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综述

点赞:28467 浏览:1320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英语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对其自身、对学生乃至对整个英语教育系统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国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普遍偏低,本文就此作出综述,并提出了提高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对策.

关 键 词: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对策

一、引言

(一)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定义

教师职业成就感指的是教师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达到了自己事前设定的标准,由此而体验到自我实现的一种内在满足.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获得有利于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高成就感的教师表现出积极的职业情感,对学校、学生和自己充满信心.而缺乏职业成就感的教师则恰恰相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E·Mayo)进行的著名“霍桑工厂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员工的生产效率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巨大影响.这一结论引起人们在管理中对心理因素的重视.

在英语教学领域中,英语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对其教学质量,乃至整个职业生涯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本文旨在对2008—2013这五年国内在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领域中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归纳研究成果,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景.

二、近五年来中国英语教师倦怠研究概况

(一)研究成果的数量

从2008年到2013年5年间,笔者搜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得到我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论文共有12篇.其中2008年4篇,2009年0篇,2010年3篇,2011年2篇,2012年1篇,2013年2篇.每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相关论文都在5篇以下,甚至2009年核心期刊上并没有相关的论文发表.由此可见,我国学者近年来对中国英语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关注度不够,相关研究的数量太少.

(二)研究的角度

在这12篇相关论文中,有6篇是分析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占总数的50%;3篇关于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影响因素,占总数的25%;1篇从教师同行评价的角度分析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内涵,占总数的8.33%;1篇讨论了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占总数的8.33%;1篇是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调查量表的初步编制,占总数的8.33%.

(三)研究对象

其中5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高校英语教师,占总数的41.67%;3篇研究的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占总数的25%;1篇研究的是刚入职的英语教师,占总数的8.33%;还有3篇的研究对象没有明确的指定范围,占总数的25%.

(四)研究方法

有5篇属于思辨性研究,占总数的41.67%;7篇属于实证性研究,占总数的58.33%,其中:3篇采用问卷调查法;1篇采用实验法;1篇采用观察法;2篇采用超过一种调查方法,如问卷法加访谈法.

三、研究成果的总体情况

(一)就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定义的研究

关于中国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内涵的研究论文有1篇,而且还是基于教师同行评价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杜海平(2011)探讨了教师同行之间的评价对其职业成就感的形成的推动作用和阻碍作用,由此得出教师应固守以科学、公正、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同行评价的观点.教师职业成就感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轻松、愉悦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教师工作的内部动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定义是得到同行认同的,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下建立起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这种心态能促进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的提升,有利于英语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向祖强(2010)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随机抽取广州、肇庆、湛江8所学校1355名中小学教师为对象,考察中小学教师职业成就感、职业倦怠的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1)中小学教师价值追求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安全感.(2)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与教师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用具体数据证实了职业成就感与职业倦怠是相对而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影响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提升的各方面因素研究

大部分文章都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归于影响其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将英语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单独作为一个话题来进行讨论的则很少.本文收集的数据和文献显示,影响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提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各个方面:

1.社会层面——社会对教育持有很高的期望,而教师承担着培育英才、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的重任(胡晓霞,王霞,2008).教师肩负着社会的希望,同时也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是否能给教师一个正确的期望值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是否能得到提升;

2.学校层面——这包括很多因素,如学校的教学环境是否具有足够的人文关怀,学校的奖励激励制度是否公平公正,教师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等等(褚远辉,陈时见,2010);

3.英语教师自身的层面——首先,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有合理的规划,才能在达到某一阶段目标的时候感受到正面的职业成就感.其次,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的英语教师才容易克服工作上的困难,勇挑重任,更容易成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职业成就感.最后,教师是否拥有正确的职业认同感也深刻影响着其职业成就感的提升.


(四)提高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对策

关于如何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成就感,降低职业倦怠,学者们也是各抒己见.主要对策可分为两方面:

1.从外部提升英语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首先,需要继续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通过社会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其次,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要有合理的期待(和震,2010).

再次,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努力把广大英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一次提升英语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然后,学校应以人为本,关注英语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最后,学校及教育体系应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学激励制度,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学术平台(陈玉琨,2008).

2.从内部提升英语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首先,英语教师应建立正确的自我定位,努力塑造自己积极的人格心理.

其次,英语教师应努力改善,用心经营自己的校园人际关系(于冬梅,2008).

再次,英语教师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按部就班,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成就感.

四、评析与展望

(一)在近五年来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有:

1.研究数量不足

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的重要性在文章的开头已有提及,但是近年来学者们对此涉猎甚少.虽然职业成就感与职业倦怠密不可分,但独立研究职业成就感的论文更是少之又少.英语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得不到应由的重视,会直接影响其职业的发展以及教学成果.

中国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语教师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研究对象参差不齐

在收集到的12篇论文中,其中5篇的研究对象是高校英语教师,3篇的研究对象是中小学英语教师,1篇研究的是刚入职的英语教师,还有3篇的研究对象没有明确的指定范围.目前尚未有研究特定年龄段的英语教师的职业成就感的文章.

(二)由此可见,在我国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这个论题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让学者们去填补.以下几个方面是笔者的建议:

1.研究对象要明确.中小学英语教师升学压力大,而高校英语教师学术研究压相对较大,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探讨,不应一概而论.

2.中西结合论证.在职业成就感一词最早是由国外引进的心理学概念,我们应多攫取西方的理论成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加以论证.

3.研究领域要创新.80后、90后的英语教师是新鲜血液,他们的职业成就感与前人虽有相似,定有不同.我们不妨从这样新颖的角度去论述英语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得出的成果则会有一番新意.

国内关于英语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研究方兴未艾,有许多方面亟待更为深入的研究.英语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与我国英语教师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迫切需要更多的英语研究者、教育研究者投入其中.

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8(22).

[2]褚远辉,陈时见.从教学工作的性质与特点看教师的“职业倦怠”[N].西南大学学报,2010(1).

[3]杜海平.教师同行评价的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

[4]邓睿,王健.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催生教育家的现实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1(2).

[5]郭文斌.教师职业成就感量表的初步编制[N].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6]胡晓霞,王霞.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34).

[7]和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状况与提高策略[J].教育研究,2010(2).

[8]田爱丽.专业劳动视角下师德建设研究[N].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

[9]向祖强,刘鸣,何伯锋.中小学教师职业成就感与职业倦怠关系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2).

[10]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1]于冬梅.组建学习共同体,缓解教师心理冲突[J].上海教育科研,2008(10).

[12]张世萍,魏勇刚,牟映雪.教师归因方式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J].教育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