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内容上的衔接

点赞:26171 浏览:1198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当前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以及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内容上的衔接之间存在的诸如学前教育小学化、为小学入学准备不充分、教科研不深入等一系列问题,文章提出了如何预防学前教育小学化、制定科学合理规划等一系列策略措施.

关 键 词:学前教育;小学化;衔接;策略措施

一当前的学前教育在与小学教育内容的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在当前的公立学前教育学校不能完全满足公众需要的前提之下,一些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再加上一些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一些私立幼儿园的招生情况甚至超过了公立学校.而这些私立幼儿园对幼儿不同阶段的教育研究显然不够充分,在仓促办学、以营利为目的等因素的影响之下,他们大多完全照搬小学教育的教育模式,不但在知识教育上提前教授小学知识,而且在作息制度、课程模式、教学形式、学习环境等方面完全照搬.

2.在学前教育的活动性、综合性、生活性、游戏性与为升入小学教育做准备两者之间的平衡不够.

如,在学前教育的字体书写指导中,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侧重,如小班要侧重激发学生对字体书写的兴趣,而到中班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与姿势,到大班才要进行专门的指导训练,学写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即可.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幼儿园一入园便开始汉字书写教育,还要求速度与数量,更有甚者开设双语教学,出现了与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与常规要求严重的不匹配,造成学生到了小学成绩下降甚至厌学.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内容上的衔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解决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内容上的衔接问题的措施与策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学前班,按规定的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学前班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学前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学前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在学前一年的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五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了更好的准备.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的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体现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在学前教育中加强和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和自理能力等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和常识的教育,采用多种方式以适合儿童心智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有目的有规划有计划地在学前教育中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辅之以拼音教学对学生的认字、写字及读字能力进行培养.坚持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5.教育内容,学科的确定.

(1)汉语教学,取缔学前班的英语学习.儿童应该把拼音学好,把语文基础打牢,在学前班里不要进行英文的学习,容易使幼儿混淆两种语言.英语应待孩子上中小学以后正式学习.

(2)开设五大领域课程,规范内容及课时.儿童在衔接过渡中只有5、6岁,不要随意延长课时,删减学习内容.他们处在学龄前、初期,各方面发展都不稳定,我们应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孩子为主体,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学习全面的内容,使孩子们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引导家长正确地看待高学历,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家长对孩子抱有高学历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些高期望往往容易导致家庭教育走入误区.例如: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孩子参加各种所谓的特色教育兴趣班,甚至出现拔苗助长现象.又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贪多求快,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培养样样都想抓,结果样样都抓不好,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幼儿园教师要注意引导家长客观分析孩子的发展水平,多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习惯着手,尊重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以确保孩子能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本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是重身体、轻知识.这样的理念不可谓不科学.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家长们仍在拼命地给孩子增加诸如思维训练、钢琴、英语、绘画等等所谓的特色教育,很少鼓励或是陪伴孩子锻炼身体.很多家长只是在口头上表示知识学习并不那么重要,可实际上都在给孩子的学习加点加码,生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这说明家长的思想认识和实际行为是不一致的,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积极引导家长全面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全面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它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担当.幼儿园教师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以促使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与教师形成共识,在教育行为上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达到帮助孩子愉快、顺利地进入小学,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