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化的艺考

点赞:22009 浏览:1041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困扰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还未散去,参加2013年艺考的学生们就已经拉着行李箱奔走在各个考试点.对于他们而言,“前途”“未来”这样的词儿像被雾霾笼罩着,大风过后,是晴空万里还是雾气缭绕,谁也不知道.这雾霾甚至给艺考带来些许神秘色彩,考生穿三点式应考、招考黑幕等各种传闻甚嚣尘上,愈发地扑朔迷离.

艺考热了十余年

关于艺考热的话题已经提了十余年,近两年高考生源减少的事实着实给艺考降了些温.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学科结构的不断完善和细化,许多综合类大学都增加了诸如播音主持、电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等与艺术类相关联的综合叉学科,在最初的激动狂热过后,部分学校的艺术类相关专业因为无法达标面临停办的风险或已经停招.

可是2013年艺考招生甫一开始,中戏表演系只招50人却引来9700人报名的消息还是引起热议,1∶200的比例让大家再次怀疑艺考到底有没有降温.影视类专业报名的火爆反映了艺术学习的规律.器乐类演奏、舞蹈、绘画等专业最看重的是童子功,是最需要用时间打磨的.而影视表演类专业在考大学时相对其他如乐器演奏、绘画等专业门槛要低一些,但它对于考生外在形象有所要求.考生可以在表演方面是白纸一张,但是对于艺术要有很好的领悟力,也许不需要前期过多的投入,但却属于一个易进难出的专业,需要后程发力.

一边是影视类专业火热的报名情况,另一边则是部分专业报名人数甚至低于招生人数.这种冷热不均的现象其实不难理解,很多自幼学习艺术的考生家长都会半开玩笑地说:“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如果不在艺考时全力以赴,之前十多年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会付之东流.某个音乐学院琴行老板也深刻感受到了这种趋势的影响,“前几年我们根本不用发愁卖钢琴,大厅里摆着六七十台出租的琴就够本儿了,现在没这光景了.”

和前期较高投入相对,艺术类专业就业率较低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毕竟艺术家、明星都是因为稀少才珍贵.目前艺术类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招聘教师大多都需要博士、副教授的学历职称,交响乐团的乐手有海归背景也十分常见.艺术类院校毕业生改行的也非常多见,这多少与学生家长最初的期望有出入.高考扩招带来的就业问题,也让学生家长理性对待艺考,不能简单地以上大学为目标,什么样的专业有更高的就业率成了重要的衡量标准.总而言之,艺考呈现出局部较热、整体回归理性的趋势.

妖魔化的艺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类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学校与考生关系的转变

这种趋势使得艺考生和学校供需关系发生转变.学校都愿意放低姿态用更多方式找到更多更好的生源,比如开设辐射面更广的外招点;对各地赶场考试的学生,若有时间冲突也尽可能协调解决;增加各项怎么写作举措,提升怎么写作态度,给考生和家长节约成本带来便利.各种表现都充分说明招生过程中,高校的话语权在弱化,而考生的选择在增加.大概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考试日程表,考五六所学校是很正常的现象.笔者见过一个考表演的学生,上午考中国戏曲学院,下午考中国传媒大学,晚上还要赶到天津赴考.这是一个双选过程,考生更加理性看待所报考学校和专业,全方位衡量师资、硬件、办学软环境以及毕业后的去向,他们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十多年前的艺考还没有网上报名,一定要考生和家长手握资料和报名费排数米长队,望着前方人头攒动,这焦灼的等待仿佛虔诚的圣徒每年一度的朝圣,要经历体力上的消耗、精神上的折磨,方能膜拜艺术的神坛.现如今,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都能够接触到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呈现普及化趋势,走下了神坛步入千万家.现在的学生家长若是不知道报名缴费的地点,可以理直气壮要求学校老师带其前往,这大概是十年前怀着诚惶诚恐心情的考生不敢轻易张口的事情.学校非常注重细节带给家长的感受,如网上报名是否便捷,排队等候时间是否过长,考程安排是否合理等细节决定成败,现在的学校更希望通过完善的人性化怎么写作,给考生和家长留下一个完美印象.

还艺考一个湛蓝天空

无论学校还是考生,都不愿意看到艺考被妖魔化、娱乐化.点开和艺考相关的新闻标题,颇有娱乐新闻标题党的感觉,考生穿三点式、招生黑幕潜规则、考生整容等看客们大概都有唯恐天下不乱的恶趣味,抱着主观推测,臆想构思了不同版本的故事.殊不知若是有耐心多了解一点,便会发现——穿三点式考试的那是服装表演专业,想当模特儿当然要肢体无瑕疵;所谓黑幕潜规则仿佛最百搭的包包,淡妆浓抹总相宜,放在谁身上都合适.想十年前我们应考时,这样的黑幕传闻便层出不穷,传说某某考生的家长将一只手提箱拍在主考官的桌子上,里面是满满一箱子百元大钞,家长放话:“我尽力,您看着办.”何其牛气!然而事后得知,这仅仅是个传说,因为一般家长连哪位是主考官都不清楚,到哪儿去砸钱?而搞艺术的老师都非常爱才,遇到真正好的学生,会不惜一切去争取,所以怀才不遇这种事很少发生.所有艺术考试都不会由一位考官“定生死”,多位考官保证了艺术主观审美的相对客观;至于考生整容,普通人尚且可以割双眼皮垫鼻梁,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为何独独要求未来的演艺工作者一定是天然美?

一朝成名鸡犬升天,艺术院校造就了太多的明星神话,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动辄一比几百人的低录取率让太多人梦碎,也增加了神秘感,这也是艺考被妖魔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艺考对于考生及其背后的家庭犹如一场战争,前期投入的一切都指向最后考试结果.每个人都要在属于自己的短暂时间内证明这些年艺术学习的积累,并让考官相信自己有适合学习这个专业的能力.每年艺考都在正月期间,正月十五的夜晚,考场外炮声阵阵,明月高挂,家人团圆,考场内的学生要摒除杂念全力以赴,而他们的父母或许还拖着行李箱,站在考场外的楼梯上,只为能看到考场内孩子的表现,想来也不是不心酸的.


如果要问我是否相信那些艺考的负面消息,我只能以我在艺术院校学习工作11年的经历告诉大家,我所遇到的老师都是正直善良愿意为学生着想的人,他们使我坚信要将这种力量传递下去.相信积极正面的力量,并身体力行,方能拨开雾霾,给艺考一个湛蓝天空,给考生一个公平的未来.

编辑/王文娜