码:A

2012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给尚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世界经济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整个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陷入了一种持续疲软、低迷的状态,全球跨境并购额大幅下降,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却逆势上扬,取得不俗成绩,根据普华永道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额达到了652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54%,创历史新高.欧债危机虽然给我国外向型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危中有机、机可克危,欧债危机同样也给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一、欧债危机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有利条件

(一)欧债危机使西方国家企业出现经营困顿,企业估值降低

当前,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西方老牌发达国家经济流动性严重不足,经济复苏十分困难,消费与投资信心低下,很多企业资金周转短缺,出现了经营困顿甚至破产,企业规避风险的需求激增,股东也迫切希望卖掉公司股权,获取资金,以减少欧债危机对自身的打击.这些因素使得企业资产走低,企业估值缩水,所以与以往相比,我国企业可以用更小的代价来完成并购,降低并购的成本.

(二)欧债危机迫使西方国家降低了资本进入的门槛

欧债危机的爆发使西方国家在部分行业部分领域降低了境外资本进入的门槛和壁垒,政府减少了对外资并购行为的政治干预,甚至出台了一些对外资投资的特殊鼓励政策来吸引外资进入,以缓解欧债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例如在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日前表示,会重新考虑放宽对航空公司合并收购的限制,将外国航空企业在欧盟航空公司的控股不得超过限额提高到49%,并要求各成员国都进一步放宽限制.这无疑给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

(三)人民币的升值、美元和欧元的贬值降低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本

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这两种货币走势逆向而行,是中国资本投向欧盟的直接推动力.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美元与欧元则相对贬值.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从2009年1月5日的6.8367下降到2013年1月4日的6.2897,美元兑人民币贬值约8%,2009年1月5日欧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为9.5382,而2013年1月4日是6.2897,欧元兑人民币贬值约14%.人民币的升值,无疑给持有中国货币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四)中国国内的政策支持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增添了动力与信心

近阶段,国家政府部门为支持鼓励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国企方面,财政部明确了201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编制重点之一是境外投资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支出,支持企业收购兼并能够实质控制、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国家急需的境外战略性资源,以及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且对促进本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推动作用的境外企业.在民企方面,发改委联合多部委于2012年6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为民营企业“出海”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这是对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的深化和具体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支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逐渐上升到国家意志之中.

二、欧债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出现的新特点

实施并购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前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基本上都是由国有企业完成,不论是海外并购数量还是并购交易总额,国有企业在我国跨境并购中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2012年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金额达到255亿美元,同比上升177%,占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额的近4成,成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院线AMC全部股权,三一重工斥资3.24亿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刷新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海外并购纪录.当前我国跨国并购结束了国有企业“一家独大”的景象,呈现出国企、民企、基金、信托等各种类型企业齐上阵的局面.

(二)并购行业分布更加广泛

中国第一轮“走出去”的动因是获取资源,保障资源安全,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类并购交易一枝独秀,而近几年中国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直接影响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目标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从简单的能源类向工业消费品和怎么写作业方面拓展,伴随着对技术、品牌、市场和渠道多方追求,汽车、电子、新材料、食品、文化、金融、航空等各领域均出现并购新机会,众多行业领域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之中,总有意想不到的地方会出现并购热点.例如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在海外并购中屡有斩获,让人颇感意外.

(三)并购对象的选择更加务实

前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对象选择上存在着一味追求大规模、名品牌、高利润的情况,“为了收购而收购”,“看见便宜就收购”的现象严重,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结果造成并购的亏损和失败,如中国TCL收购法国最大的国家企业集团、全球第四大的消费类电子生产商汤姆逊,中国平安并购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的富通集团等等.而最近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上更加务实一些,对并购的项目进行了较为谨慎、细致的摸索,选择收购的目标企业更能适应自己发展战略的需要,更能与企业形成互补,在收购后也能够更好的管理,更好的为我所用.如光明集团并购英国的维他麦,吸收维他麦在麦片生产的先进技术,积极拓展麦片食品领域,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实现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四)并购的模式不断拓展,更善于借助外力达到成功

最近,参与海外收购的企业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了自身海外并购经验的不足,更倾向于借助财务公司、融资机构、评级机构、相似度检测公司、投资顾问等外力来进行并购.这些组织拥有获取并购相关信息的渠道,善于使用多种并购评估工具,熟悉国际并购交易准则和他国经营环境,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在并购整合方面经验丰富,企业通过寻求相似度检测组织的帮助可以达到降低并购风险的目的.武汉梧桐硅谷天堂在收购斯太尔汽车时就找了既了解私募基金又了解中国市场的GCI公司帮忙,使得在并购过程中取得成功.

三、欧债危机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

(一)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欧债危机还未结束,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还未完全见底,并购风险还是比较大.据标准普尔公司的主权信用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欧元区国家失业率平均为11.6%,而且预计2013年失业率会上升至12.1%,诸如希腊和西班牙等部分国家的青年失业率将会达到50%,在欧元区17个国家中,有13个国家的主权信用仍然被列在“前景展望为负面”的观察名单中,欧元区经济继2012年收缩0.6%之后,预计2013年将进一步收缩0.1%.经济条件并不乐观,正如德国总理在2013年新年之词中所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还远未结束.由此看来,欧洲经济将持续低迷,难以在很短时间内复苏,欧洲形势尚不明朗,因此标的企业价值也更加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被并购企业资产估值没有达到最低点,此时出手并购可能为时尚早.

(二)海外并购过程中对政治风险估计不足

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使西方国家降低了某些领域外资进入的门槛,但并不意味着海外并购之路会一帆风顺,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遇到的关税壁垒,到入世后相继出现的绿色壁垒、技术性壁垒、劳工标准壁垒,以及当前正在发酵的国家安全壁垒,我们都可以看出每种传统壁垒落幕的同时都会有新兴壁垒的上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依旧曲折,面临的政治风险仍然比较大.由于制度转型尚未完成,中国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大举并购非常容易使人联想到其背后的国际政治意图,从而遭到某些东道国的政治干预,最后导致跨国并购的夭折.由于对政治风险估计不足,在并购之前没有做好应对政治风险的各种准备,以致在遭遇政治风险时陷入被动,无力应对,继而导致并购的失败.2012年浙江万向集团收购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A123system、卓越航空并购美国豪客比奇、三一中国收购美国风电项目、中兴华为在美国电信行业的种种并购,都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被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拒绝.

(三)海外并购缺乏相应的技巧和经验

海外并购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并购过程中需借助各方力量协调完成,并购经验至关重要.中国海外并购正处于上升成长期,虽说海外并购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但较西方发达而言,海外并购经验仍然不足,根据经济学人信息部调查显示,82%中国高管认为缺乏境外投资经验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认为中国大多数的跨国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国际化经营意识,缺乏国际化企业的运营构架,有些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缺乏科学评估和规范的风险管理,容易受人引诱,盲目冲动,往往不计成本,不重视投资的绩效,往往出现了“赔本赚吆喝”的情况,有的企业海外分支部门只是以项目为指向,热衷低水平的竞争,行为短视,缺少完整的本地化运营战略,引起了当地对中国企业的抵制.

(四)并购后的经营与整合难度较大

即使在欧债危机这个大背景下,出于国家战略利益考虑,西方国家也不会把质优效高的企业卖给中国,现在绝大部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都是当地发生经营困境的不良资产,加之中西方传统文化、社会制度、企业管理方式的差异,并购后能否很好地经营与整合是一个很现实、严峻的挑战.中国欧盟商会在2013年1月发布的《中国对欧盟境外投资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已在欧盟投资的中国企业中,78%的受访企业表示遇到经营性难题.由此可以看来现阶段中国可以取得并购的单纯的成功,而并购后的经营与整合却是一大难题.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说“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整合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并购,否则,只是在财务上的操纵,这将导致业务和财务上的双重失败.”

四、欧债危机下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企业并购前对自身及目标企业进行合理评估,做好并购战略规划

并购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实力进行评估,衡量自己是否具有兼并对手的实力,是否具有吸收消化被并购企业资源的能力,是否具有整合被并购企业的能力.要减少不现实的盲目乐观和对自身实力的夸大,企业在自身实力和未来经营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才能为正确选择并购目标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并购对象的选择上,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双方经营战略上要具有互补性,经营业务上要具备相关性,并购整合上要具备可融性,尽量选择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目标企业.总之,在进行海外并购之前不能盲目跟风,应做好并购战略规划和充分的准备,认真分析评估自身海外并购的条件和能力,谨慎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企业,充分调查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一般运营因素,了解并购环境,切实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对当前宏观上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以及微观上的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做出细致的分析,发现企业的机会和危险.

欧债危机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有关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并购技巧

并购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并购技巧以达到并购成功的目的,一是要做好宣传,要加强自身在目标企业所在国积极面的宣传,展现出一个负责任企业的良好形象,取得当地政府、社会、媒体、民众的信任,减少并购阻力.二是要充分借助相似度检测机构力量,在并购过程中需要相似度检测机构的大量怎么写作,要寻求评级机构给予恰当的评估怎么写作,投资银行对整个并购做出策划运作,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财务上的怎么写作,律师事务所需提供法律上的怎么写作,金融机构要提高担保、融资怎么写作,充分借助相似度检测的力量就可以提高并购的成功几率,切不能因降低成本而忽视这些相似度检测机构的力量.三是要提高谈判技巧,海外并购不是简单的商品写卖,谈判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谈判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性质、规模、行业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谈判策略与技巧,这样才能在谈判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为谈判取得期望的交易打下基础.四是要灵活运用并购的手段,要根据企业状况和外部环境特点,综合运用支付、定向发售、杠杆收购、资产入股、股票互换等各种金融工具与金融安排,选择最优方案.

(三)并购后加强企业之间的整合,特别是企业文化上的整合

企业海外并购并不是双方企业的生产要素的简单叠加,必须通过有效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购完成后能否进行有效的整合是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并购后管理水平高低的反映.并购后整合所包含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涉及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方面整合的不利或欠缺,都可能会导致整个活动的失败.这些整合包括经营战略整合,组织与制度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和公司财务整合,其中,企业文化整合至关重要,正如并购的“七七”定律那样,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所以并购之后的整合特别是文化整合尤为重要,整合的过程中要因时而异,循序渐进,稳步推行,切不可操之过急.

(四)中国政府应在海外并购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

首先,政府应该着手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机制,就境外项目的审批、监管、保险、争议解决等做出规范与简化,以确保实施并购的效率与质量.其次,要抓紧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掌握国内国际产业与企业动向,为中国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信息情报支持.再次,政府要加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各种保护和支持,要切实维护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正当权益,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遭受外国政治因素影响时,要及时与相关国家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和沟通,深化互信,化解误解,把政治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最后,要积极的参加国际经济组织的工作和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海外并购环境,推动国际资本经营活动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