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状

点赞:6785 浏览:302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工作.至今为止,我国已经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败战略体系与理论构架.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没有形成一个集教育、制度和监督于一体的惩治与预防并重的体系,很多官员想腐败、能腐败和敢腐败的势头没能被根本扭转,因此我国的任务还很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 键 词】惩防并重任重道远

中国历来重视败工作,把它看作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集体一直把党风廉政和作为强化党的建设工作的重点,他们在不同的时期,面对不同的实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倡廉来惩治腐败.虽然我国不同时期工作的策略和方法不同,但在继承前人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的重大意义

败无论是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还是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是党和国家保持风清正气的活水源头.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践行者和维护者.可以强化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道德意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腐败对于个人、党和国家的危害,促使他们远离腐败;多一个人远离腐败,那么就多一个人保持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少一个人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如若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能够拒斥腐败,崇尚廉洁,那么不仅可以保持党清正廉洁的作风,还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人民的利益诉求也会得到党和国家及时有效的回应,党和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也会更加顺畅和谐,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才能巩固.是党和国家清风正气、巩固政权、发展事业的空气清新剂和防腐剂.

其次,是净化社会风气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针对党和国家内部的既然是党和国家保持清风正气的活水源头,那么这一眼活水源头也能产生外溢效应、滋养社会经济发展,这种作用在像我国这样的威权型国家更为强烈.一方面,党和国家针对自身会在社会产生示范效应和榜样作用.曾经说过,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也就是说,党员干部的作风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他们清正廉洁了,其他人也会大加学习,社会风气就能净化.另一方面,党和国家也能对社会发挥更强的规范作用.党和国家的干部廉洁了,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的弄虚作检测和行贿行为的容忍度大为降低,就会出台更多更严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这些不良行为.这样不仅可以遏制社会成员之间的弄虚作检测以及向政府官员行贿行为,还能规范市场秩序,促使市场运作规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因此,党和国家要净化社会风气,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加强工作,在党和国家内外形成一股廉洁之风和清正之气.

我国的重要成就

我国历届领导集体都不遗余力地进行,这是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断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首先,的理念得到了升华.科学的行为要以正确的理念为前提,我国的工作也同样离不开正确理念的指引.在和时代,我国建设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价值追求,后来在执政初期提出,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这说明该时期的价值理念转向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之后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中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理念的转变升华,对新时期我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党的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要从关心和爱护国家干部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建设;另一方面,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要实现好社会公平公正.

其次,的体系得到了完善.工作有效开展必须以完善的体系为支撑.我国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从惩治腐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初步建立了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为指导思想的体系.这个体系虽强调标本兼治,但更多的是侧重治标,主要倡导“反对腐败”或进行“败斗争”.十六大以后,以为总书记的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要求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包括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再次,的模式不断创新.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认为,腐败是制度的问题,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后来提出了“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思想,强调要依靠发展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来开展工作,这是制度建设的重大发展.通过两代领导人的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制度的模式.

我国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制度虽不断完善,腐败势头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并没能被根本扭转.究其原因,腐败的产生除了与制度、机制有关外,还与社会文化基础有关,我国腐败获得了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支撑.因此,在制度之外,开展文化是认识深化之后的必要选择.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明显转向文化的模式.


最后,的路径发生了转换.在世纪之交,我党在丰富的建设实践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工作仅靠党内监督效果有限,因为党内力量没法做到全方位的监督.2008年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要求,应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的新格局,形成有利于推进建设的整体机制.这说明我国工作开始了从注重党内监督到力求建立一个开放性的新格局的路径转换.开放性要求在建设中不断整合国内、国际力量,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合作,有效拓宽建设路径,对腐败现象形成强大的打击力.

任重道远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也逐步加深了对的认识,并且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败的战略体系与理论构架.但是我国在的实践上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仍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重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官员不想腐败的问题没解决好.官员想不想腐败是一个与其思想意识相关的问题,要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就要从官员的头脑开始,加强对他们的廉政教育,使他们不想腐败.当前,我国的败教育并没能解决好官员不想腐败的问题.相反,一些因素使得官员想腐败的冲动高涨.公务人员有着多重身份,他们既是身肩公共责任的“专职公民”,应该具有公仆意识和怎么写作精神,也是社会成员,他们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带有自利性,他们面临公私两方面的角色困境;同时,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人治、权本位和官本位思想也在官员的脑中作祟,传统意识也会与廉政教育所灌输的意识对垒.另外,很多官员腐败但安然无恙对其他官员产生了负面影响,刺激他们的腐败冲动.

其次,官员不能腐败的问题没解决好.官员能不能腐败关系到限制官员的法律制度是否完善,如果对官员的权力和行为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和限制,并且有健全的制度来保障法律的执行,那么官员即使想腐败也没有腐败的机会.我国党和政府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强势支配地位,公共权力强大而且界限模糊,加之我国在与地方上是集权制,在各级政府和组成部门中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因此,权力运行存在天然的出轨优势.另一方面,渐进的改革策略和转型的特殊背景,使得我国限制公共权力运行的法律制度要么不健全,要么存有双轨现象,官员的权力和行为没有能被很好地限制住.在公共权力强大而集中、与社会和市场界限模糊、政府内部各部门权力关系暧昧、对公共权力施以限制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官员依然有腐败的机会.

最后,官员不敢腐败的问题没解决好.官员敢不敢腐败涉及到监督官员的制度是否强健有力,如果官员一出现腐败行为,就能被监督力量侦查到,并施以法律的惩处,官员就会对腐败敬而远之.我国的执法监督体系的力量重心在于体制内,从人大、纪检委、两院等的一般监督,到各机构内部的监督力量,体制内的监督体系庞大复杂,但是常常出现虚监弱监,很难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体制外的监督力量受到较大限制,如新闻媒体报道不自由,其作为第四种权力的作用没法发挥出来,同时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足,社会监督式微.监督力量一旦虚化弱化,官员的腐化行为被察觉到的几率就大为下降,很多官员就会心存侥幸,滥用权力,贪污腐化.

总之,到目前我国没有一个将教育、制度和监督结合起来的惩治与预防并重的体系,官员不想腐败、不能腐败和不敢腐败的问题没解决好.很多官员对公共利益、公共责任、公共权力和法律制度没有敬畏感,他们的侥幸心理、自利倾向占据上风.所以,腐败势头在短期内还难以被根本扭转,的任务还很重,要走的路还很长.

【作者单位:贵州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