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冠心病的心理护理体会

点赞:5521 浏览:193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心理护理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尤其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易产生多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的恶化等诸多问题,在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渗透心理学,开展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势在必行.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反馈互动、沟通记录、药物治疗等护理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举我院013年1月—2013年9月期间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平均年龄为65.0±11.2岁,均为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85例,女性65例.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总体的SAS、SDS平均标准评分为40.±6.8、45.7±10.2分.

2方法

2.1心理健康教育

冠心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易猝死等特点,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心理,其本身亦包含有明显的心理致病因素,特别是那些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侧支循环差,病情控制不理想或病情严重的病人,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而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和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首先应向患者教授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平时生活注意事项、个人护理、心理保健等基本医学常识;给患者家属讲解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使患者及家属理解行为对健康的影响,给予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并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引导老年冠心病患者自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对行为的控制能力.护理人员要应经常到病房去,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地、适时地与病人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变化,及时给予耐心细致地解释,稳定病人的情绪,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

2.2心理干预

常用的心理干预有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精神支持疗法术和放松疗法.认知疗法就是通过帮助患者改变认知不合理成分,摆脱消极观念,接受新的、正确的思想,以消除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反应.常用策略包括教育、认知重建、角色转换等;行为治疗则以行为学习理论为依据,帮助患者通过学习获得适应性行为;精神支持是指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疏导、安慰、支持、鼓励,帮助患者消除心理社会紧张刺激,指导控制良好情绪.放松疗法包括超凡的默想、倾听音乐、瑜伽练习、渐进的肌肉放松、兴趣培养等.

老年人冠心病的心理护理体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老年冠心病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3反馈互动、沟通记录

做好信息反馈,掌握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对该类病人的临床观察时,除注意躯体表现外,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有些病人心理状态难以观察,需要通过周围的人进行信息反馈,情绪波动及异常行为等.同时,对病人的心理情绪变化要做好记录,及时向医生报告,避免因心理因素影响病人的疗效甚至导致突然猝死,从而提高医护质量,保障心血管病人早日康复.

2.4药物治疗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预防性药物.在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率.积极进行家庭随访,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给予充分的药物治疗,积极进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许多高血压患者在焦虑或恐慌发作时血压急剧升高,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抗焦虑治疗可有效降低大多数急性升高的高血压,增加降压药的疗效,控制冠心病的进展.

3结果

1一般资料

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反馈互动、沟通记录、药物治疗等护理措施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总体的SAS、SDS平均标准评分为35.±7.8、39.7±8.1分.

4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要遵循医学护理原则,特别要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点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护理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反馈互动、沟通记录、药物治疗等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情绪,对冠心病的进展起到了显著的延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