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坛为何落户成都

点赞:17506 浏览:8038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成都的快速发展预示着“内陆经济”崛起的大趋势,是我国空间经济发展格局演变的表现,也是其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战略选择的结果.

“财富”踏上新节点

6月6日至8日,《财富》第12次全球论坛在成都举行.这是财富全球论坛自1995年创办以来,三次登陆中国(上海、香港、北京)之后,第四次落户中国城市,也是首次落户中西部城市.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大型财经会议,《财富》全球论坛被称为“把握世界经济走向最清晰和最直接的窗口”,其对举办地的选择,具有风向标意义.

从过去的11次会议来看,从第1次的新加坡到第11次的开普敦,每一个举办地都是“全球范围内最具经济活力的地方”,体现了《财富》全球论坛对世界经济和发展“脉动”的准确把握.

第12次财富全球论坛从宣布落户成都开始,到论坛会议结束,成都作为举办地都引发国内外的阵阵热议.总结而言,第12次全球论坛之所以落户成都,无外乎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所在;二是恰如其论坛主题“中国的新未来”所昭示的,作为西部代表性城市,成都本身的发展活力和良好前景,显示出西部的巨大发展潜力,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未来趋势.因此,选择成都作为举办地,不过是财富全球论坛又一次踏上了全球经济的新节点.

财富坛为何落户成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世界经济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成都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天府之国”、“蜀中苏杭”的美称.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的迅猛发展,曾让成都这个内陆城市黯然失色.随着连续三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空间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成都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从2003-2012年,成都连续10年保持经济两位数增长,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成都更是“逆市上扬”,发展迅猛.

2012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38.9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广州、深圳,经济总量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外贸出口增幅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福布斯》杂志2011年发布的全球“未来10年发展最快的城市”排行榜中,成都位居第一.在《商务旅行》杂志2011年出炉的“宜商宜居世界城市”排名中,成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摘得桂冠.

成都的快速发展预示着“内陆经济”崛起的大趋势,是我国空间经济发展格局演变的表现,也是其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战略选择的结果.

成都崛起的秘密

“238家世界500强企业、迈入8000亿俱乐部、全世界20%的电脑在这里制造,60%的英特尔芯片从这里诞生,80%的iPad来自成都工厂”,这些都是成都作为媒体新宠儿的“闪光点”.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成都究竟是如何崛起的?

其实,成都的今天并非一夜之间、无迹可寻.从1991年到2012年,成都一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成都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宏观空间经济格局变换的必然,也有其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更是其发展战略选择的结果.

从宏观经济看,成都的崛起是中国空间经济格局变化的必然.在东南沿海开放开发取得巨大成就,而东西部差距却日渐拉大的情况下,中国空间经济不平衡矛盾凸显,于是便有了2000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连续三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大量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流入西部,促进了西部的快速发展.而同时,东南沿海在投资边际效率下降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落入转型升级的困局,发展趋缓.

从时间上看,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线,中国经济发展出现“西升东降”,这预示着中国空间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经济增长引擎将逐渐“西移”,“内陆经济”即将崛起.作为中国西部的区域性节点,成都的快速发展是“西部大开发”成就的典型代表,以成都与重庆为双龙头的“成渝经济圈”,正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

从资源禀赋看,成都本身实力不俗.在区位上,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运输步入“航空时代”,成都内陆城市的区位劣势发生逆转.近年来,成都航空物流业飞速提升,一跃成旅客吞吐量超3000万人次的“航空第四城”,从而形成连通欧洲、南亚、中亚和中东的航运优势,为价值高、重量轻的高科技产品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资源上,作为省会城市,成都拥有无可比拟的行政资源优势.成都常住人口有1400多万,背靠四川省9000多万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拥有巨大市场优势.成都的教育科研实力不俗,不仅拥有科研机构和各类职业技术院校2700多家,还有80多个国家级研发中心,8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


另外,成都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成都独特的历史地理造就的川蜀文化,吃苦耐劳的踏实精神,悠闲惬意的生活方式,被称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更重要的是,在发展战略上,成都选择大胆创新的发展战略.上世纪90年代末,成都一度繁荣的传统电子工业陷入困境,大量生产电子元器件的企业遭遇生存危机.面对危局,成都选择将高端IT产业作为重点突破口,通过英特尔、甲骨文、IBM等国际IT巨头及其配套产业企业的引入,打造完整产业链,以10年年均超20%的增长,实现了传统电子工业向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成功“逆袭”.

如今,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成都当之无愧的“支柱”,GDP占比高达37%,以成都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中国“IT第四极”.2012年,随着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成都以“天府新区”建设为契机,又开始了以“移动互联网”为方向的新发展,这是让四川电子信息产业2015年有望迈入万亿规模的关键选择.

而大胆创新的思维,不仅体现在产业选择上,也体现在成都的宏观发展战略上.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发展战略目标,将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的蓝图描绘,以及本次力争财富全球论坛落户迈向国际化等等,无不体现着大胆创新.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成都行政部门在产业跃升的过程中,也在行政效率、怎么写作效能方面有质的提升,这也是众多商业巨头选择落户成都的考虑因素之一.

成都崛起背后的思考

《财富》全球经济论坛落户成都,一方面体现了成都的经济活力和经济价值,是“成都崛起”的现实;另一方面,也必将给成都的国际化带来“正能量”,是“国际化成都”战略意图的体现.成都崛起及其国际化谋略,值得深入思考.

首先,要客观看待财富全球论坛落户成都.财富论坛选择成都,主要基于世界经济“中国时代”的考虑,而以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未来的“亮点”之一.不可否认,论坛的举办对成都城市品牌,甚至后续招商引资都不无裨益,但我们也要看到,成都只是广大西部地区的一个代表,也只是一种发展趋势预测,成都参与国际产业体系分工才刚刚开始.同时,成都自身包括硬件和软件还有诸多不足,离国际化大都市之路还很遥远,还需要时间和耐心.

从区域发展看,成都与成都经济圈的其他7个城市,无论是在增长绝对数还是人均GDP上,发展差距都在持续扩大.2010年成都的人均GDP分别是德阳、绵阳、遂宁、乐山、眉山、雅安、资阳的1.6倍、2.1倍、2.8倍、1.8倍、2.2倍、2.2倍和2.5倍.在经济联系上强度偏低,部分产业还存在雷同现象.

除了成都与德阳和绵阳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稍高之外,成都与眉山、资阳、乐山、遂宁和雅安等5个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都偏低.此外,成都及周边7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都还有待大幅提高.这说明成都与其经济腹地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成都的经济腹地空间利用严重不足,这是成都进一步发展的最大挑战.

其次,成都崛起及其国际化谋划,值得中部城市反思.在区位上,中部城市有“承东启西”之便,还有“中部崛起”和“中部地区城市群”的政策支持,也有交通和资源优势,但却被成都后来居上.

成都有世界500强企业238家,而安徽只有63家,中部最多的是湖北也只有170余家;成都的经济总量突破8千亿规模,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经济总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外贸出口的增幅都位居同级城市之首;成都经济区的航空物流业和高科技产业,已经仅次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堪称航空和IT“第四极”.

从目前的形势看,中部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经济圈的中国经济“第四极”之争将日趋激烈.如果从核心城市看,显然成都的崛起之势更猛,成都在发展战略选择、经商环境营造和政府怎么写作效率方面做得更好.因此,中部城市要增强“中部塌陷”的危机感,一方面加强内部合作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向成都虚心学习.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