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闻发布原则

点赞:3804 浏览:134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政府新闻发布的发展脉络及重要性

1.政府新闻发布的发展脉络及现状

新闻发布制度是指新闻发布过程中形成的规则、惯例、机制或法律,它是政府传播制度的一部分,其实施主体是各级政府组织.在我国,新闻发布制度最早出现在1983年.当时我国设立新闻发言人的目的是向世界展现中国良好形象,为各国媒体提供有关中国的权威信息,可以说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外交目的.后来又依次经历了“没有提问,不回答问题”的时期和以“对外”宣传为主的时期.一直到1988年,进一步明确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进入了制度化建设阶段.2003年SARS初期的深刻教训,使我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信息透明、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全面改进和稳步提高的新阶段,部委和各省市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2011年,13个部门和各省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新闻发布、信息公开正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新时尚”.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新闻发布制度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发布渠道上越来越依赖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内容上不局限在政治范畴,也涉及到政府管理及人民生活的各方面;发布目的不再是政治动员和宣传,而是要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和树立政府良好形象,进行政府营销.总之,当代新闻发布制度已经具有一种在政府、媒介和公众之间产生互动的功能.

2.突发公共事件中做好政府新闻发布的重要性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提出“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常常是社会舆论的焦点,并对政府的形象和能力具有挑战性,如果管理不善,很可能会大幅度降低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这种结论是基于管理学上的水桶原理得出的.将这一原理换一种表述方式,我们称之为管理负效应的增倍,即管理负效应所产生的危害冲击力会远大于管理正效应所带来的积极建设力.所以,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做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确保民众知情权,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能吸引全世界的关注,积极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政府形象的提升.确保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首先要确保媒体的知情权、表达权.突发公共事件的真相,能否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及时、准确、权威地公布出来,既关乎政府形象塑造,也能提升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度.自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在“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下,政府积累了很多通过信息公开透明满足民众知情权,进而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经验.灾害的新闻发布活动将时间意识摆在了首要位置,及时召开发布会,第一时间提供灾情通报,定时持续进行发布.政府和媒体的有效配合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不少境外媒体对中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效率和公开程度给予了赞赏.

(2)控制谣言,稳定民心

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产生和传播的速度远胜于平常.当人们急于了解突发事件的更多信息时,如果缺乏政府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谣言就会占据上风,给事件的处理造成很大困难,也可能引发社会混乱.谣言止于公开.避免谣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化正式渠道的信息披露.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应主动发掘事件真相,把握“不失语”的最高原则,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布权威准确信息,最大限度地挤压谣言的传播空间.2003年3月发生的杭州小学校园爆炸事件,在事故发生后不到4小时的时间里,杭州市政府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将准确的消息及时通报给媒体,各种猜测和谣言还没有传播开来,人们就在电视上知道了真相.此举受到了舆论的好评.

政府新闻发布原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政府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对舆论进行合理引导

通过及时发布真实信息的方式引导社会舆论是政府新闻发布的根本任务,也能让政府在第一时间切实掌握舆论引导的制高点.由新闻发言人统一发布新闻口径,使政府告知的公共信息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这种价值极高的信息源,在协调政府、媒体以及公众间的关系时,通过议程设置进而隐蔽地引导舆论.在多数情况下,新闻发布会能有效地影响公众的意见,引导社会舆论,使政府的管理工作顺利而有成效.比如在2009年的“”事件中,在第一次发布会失败后,云南省有关部门根据舆论关注的焦点调整策略,及时公布最新进展,主动回应网民质疑,通过正面信息的集中发布消解了舆论的敌意,重新掌握主动权.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的原则

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开展新闻发布应遵循快速、真实、准确、权威的原则,切实尊重新闻规律.各级政府应加强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良好互动与沟通,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机制.新闻发布可由新闻发言人通过新闻发布会、散发新闻稿、接受记者采访等多种方式进行.政府媒体应对的根本归宿是“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性,以及新闻发布工作的传播理念和功能在新媒体语境下发生的变化,在政府新闻发布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时效性原则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规律和受众的心理规律分析,受众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最先得到的信息,对受众形成态度具有正面积极作用.所以,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发布真实、全面、权威的信息,以稳定社会情绪,积极掌握新闻报道和舆论宣传的主导权.组织传播理论认为,在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系统的流程中,信息最为关键.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和恢复是政府运作中的关键行为,并且影响着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信息发布不及时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在贵州事件中,当李树芬并非的传言四起时,政府部门没有及时辟谣和发布真实信息,没有在第一时间合理引导舆论,以及政府和机关在此事件中的各种不作为,才导致事件的恶化,加大了民众与政府的对立,最终导致了民众围攻政府大楼的件.2.真实性原则

“公关之父”伯奈斯说过:最好的公开就是说实话.然而,多年来,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倾向,这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下显然是行不通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发布的生命.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重灾区的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中断,政府在第一时间公布地震的真实信息.从第二天开始,、四川省政府每天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不遮掩、不回避、不回答“无可奉告”,这些对于抗震救灾、满足公众知情权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也保证了新闻发布的真实性、权威性.

3.权威性原则

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往往具有准备时间短、内容敏感、关注度高以及责任主体一时难以确定等特点,为确保发布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和一致性,关于事件成因、伤亡人数、政府处置措施等重点内容必须由新闻发言人统一发布,确保口径一致,用一个声音说话.如果“新闻口径”不一致或政府发布的信息不准确,就会造成媒体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引发公众心理混乱,给谣言以可乘之机.在千岛湖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起初声称这是一件游船失火的意外事件,这种说法引起罹难者家属和台湾各界的强烈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没有及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说明案情和积极处理遗体及破案的紧急措施,于是,产生了各种猜测和谣言.最后浙江省机关宣布破案,公布是“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并逮捕了三名嫌疑犯.所以,在此次突发事件中,政府部门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前后口径不一致,使一宗刑事案件最后演化成台湾人民对大陆人民的不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4.创新性原则

全球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发布新形式是做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有效途径.当今社会,网络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表达心声的平台.网络新闻发布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新闻发布模式,使新闻发布的形式多样、内容更丰富,也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发布的时效性,扩大新闻发布的地域和影响.这是政府新闻发布创新性原则的第一种体现.另一方面,在今后的新闻发布制度建设中,要逐步建立第三方参与机制,即不再由事件的责任主体单独面向公众,而是要由无责任利害关系的中立的主管方出面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样能够避免信息发布中可能出现的为推卸责任而有意隐瞒、虚报信息的情况.

(李婷婷:中国传媒大学;许应锋: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