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影《搜索》看网络暴力

点赞:8135 浏览:324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数量成倍的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网络暴力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解决好网络暴力问题,既关系到网络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社会稳定.陈凯歌为观众奉上了一部现实题材电影《搜索》,讲述被查出癌症晚期的都市白领叶蓝秋,因情绪低落在公车上没有为一位老人让座,彻底改写了牵连其中的数人命运,这场“蝴蝶风暴”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暴力的再思考.

【关 键 词】网络暴力《搜索》

一、网络暴力初探

1、网络暴力的概念

何为网络暴力?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这个定义似乎太过简单.笔者认为,关于网络暴力的含义需要结合现象进行分析.2007年7月17日一篇《我所见过最没人性的事情!后妈毒打6岁继女,治疗现场千人哭成一片!!!》的文章被贴到网上.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后妈如何残酷继女的行为,让人看过之后无不感到切齿痛恨.当这些帖子被一些知名网站转发后,立即在全国网民中掀起滔天大浪.种种最恶毒诅咒话语铺天盖地而来.然而没过多久,事情却起了令人意外的变化.据新华社南昌8月1日电讯报道:随着当地政府、门深入调查公开的结果,以及上海瑞金医疗专家公布的会诊结果,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后妈毒打继女致其“狂吐鲜血”为谎言.至此,“最毒后妈”事件以一个让网民始料未及的结局谢幕.

诸如此类的网络暴力事件非常之多.2006年2月28日,网民“碎玻璃渣子”在网上公布一组的图片,图片迅速引起网友愤怒,随后踩猫女子照片被网友用各种方式、手段自发调查出地点和身份.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暴力的几个要素:1、网络暴力的发生主体是群体或者组织,不能确定行为主体.2、网络暴力具有很强的侵犯性.3、网络暴力后果的实在性和难控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刘辉、陈红莲对网络暴力的定义:“网络暴力是指某些网友对某些事件发表的网络言论已经超越了正常理性,不仅由此完成了虚拟空间中对当事人的道德审判,更严重的是,当事人甚至受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处罚.这些处罚也并不是公开的程序,而只是网络舆论的过分压力”①,概括得较为全面.

2、《搜索》中网络暴力的分析

《搜索》是陈凯歌导演的又一力作,讲述的是名叫叶蓝秋(高圆圆饰)的美丽女子,在做体检的时候发现患有淋巴癌晚期之后心情低落,沮丧,在去上班的公交车上,精神恍惚的叶蓝秋没有给一位老人让座,被一名叫杨佳琪(王珞丹饰)的记者拿手机拍到,交给了陈若兮(姚晨饰).陈若兮把这个作为新闻热点大肆的在媒体及网络上炒作,故事名为“墨镜姐不让座”.与此同时,叶蓝秋生不如死,问公司老板沈流舒(王学圻饰)借了100万元,而隐瞒了自己已经患有绝症的真相.看着痛苦不堪的叶蓝秋,老板对她进行安慰的时候,沈流舒的老婆莫小渝(陈红饰)闯了进来,造成了认为叶蓝秋为小三的误会.杨佳琪于心不忍,录制视频叶蓝秋向媒体道歉,被若兮驳回,与杨佳琪同行的若兮男友杨守诚(赵又廷饰)被叶蓝秋雇佣,相伴一周,在这一周遭遇纷纷扬扬的网络暴力后,叶蓝秋跳楼.叶蓝秋无疑是个好女孩,她只是在绝望的时候做了件随心所欲的事.一次不让座事件演变为人肉搜索到不能正常的生活,即便对一个正常人来说都难以承受,何况是一个绝症病人.


片中的这起网络暴力事件,运用了视频、、图片、、新闻推送、病毒、微博等一系列的网络推广手段来对墨镜姐不让座的事件进行恶意攻击.更多的人们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对当事人叶蓝秋进行指责、攻击,甚至谩骂.当不让座视频出来之后,陈若兮并未考虑到当事者的实际情况,就片面的以道德的制高点,去炒作该新闻,同时利用两个道德先锋的针锋相对将事件的冲突性推向,同时当叶蓝秋道歉视频出来的时候,她认为民愤已被挑起(事实上是她主导的),暂时压不过去,于是继续以负面新闻进行炒作,还拉出了叶蓝秋的班主任,作为反面教材进行批判,同时写出描绘“小三”的新闻、沈流舒公司道德问题新闻,更将民愤推向了.

二、网络暴力出现的原因

1、从传播者看网络暴力

为什么网络暴力屡屡发生,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网络的匿名性.他们是“无名的大多数”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在人格上可分为超我、自我和本我,超我接受社会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约束,本我总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是人的最真实的人格,是被社会道德规范压制下隐蔽的层面.但是在网络空间中,网民可以通过匿名行为将自己的本我展现出来.当个体进入网络世界之后,一种融入群体而产生的安全感,使得他们倾向于放纵自己的行为,网络匿名的特点恰恰契合了这种大众心理,甚至比现实生活有过之而不及.②其二网络暴力事件,带有群体娱乐特征.参与者带着“看客”的心态,从窥探别人隐私中取乐.拿“铜须门”事件来说,事件的发起者最后宣称一切皆出于杜撰,让事件以“娱乐化”收尾.然而,对当事人的伤害却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由电影《搜索》看网络暴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网络暴力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从传播工具看网络暴力

网络传播空间由于没有地域的限制,这个平台相当的自由和开放,受众能轻松地在网络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能看到来自不同地方和区域的消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微言轻”的说法已经不存在了,一则留言,一个消息甚至就可以掀起狂风巨浪.网络传播的特点注定了它与报纸媒体不同,它的意见能够很快得到反馈,所以每个参与者既是信源又是信宿.而信源本身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不仅让讯息变得各具特色,五彩斑斓.同时,讯息传播者本身带有主观性也是难以避免的.于是对讯息的解读更是五花八门,很可能会以讹传讹,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网络暴力造成的不良影响

1、网络暴力对当事人的影响

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受到最直接影响的非当事人莫属,尤其是当事人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暴力事件中当事人不管是有错的,还是无辜的,网民们都会用放大镜来看待他们,将有关当事人本人身份的信息公布于众.利用找到的这些信息,网民们就开始他们无休止的讨伐和谴责,就连当事人的家人也会受到牵连.在“死亡博客案件”中,31岁的北京白领姜岩石从24层楼的家中纵身跳下,用自己的生命声讨她的丈夫和“第三者”,前姜岩在网络上写下自己的“死亡博客”,记录了生命倒计时前两个月的心路历程,并在那天开放了博客空间.2008年1月9日,天涯论坛一位网友在浏览到姜岩的博客后,在天涯八卦义愤发帖,标题为《看到一个MM前的博客因为小三她从24楼跳下去了好惨》,帖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