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小区体育设施配套的优化

点赞:26147 浏览:1194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城市居住小区体育设施普遍不足,针对体育设施建设的规范相对陈旧,指导性不强.文章指出了当前城市居住小区体育设施配建存在的问题,从规范引导、利益诉求、综合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对加强小区体育设施配建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 键 词】城市;居住小区;体育设施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张,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体育设施建设成为城市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但目前我国城市体育设施普遍不足,人均配建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健身需求.体育设施可分为城市、区(组团)和社区、小区四级,其中小区级体育设施是最基础的,以小区居民为直接怎么写作对象,与广大群众的接触最为密切.


1.体育设施配建的规范性文件

目前针对体育设施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普遍缺乏量化指标.主要文件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和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005)前者将文化与体育设施用地合并控制,指标难以区分;后者内容较全面,但层级概念划分笼统,对现实中具体的居住小区(楼盘)指导意义不强.有的地方性规章只是对上述文件的简单重复,并未进行有效细化.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2010年颁布的《重庆市住宅项目配建体育设施规划管理暂行规定(试行)》中,以居住小区的总户数为等级划分依据,提出配套要求,在对体育设施建设管理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2、当前城市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问题

不同层级的体育设施中,社区和小区级设施由于规模小且分散,往往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小区级的体育设施,因涉及到具体项目和开发商的主观因素,难作出统一要求.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体育设施配建种类单一、数量不足,很多小区的健身场地甚至被改作停车场;二是规范性文件缺失,操作性不强,对小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具体的、硬性施配建要求;三是小区管理滞后,不能及时对体育设施保养维护,器械损坏严重;四是小区体育设施属性不明确、定位不合理,经营性和公益性结构划分不合理.

3.居住小区体育设施资源短缺的原因

3.1对群众体育事业重视不够

我国的体育事业偏重于竞技性培训,体育设施的建设主要怎么写作于比赛和训练,缺乏自上而下的层次性,未能充分发挥怎么写作基层群众的社会功能.不仅在硬件方面,软上诸如体育文化底蕴不足、基层体育组织缺失等也亟待改善.从当前的居住小区规划建设来看,体育设施配建仍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监管.虽然很多现代化小区越来越重视环境的美化塑造,但体育设施建设却没有得到改观.开发商主要是依据市场的需求以及成本和收益的权衡来决定配套的各项要素,有关部门也没有将体育设施配套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居住小区内部体育设施多为简单的单杠、双杠、健步器、转盘等器械,少有室外标准健身场地.

3.2缺少有针对性的体育设施规划

体育设施是城市公共怎么写作设施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城市规划中普遍缺少对体育设施规划的深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从宏观层面确定市域、分区指标及布局区域性体育设施,难以涉及到居住区内部的问题.即使有相关内容,也多是参照现有国家标准,不具操作性的指导意义.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

3.3逐利行为妨碍体育设施建设的完整性

居住小区开发商为快速回笼资金,普遍采取分期建设的方式进行开发,这样就为其降低体育设施配建的标准提供了漏洞.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少开发商将本应在入住时同时完工的体育配套设施推迟到二期、三期来建,最后通常是体育设施用地大幅缩水,甚至被挪作他用.这样就导致众多较大规模的成熟居住小区内部体育设施配建严重不足,小区居民的健身权益受到侵害.这其中,也反映出相关主管部门监督与验收机制的缺失.

城市居住小区体育设施配套的优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体育设施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4体育设施的公益性推进力度不够

有的居住小区内部虽然体育设施配套完善,但居民仍感到无体育设施可用,原因就是体育设施商业化运营过多度公益性推进不够.一些小区从单纯的盈利角度出发,对体育设施采取商业化管理,而且使用不菲,将大部分居民挡在门槛之外.这样就造成了体育设施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大量体育设施利用率较低甚至闲置,一方面普通居民却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可用,造成较大的社会浪费.

4.完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配建的措施

4.1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规范性文件

加强相关规范的制定是完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的基础.目前执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己相对陈旧,不能适应基层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各省、市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适时制定新的法规、条例,并加强监督管理.对于居住小区项目的开发建设,要把体育设施作为必须的配套工程,并根据小区规模明确配套指标和类型.还应广泛征求广大居民的意见,及时进行信息公开,把居住小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4.2以规划强制性确保体育设施配建

在各层次规划编制中和项目手续时,要对体育设施配建提出强制性内容和建议性内容.体育设施配建作为设计方案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报审项目方案时应明确配建的规模和形式,不符合标准不得通过.在小区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图施工,不得随意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改,要确保体育设施与项目主体一起施工,一起交付使用.同时要加强小区建成后对体育设施利用的后续监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缩减体育设施用地规模或改变其用途.

4.3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及应用管理

体育设施如果因为损坏而闲置,是资源的极大浪费.首先,要制定鼓励性政策督促责任人加强管理,掌握各类体育设施的使用状况,及时进行维护.有关部门应给予经费扶持和器材支持,提供针对不同居住群体的多样化健身设施.再者,要注重体育设施使用的公共导向,对公益性体育设施比例设定下限值,同时通过税收等优惠、鼓励措施降低商业体育设施的使用门槛,使更多的小区居民能够方便享受到健身的乐趣.还有,要提高小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使其共同参与到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管理、保护中来.

4.4增加老居住小区体育设施配置

老小区通常体育设施比较匿乏,但由于土地资源少、成本高,建设室外体育场地和设施往往受到限制.要深入挖掘老小区的潜力,对部分建筑与场地进行综合性整治,在不改变原有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达到改善小区体育设施的目的.如可以与绿地结合布置健身器械,或充分利用建筑顶层作为室外健身场地,还可以将退城入园腾出的小企业厂房改造成为体育馆或健身俱乐部.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更要严格按标准配建体育设施,对历史欠账进行弥补.

4.5建立区域体育设施共享机制

社会共享是优化小区体育设施配置的重要手段.有的居住小区体育配套设施丰富,却仅供本小区居民使用,有的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完备,但排斥社会人员进入,这无形中阻碍体育设施价值的最大化发挥.要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构建跨系统的体育设施协调共享机制,达到“多方建设、统一组织、全民共享”的理想效果,更好地通过全民健身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