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中孔子素质教育思想的现写作技巧基础

点赞:4729 浏览:113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时代就有相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孔子在给弟子讲授知识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了较为全面的有关素质教育的思想.在现在看来,孔子为我国当前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查看原著典籍来看,孔子关于素质教育的论述集中体现在《论语》之中.本文以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为基础,全面地对孔子素质教育思想的现写作技巧论基础进行了解读,使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能够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关 键 词:《论语》孔子素质教育

一、孔子与素质教育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无论是在横向历史上还是纵向历史上,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对于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突出贡献,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素质教育”理念,在孔子整个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他有效地把自己素质教育的思想积极地付诸于实践当中.正是孔子所推崇的正确的思想,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贤能之士.在当下,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提供了现代的理论基础,对于国家的素质教育战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是综合性的教育.具体包括我们常说的对于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是在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德育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素质教育还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对于非智力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可以说,素质教育努力地做到因材施教,就像《论语》中所说的“夫子循循善诱人”,要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引导式教育.通常,一些像“情商”之类的非智力因素往往不受重视,而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这些因素日渐成为人们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为人们所关注,这样来看,素质教育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值得一提的是,素质教育并不是为某个个体量身的,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像孔子一样提到的“有教无类”,可谓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有利氛围,激发起潜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可见,素质教育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需求的产物.

二、《论语》中所体现的关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现写作技巧论基础

(一)素质教育的思想

孔子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在教育方面提出过有关素质教育的思想――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想法.孔子认为,“有教无类”的教学方式是要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每个人都要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与权力,无论人们的阶级、地位如何,都要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爱”思想.一方面,孔子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希望能够对于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因材施教,希望他们成长成才.这一点在《论语》中就有很好的体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来孔子对学生的平等,他关心和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发表意见,并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

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德行,这在《论语》中是这样讲解到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孔子要每个年轻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也只有在这些的基础上,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孔子在时时刻刻都教导学生努力做到“君子坦荡荡”.

(二)教育本质观

在孔子全部的思想里,最核心的思想是他的“仁”.也正是孔子的“仁学”思想的提出,成为了孔子的有关于素质教育的教育本质观.“仁”的具体含义就是要“爱人”、“忠恕”,也是当下素质教育中关于德行的具体要求.孔子倡导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非常重视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无时无刻不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的地位要比鸟兽之类的动物要高,“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本真地活着,不为其他因素所改变,有着原本的生活状态.在这里,孔子对于人文关怀上的追寻在全方位上诠释了现代的素质教育精神,这也是《论语》关于人的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孔子在对弟子的教授中要求培养质朴的“君子”,这也是孔子教育理念的目的之一.在《论语》中是这样表述的:“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孔子认为,高品格的人才要具有“刚、毅、木、讷”等特点.当人具备了“刚、毅、木、讷”这些特质以后,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仁”的境界.在这一点上来看,孔子的学生子贡完全理解了老师的用意,他用形象的比喻为老师的话做了很好的诠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犹犬羊之也.”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对于品德高尚的人要进行朴素的、原始的教育,也就是还原事物本来的样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和儒家的基本思想“人之初,性本善”有了很好的辉映.在子贡的话中,可以分析得到:“文”字与“质”字是一对反义的关系,“文”字指的是文饰,有修饰掩盖之意,而对于“质”字,指的则是事物最本真的状态,那么,在逻辑顺序上来看,也是先有“质”后有“文”的.在《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是这样说的:“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此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彩,犹人有美质,然后加文饰.”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素”字和“质”字,这就与我们当前国家所推行的“素质教育”有了辉映,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在史料中的最早记载.在《论语》的表述中,“绘事后素”这种方式正是还原人本质的最真实体现.对于每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来说,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首先是做有品格的人,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先做人,后做事”.具有了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有学习知识的基础,接着才能对学生进行“诗礼”的教育.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方面,孔子所说的“素”与我们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是完全相同的.孔子非常关注于道德品德上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所有的思想理念都是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的,可以说,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是素质教育精神的体现.可见,素质教育中所倡导的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孔子的教育实际中有着全面的诠释.(三)教学方式方法


孔子有着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理想状态,就是同学生“浴乎沂,风乎舞雩”.在《论语》中记载,孔子的教学活动是从“问”这个行为开始的,孔子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有所不同,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论语》中,孔子对于“仁”、“诗”、“礼”的讲解,都会与不同的弟子进行问答,对于同样的一个问题,如若不同的学生提问,孔子会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侧面给予不同的答案.孔子一直以来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式的,对于知识与技能以及品格的教授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的,有时,孔子对于学生的提问故意不去回答,让学生进行仔细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正是学生的不断发问,孔子才做以正确的引导,他提倡学生多问才能多学,在《论语》中,常出现的就是“曰”字了,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出,对于知识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因为学生的提问才得以展开教学活动的,正所谓“不扣则不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优质的教学氛围,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上也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主要进行的是教育.孔子身处封建社会制度之中,他认为有关于农业生产、工匠技能方面的知识都不是那么的有价值.在《论语》中,樊迟请学稼,孔子骂樊迟“小人哉”.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的价值体系里,有关于学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是围绕“仁”而展开的“诗书礼教”.

追本溯源来看,素质教育理论是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的,正是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上应运而生的,并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孔子认为“素质”是人的一种朴素的自然状态,又通过教育达到教育目标,“绘事后素”与“文质彬彬”都是指人,前者是指“人性”:“性相近,习相远”,人性的特点都差不多,但教育使人产生巨大的悬殊;后者是指教育所养成的人.可见,人的素质既有先天的、与生俱来的素养又有后天的人为教育.素质教育是打好人生基础的教育,这个“基础”就是素质.

《语》中孔子素质教育思想的现写作技巧基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结语

孔子在生活点滴中对于弟子的教育,开启了中国传统生活教育理论的先河.从孔子的时始,中国开始了几年的教育历程.孔子所提倡的素质教育首先要做的是,教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习,平日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德性,知书达理,最后才能称之为人.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思想正是以孔子的理念为基础,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和全面实施推崇起来的,现在的素质教育之所以开展得如此顺利,是与孔子的思想密不可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孔子在教育领域中思想的成熟,显示出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强大的生命力.在孔子的年代,凭借着其智慧提出的实行素质教育的思想,成为了我国文化的瑰宝.如今,我们找到了素质教育思想的现写作技巧论基础,并深刻地进行了总结与理论研究,进而开展科学的运用,对于我们更好地推进国家的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