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护理

点赞:18792 浏览:827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平均寿命得到延长,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却呈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的急症及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为抢救和治疗急症及危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最得力的医护力量和现代化的监护治疗手段.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因病情特殊常无家属陪护,由于患者的心理压力大,监护室里的环境、仪器及各种设备的报警声,以及病人本身疾病的影响常给病人带来紧张、烦躁、孤独、恐惧、抑郁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易影响病人的病情好转,针对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给予合适的心理护理.本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06例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采取对应的心里护理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所选106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21例,年龄34——99岁,监护时间一般为2——15天.

2.心理特征分析

2.1心理问题所选病例中的中年患者,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多种问题,发病急,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老年人生理上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开始逐渐衰退,心理上易产生失落感,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孤独感,情绪波动较大,易急噪、固执、多疑,甚至对医护人员会产生不信任感.

2.2原因分析(1)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对环境陌生.(2)取消家属陪护,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让患者增加孤独感.(3)病房内配备的各种先进的抢救设备、仪器,以及监护仪的报警声,都会给病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4)频繁的检查,治疗措施的实施,紧张而忙碌的气氛,患者会产生焦虑.(5)病室内其他病友的病情恶化或死亡,均会引起病人的恐慌情绪.

3.护理对策

3.1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作为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除了有熟练及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敏锐的观察病人生理及心理变化的能力.病人因病情发作被家属送到医院来就诊,疾病的痛苦,死亡的威胁,加上环境的改变,最易产生恐惧、紧张不安情绪.此时我们要观察到病人情绪细微的变化,主动向病人介绍病房的基本情况,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向患者说明各种监护仪使用的目的及在使用中可能发出的声响,使其有思想准备,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尽量统一时间安排治疗护理操作,并争取在短时间内集中完成.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我们应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良好的言行会给病人带来正性的心理暗示和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产生负性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情绪.要做到良好的言行要注意以下几点:回答病人的病情时,既要有说话艺术又不可以含混吞吐,以免病人产生疑虑;对待病人要态度温和、言语诚恳但不怜悯;向患者介绍各种治疗、用药、仪器设备的使用目的时,要用通俗易懂,使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生活,使其能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措施的实行;当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或抢救时,及时拉起窗帘遮挡,以免给其他病人造成不良刺激,减轻或消除病人的恐惧、紧张心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护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2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主动的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各种需求,并努力帮病人解决,以减轻病人家属不在身边的孤独感.尤其是面对性格内向的病人,更是应该多与病人沟通,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了解病人身体的不适,心理的需求,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并针对病人具体情况的差异性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消除忧虑、焦虑心理有些病人长期承受着疾病的痛苦,病情突变时思想负担较重;有些病人因家庭经济困难,对住院后产生的高额费用而产生忧虑情绪;平时自由行走的病人,由于病情需要,被限制卧床治疗而产生忧虑、焦虑情绪.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耐性劝导病人,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担忧、想法,尽力帮助病人消除忧虑、焦虑情绪.

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